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货币币值角度来看。人民币将对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以及“从货币发行角度来看。人民币或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基本上就是纯粹的YY了。[淘股吧]
前面已经分析过,通过SDR走向国际化的RMB只有240亿美元,即便考虑到加入SDR后对人民币知名度和各方面的提升,人民币成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配置资产以及在外贸中大面积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都还是非常遥远的愿景。既然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无法因为人民币加入SDR而激增,那么支持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基础显然与人民币加入SDR无关(笔者无意预测人民币走势,只是说明不会因为人民币加入SDR就会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至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那更是瞎扯淡了(国内近几年超发的大量人民币就等着国际市场饥渴的需求呢!)。
相反,人民币加入SDR是一个大陷阱。这源于SDR考察其组成基础货币的2个条件,一个是体量(这个RMB应该没有问题),另一个就是可自由兑换(freely usable currencies)。关于可自由兑换的理解有很多种,笔者还没有挖掘到IMF所主张的自由兑换究竟指哪一种程度上的自由兑换,但如果人民币大尺度的自由兑换真的是一件好事,国家也大概不会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地下钱庄和国人“蚂蚁搬家”式的外汇汇款喊打喊杀的了,更有“国师”谏言要学“西方经验”,对外汇交易征收托宾税了。
国家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种种限制,反而说明了市场中持有非人民币(主要指美元)资产的意愿远远高于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再考虑到近年来人民币相对其他国际货币的发行量,在目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如此强烈的情况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大家非但吃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肉,反而因为贬值预期而抛出巨量人民币换取其他保值或升值的货币,那么人民币加入SDR后会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逻辑又在哪里呢? 相反,稍有不慎,反而将会把人民币带入一贬再贬而后又贬的不复境地。大家只需要简单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GDP以及M2以及中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总额就能轻易明白。
那么问题来了,如若人民币因为加入SDR,主动或被动地实现了大尺度的自由兑换,沪深股市上的中国股票,作为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会是利好还是利空呢?加入SDR而带来的短暂情绪盛宴之后,真的会是利好吗?11月末,适逢美国加息窗口到来,注定不会那么安稳,笔者反正会清仓看戏,希望这盛世,一如你所愿。
1
加入SDR后,会否有更多国家将把人民币当作外汇储备,外贸领域或将出现大面积用人民币的情况?[淘股吧]
很遗憾,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
SDR是国际储备资产,但反过来说,国际储备资产是SDR就错了。理论上说,具有价值稳定性和市场流通性的任何资产,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都可以当作国际储备资产。因此,黄金、石油、以及组成SDR的四种国际货币的任何一种都可以是国际储备资产。而国家选择什么资产作为战略储备资产,如果不是白痴的话,显然是基于在国际市场中的稳定性和流通性。最终,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复金融史),美元和黄金(尤其是美元)成为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最重要和人人都爱的国际储备资产。
回到我们之前讨论的SDR的国际地位,SDR的地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美元的地位决定了(美元本身也在SDR中占最大的比例)。我们假设一下,如若SDR中以人民币全部替换美元,这样的SDR究竟地位上升还是下降呢?既然SDR的地位其实是由构成其的货币地位(按构成比例)加权共同决定的,人民币加入SDR后,相比美元、欧元、日元等,人民币会对SDR是提升还是拖后腿其实就很明显了。
假设IMF在11月底通过决议,将人民币加入SDR,未来(至少到2016年10月份之后)的SDR中加入了人民币。那么相比较目前而言,仍以目前2800亿美元的SDR总值为基数,实际吸收的人民币(或者“走上国际化”的人民币)仅仅为240亿美元。除过SDR直接吸收的人民币之外,其他国家会不会选择其他正走向国际化途中的人民币作为外汇资产储备,选择和不选择的逻辑依旧从前一样。就好比你现在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考虑兑换成人民币、日元还是美元哪一种更保值的问题,是不是SDR的组成货币可能并不是你特别看重的考虑因素。
另一方面,SDR既然仅仅是包含一定比例的四种国际货币的组合,任何想要配置SDR资产的,只要在市场中同时按SDR的比例配置四种国际货币(人民币加入后为五种)即可,除了老少边穷和有特殊原因或者需要IMF贷款的国家,实没有必要非要获得IMF的SDR额度或者非要进行基于SDR的交易。IMF的官网上也自承近年来SDR的重要性逐年下降。
因此,人民币是否能被更多国家当作外汇储备,或者外贸领域是否能出现大面积用人民币的情况基本不是人民币是否加入SDR决定的,仍然是由人民币本身的稳定性、流通性等一系列特点在与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的比较后市场内生而成的。这是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某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能够单方面决定或宣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加入SDR是人民币走向国家化的第一步,这个措辞要谨慎和严谨了许多。但如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其实就是被国际的广泛任何和接受)的其他阻碍因素仍然没有消除,那可能这一步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