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市值配售
事实上,新股按市值配售不属于什么新生事物,2000年时A股就曾釆用过按二级市场市值配售新股的方法,并实行了多年。或许,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推出市值配售方法的背景,以及上次市值配售方法推出后的得失,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此次IPO新政对A股市场的重大意义。
在A股二十多年的历史中,新股不败的神话由来已久。2000年时,为了改变当时在“519”行情之后股市萎靡不振的走势,也为了打击在一级市场上“不劳而获”的专门打新的摇号一族,证监会推出了首次市值配售方案。由于当时正值春节长假,央行又在期间出台了放松货币政策的利好,使得春节后首个交易日
上证指数 暴涨逾9%,彰显了市场对这一制度推出的美好期望。
不过由于当时的制度存在不少瑕疵,如深市的市值无法申购沪市新股等,该办法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就被暂停,直到2002年时进行了完善后才再度推行。
从该办法实施的时间来看,主要存在于熊市阶段,也被市场解读为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的一种补偿机制。但由于很多打新资金离开股市,导致股市失血严重,再加上基金拥有优先配售权、主承销商有包销余股权,市值配售使这两类机构受益最大,引发市场争议;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在即,这一方法随后被询价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