中小创平均市盈率再度过百,已经为股灾2.0版储备了足够多的炸药,有鉴于此,本人看空未来三个月内的所有A股指数,并认为中小创板块将是重灾区。但即便如此,两市仍有一些价值蓝筹存在确定性较强的交易机会。
本文是本人对上海家化中短期股价的个人分析判断,仅供参考。
1、平安要约收购案已经不可能圆满成功。
平安拟以40元收购上海家化股权2.09亿股,占总股权比例31%,比例之高,金额之大,为近年来罕见。但由于上海家化十大股东已拿下50%+的股权,并且该股在价值投资群体里有较高人气,筹码锁定度很高,因此截至目前,参加要约收购的股数尚且不足800万股,离平安预期的股权数目差距甚远。
虽然要约收购案通常都有最后三天爆量的传统,但即便最后三天爆量20倍,亦不足以让平安得偿所愿,那么这次平安要约收购案变成部分要约几成定局。
部分要约收购的案例,此前吴门第五、巴罗等人已经分析过了,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2、过去一个月里,上海家化股价发生了什么?
一条直线的走势让上海家化在过去一个月里被很多散户判定为高度控盘、操纵股价,但显然不是,要约收购案一般都会导致类似的走势。
由于上周四家化股价异动,价格已经高于40元,那么假设所有交易者都是纯粹的独立的高度理性交易者(显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假设模型),应该撤掉所有已参与要约收购的股权。但仍有700多万股未撤,周五撤单量不过二十万股,零星一点而已。那么留单未撤的几十个账户究竟是何方神圣?700多万股接近第九大股东新华都的持股份额了,金额不小,属于脑残党卖单的可能性很低。
本人认为,很有可能是平安系资金动用了平安旗下各信托公司账户在过去一个月里持续从二级市场收购40元以下股权用于要约收购以为平安收购案撑台,因此这部分资金并无撤单意愿,一定会等到周四之后顺利要约。
同时,本人认为,平安系各小号收购的筹码量远非700多万股这一点点,更多的筹码会留在本周要约爆量时用。
3、家化要约收购案的缘起
平安入主家化已经5年,目前获利不足50%,这是平安投资上市公司案例中比较罕见的。平安曾经的
许继电气 、
云南白药 等案例,一般都是5年5-6倍的获利。与之相比,平安入住家化5年几乎是个赔本生意。虽然获利40%+,但考虑到平安入驻的资金体量,这个获利空间尚且不够其了结获利时导致的价格反压做对冲,更不用说5年时间的利息成本和机会成本了。而假如认为这里的要约收购案是平安想出货而设置的烟雾弹,我认为这个判断的逻辑是相当无厘头的。
为什么平安入主家化5年,获利却这么少?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家化内部的派系斗争与人事倾轧。从当年的葛文耀辞职,到之后的王茁劳务纠纷,到前不久的谢文坚遇刺,家化的人事斗争不断升级,精彩程度堪比黑社会龙头换届。一个企业内耗到如此地步,在A股也算是罕见了。
结合近期的上海家化公告来看,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做了安排,其一安排了新一届董事会候选人名单,几乎是清一色平安系的人,其二是修改公司章程,把决策圈缩小。假如两个安排都如期实现,那么平安即获得了家化大部分日常事务上的决策权。但因为没有绝对控股权,那么在未来面临重大关键决策时,仍然有失控风险。
4、平安有没有B计划?
11月初平安放出家化要约收购案时,本人已经基本判定平安很难拿足股份,当时我认为能拿到一半的预期就算很了不起了,但现在看,可能一半都没有。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家化本身的筹码锁定度。
家化在过去几个月的股灾里,在17次千股跌停的黑暗日子里,从未跌停过,并在股灾中获得重阳系资金增持举牌。而观察截至9月30日的十大股东持股变化可见,是6月7月的危难关头,大资金是选择了增持。这种增持导致家化三季报股东人数减少了15.47%。平安想在这种筹码锁定度超高的股上一次性收到31%的筹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经过11月大横盘之后,我认为筹码获得了进一步的集中。
这个情况一定是在平安预料之中的,以平安团队的专业水平,我不相信他们连这点基本功都没有。那么平安明知不会成功,为什么还要来这一手?
个人认为,接下来平安会有后续的B计划,这个B计划大概率是直接增持,而不是定增。
11月18日公告的家化要约收购报告书里,第20页最后一段写道:“收购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上海家化股份的计划,但不排除收购人根据市场情况和战略安排继续增持上海家化的可能。”、“若收购人后续拟增持上海家化股份,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段话的态度暧昧,另有伏笔。
由于本人判定平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绝对控股权,而不是家化缺钱做项目,因此定向增发没有意义,它无助于迅速提高平安的持股比例。当然市场上有定增被大股东全额包揽的案例,但这种定增案要想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前提就是大股东已经绝对控股了,但平安在家化上并不具备全额包揽定增的前提条件。
5、2016年的平安整合猜想。
长期关注家化的投资者会记得,平安在出售药业股权时曾披露过,平安无意改变家化主业,并积极谋求主业做强,但不排除资源整合的可能性。这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在经过2015年的一系列整合之后,平安后续除了直接增持获得控股权之外,还会整合家化的业务。可能发生的行为之一是收购一个高端品牌,直接给家化使用。
家化目前的难题有两个,一个是人事问题,一个是品牌问题。双十一电商大战,佰草集略超预期,本来我认为就很难进前十,最后拿了第九。高夫拿下一个子项目冠军,这是个好消息。不过化妆品市场的主要领域是女性化妆品,而家化在这方面仍有欠缺。
谢文坚时代的家化选择了一个中端市场的路线,虽然被很多投资者诟病,但我认为这是脚踏实地的做法。高端市场不好做,主要难在品牌难做。高端化妆品品牌都是长期用钱持续地砸才能出得来的,这需要时间,而且失败的风险很大。当然不是说高端市场不重要,相反,它很重要。那么收购一个强势品牌是比较好的运作思路。
6、平安有意愿去长期运作上海家化
留意一下本次董事会换届名单,里面资本运作经验丰富的人很多。特别是刘东,看履历是一个纯粹的资本市场经历,为什么被安排进了化妆品公司做高管,他分管什么?生产还是销售?他做得了吗?
这样的安排让我看到了平安的决心,这个组合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家化的资本运作做好。好的资本运作团队其实也是做销售,只是卖的并非产品,而是股权。优秀的资本运作团队会运用股权手段来不断地为主业提供现金流,比如当年肖莉时代的万科。平安这次的人事安排显然是对之前几年家化的资本运作相当不满意。
我认为接下来家化的资本运作路径是:新董事会成功换届——二级市场增持获得绝对控股权——定增来收购高端品牌——反复定增来做渠道。另外由于筹码高度集中导致在一定层面上限制了交易的活跃性,因此家化也存在送转的可能性。(上一次送转是2013年的事了,不远不近,因此判断家化目前存在送转可能,但未必是高送转。不过如果2015年年报也没有这方面信息的话,则2016年高送转的概率较大。)
7、走势预判
预计会在12月3日午后开始拉升,之后日线走N字形走势,类似于小天鹅之前的案例。短期有交易性机会,不过大机会在于2016年全年的走势可能相当好。
尽管存在跌穿40的可能性,但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假如真跌穿也无关紧要,因为我相信平安会把它再度买起来。
综上所述,上海家化是当前两市难得的短中长线皆宜的个股,低风险高预期,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