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开阔地,大平原,深跌幅,快拉升,用最短的时间将个股

15-10-30 21:42 2566次浏览
慢慢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现在主要是以短线交易为主,因为行情毕竟是下跌市,而且已经跌了好些年了。长线大的机会目前是看不到的。国内整个市场实际上整体性的机会并不大,我主要的思路目前还是以短线为主。操作上比较有心得的有这么几大块,”徐飞难得在陌生人面前一次说这么多关于自己操作思路的内容,“第一块做的比较有经验的是新股。我进入市场是在2000年,自那时候起,对新股的研究一直比较多。我短线有相当多的操作是进行新股的买卖。选择新股有几个便利条件,一个是上面没有套牢盘,二呢是现在的新股发行是配售制度,筹码都在散户手里,所以当日的抛售压力并不大,三呢就是新股比较有想象力空间,毕竟一个刚诞生的婴儿你对他的未来有无数个设想,可能每个设想都是成立的,但是对一个50岁得人来说,基本上就丧失了想象的空间了。”王志拿着本子记着:“新股,想象力。”
“再有一个做的多的是类似于昨天605这样的,我把这种做法起了个名字,事件性投机。每天市场上有很多传闻,或者公开的信息,很多人把这些信息当成是有密码的,都是跟所谓的庄家勾结的,我不这么想。市场的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猜测着别人的想法,然后根据别人的想法来做出自己的行为判断,是买还是卖。这种操作思路是99%的参与者采用的。我可能比他们进了一步,我会先看到某个事件的发生,比如昨天上海轻工系统的那个小的新闻,那我就会想,如果我把上海轻工系统的嫡子干到涨停板了,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徐飞说了很多,有些猛然打开话匣子的感觉,“这种操作模式对于标的物的选择还是有点讲究的,你不能找市场最近大热的东西,那样的话抛压受不了,只能选择那些沉寂时间比较长的老股做。这种模式我们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摸索,刚开始就我一个人这么干,现在基本上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的操作模式,我觉得这是在熊市生存的一个好方法。”
“宁波解放南路就是这么做出来的。”王志不由自主的说道,一边又写道:“事件性投机,经典。”

“最后一种方法可能更加隐晦一点,可能会有市场操纵的嫌疑。因为我们目前的体积越做越大,偶尔会在二级市场进行一下短期的控盘,比如下午2点半试探性的买一些,尾盘的时候拔拔高,当日的浮动盈利就出来了,第二天把集合竞价做做高就可以了。这也算一种变相的套利吧。”
王志顺手又在笔记本上写道:“尾盘套利,冷门。”
徐飞看着王志写完抬起头,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3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慢慢买

15-11-01 15:19

1
15日休整一天,16日就开盘了。盘面是异常混乱的高开朝上再朝下的宽幅震荡走势。华鼎鑫看着盘面的浮盈,知道这又到了需要决断的时候。
之前曾经提到过,一个真正的投机者必备的素质必须要有决断这一项,这是关系到投机是否成功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华鼎鑫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由于节前的行情相当不错,从大形态上看,形成了一个图形漂亮的双底。节前最后一天的中阳线又直接越过了双底形态的颈线位置,同之前两天的K线组合,形成了著名的双阳夹一阴的格局。这应该是非常强势的一轮上涨即将到来的信息,所以华鼎鑫在整个长假过程中都异常的踏实笃定----挣钱就是早晚的事情。
但节后第一天的开盘太乱了。整个市场的版块切换异乎寻常的快速,先是钢铁,之后是高速,然后是本地股,上午收盘的时候,甚至连ST也都齐刷刷的在涨速榜上领头了2分钟。
这其实并不是好事情。华鼎鑫知道,这样的情况往往意味着一轮行情即将结束,这太出人意料了。这与之前他的判断略有出入,他本来还以为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向上的空间-----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办。
正面因素:季节性特征+节前的好形态;
负面因素:当天走势的疲软+个股热点散乱;
不到5分钟,他做出了事后看来特别正确的判断:短线调整,之后可能还有一轮小行情。怎么做?维持住股价,趁着小行情的时光迅速将仓位降低。
很多书上将所谓的操盘者吹的神乎其神,什么拥有自己独到的交易系统,保持独特的研判方式,对技术分析有自己深刻的见解等等,这全都是胡扯。
操盘者是人不是神,再独到的交易系统,也是系统,而不是人。系统冰冷而残酷,人充满温情和弱点,这二者根本不可能合二为一。正如有人经常提到的:克服贪婪和恐惧,就能投机成功----问题是如果克服了贪婪和恐惧,是否还有必要投机?
人性的弱点在面临困难的一刻才会迸发。所有的夸夸其谈要么发生在成功之后,要么出现在崩溃之前,从某些含义上讲,我们应该佩服那些面对着开来的火车勇敢卧轨的人,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克服了人性最深处的恐惧。
在投机市场,最难以克服的是贪婪。挣了还想再挣,一般表现在几个小细节。首当其冲的就是“到了100万整就平仓”。这是个非常可笑的理由,但在投机市场,因为这个理由的笑话,一般都伴随着巨大的苦涩,当真的到了100万的时候,这句话就变成了“到了110万再平仓”。第二句很有名的话是“就赌这一次”,据说有个非常有名的法则叫墨菲法则,大意是如果你很担心某件小概率的坏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就赌这一次实际上就是整个心理崩溃的前兆,赌输几乎是肯定的,纵然这次赌赢了,早晚有一天还是赌输,这就是投机市场的现实。还有一些贪婪的外在表现是对未来充满幻想,比如刚刚买上股票就已经开始憧憬“涨到了20我准备换辆车”,“现在你让我抛得每一股,将来都会少挣20块”,这些类似的心理活动,参与这个市场的人多数都有。
2005年的市场上有一种风气:对投机者充满鄙视,对所谓的技术分析专家和长线投资者却倍加推崇,其实所有的清醒的参与者都知道,说的再如何冠冕堂皇,做的还是低买高卖的游戏,仅有手段的差别而已。
华鼎鑫面对的就是要马上决断。他的风格带着他的性格烙印,从根本上讲,他是个最像爷们儿的爷们儿,典型特点就是好酒、豪气、甚至有时候有点匪气。看着盘面上的接近25%的盈利,他异常坚决的打开了交易窗口。
几乎是立竿见影的,股价在他不断地抛单影响下迅速下跌,期间或有几笔无力的小反弹,明显是有人在抢下跌时候的帽子盘,但都被他坚决的抛单砸的粉碎。在下跌了将近2%之后,股价停留在了一个整数位置。
他瞬间的将几笔大的买单垫在了整数位置,这是一个运用非常多的技巧。
对于大资金持仓者来说,大量持有头寸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其实都有独特的优势。在牛市自不必言,在熊市的主要操作就是通过这种高卖在前,低买在后的操作,对原有持仓成本进行大幅度的摊低。这种操作的仓位可能并不多,能有10%已经异常的足够,但日积月累,天长地久,总是可以变相的将持仓股数逐步做多。
为了避免股价的下跌过于迅速,以至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突发的跌停板、市场其他的资金大规模买入,导致自己重新追入得时候成本不低反高这些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失去控制。
我们总是在强调,控制还是控制,这实际上是做盘的主要心得。
在整数位垫单子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我还在,我很强”的方式。尤其是当这个位置被打穿了三次,华鼎鑫又顽强的连封了三次,市场的主动买入力量明显加强,股价开始自这个位置节节反弹,一直到收盘前15分钟,已经从下跌2%跌幅收窄到不到0.5%。
华鼎鑫这时候又用了一个常见的做盘方式,他将自己刚才抛出的股份做了个统计,一共抛了不到75万股,而垫单子的时候又接了30多万股,之间的价差基本上在3个百分点,在最后的2分钟,他突击买入了40万股,将收盘价做到了略略红盘的位置。
在分时图上形成了一个波浪滚动的大形态,最低在下跌2%,最高在华鼎鑫启动的抛售位置,震荡幅度超过了4个百分点。最然华鼎鑫的差价只做了3%,他也已经足够满意了。
这种压盘然后低买的做法只会出现在震荡走势中,在单边牛上不可能运用。这是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结论,但真的是事实。很多市场参与者都想当然的认为所谓的主力和庄家可以每天在里面随意折腾差价,这是绝对错误的。大盘处于单边上涨的行情中是不可能为了这点芝麻去拼命做差价,做那点的差价还不够浪费的脑细胞呢。只有在震荡行情,才有利可图,才会主动去做,而且也有空间去做。如果遇到真正的下跌行情,采取的手法通常只有死扛和一口气摁到底再做反弹。
最后那个拉尾盘的动作实际上是华鼎鑫的幌子。一般来说,拉尾盘的个股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有人照顾。所谓照顾有很多的含义,普遍的理解就是“有庄”。在那个逢庄就追捧的时代,看到有个庄的痕迹,非但不会引起群散的恐惧,反而会有无数散户奔走相告,如同遇到了开粥放粮的慈善家,这真是这个时代的讽刺。
假如一群羊互相说:“我们有救了,那边有头狼,我们去。”旁边一头羊随即附和:“同去同去。”-----这荒谬么?
通常,只愿意拉尾盘的庄实力都不强。很简单的道理,能撑得住一个白天当然要比只在尾盘3分钟发力一下要简单的多。就算再强的强庄股,只要有开始拉尾盘的迹象,都说明丹药比较紧张,撤退可能随时会有,至少不会在用之前的主动出击的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华鼎鑫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想表现出一种胸无大志,但又在竭力维持股价的假象----他的目的很简单,尽可能在这个位置不显山不漏水的开始进行自己的逃跑大计,要知道,他拿的是2亿还要多的市值,如果依靠那种阴跌出货的话,现有的股价至少要被他压到至少下跌30%。这次操作的标的是个盘子比较大的个股,华鼎鑫的持仓量已经占到了该股全部持仓3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成功脱身,必须要有完整的计划。
早在放假之前,华鼎鑫就已经拿定主意,节后就要开始一部分一部分的出货,出货的目标是至少50%的仓位要腾出来。
出货不出干,这是个最基本的原则,原因是要占着茅坑,不能让下一个资金轻松过来拉屎。在哪个无股不庄的时代,有一个自己的茅坑是十分必要地,尤其是这次华鼎鑫挑选的标的,流通市值7个亿不到,总市值不到15个亿,还有诸多的小概念不停地揪心,这种茅坑简直是极品。
华鼎鑫也知道,这支个股里面也有鱼龙混杂。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怀揣财富中国的梦想走到一起来。彼此的成分都很复杂,有公募,有大户,当然最多的还是韭菜们。在这种情况下,大户跟韭菜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按照梁宏鑫的判断,上海指数在这样宏观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好的起色的。因此长期看,“跌烂1000点”是大概率----这基本上跟许小年著名的千点论有一比。梁宏鑫的判断依据还是比较简单、直接的。整个市场经历了1999年以来的2年牛市,整个市场在2001年均呈现出疯狂地迹象,10块以内的个股几乎看不到踪影。于是就是漫长的下跌,在05年的年头,绝大多数的人已经对这个市场不抱希望,是死是活随他去。在这样的一种参与情绪下,至少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底部爬升,才能将市场的人气激活。而梁宏鑫和华鼎鑫的判断就是,人气的激活,一定需要一个外力。
宏观的东西是异常难以把握的,所有想弄明白的人都把自己过多的高看了,所以华鼎鑫也不准备太过前瞻,那种特别有前瞻性的人一般死的都比较快,所谓天妒英才么。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原有的操作计划,根据季节性特点安排好自己的操作进程。
慢慢买

15-10-30 23:23

1
,俗称机构,别名主力,是实力的象征。想说明这个问题,要把中国证券史用手捋一遍。我们不是历史小说,这里不做深究,仅仅谈谈庄的皮毛。
在99%的跟庄书籍中,都会提到三个步骤,甚至有书专门对这三个步骤进行详尽的分析,进而搭配各类的图表,向读者揭示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看到这个你应该买,看到那个你应该卖,如此如此。
这三个步骤就是大名鼎鼎的吸筹,拉升,派发。庄挣钱的模式跟散户一样,也是低买高卖,所以,所有的所谓操作技巧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思路进行。
吸筹,就是尽可能多的在价格便宜的位置买到股票。可能是一只股票,也可以是一个版块,中国市场的跟风效应异常显著,跟中国人匮乏的想象力明显不成正比。吸筹阶段会运用到相当多的技巧,比较常见的是买多一点抛少一点,既做了差价,又达到了增加持仓的目的。除了极端个别的时候会用非常规的手段迅速拉升建仓----在2002年之前,十次里面也不见得有一次。直到宁波解放南的模式出现,坐庄模式才有了另外一个分支。
整个吸筹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逐步买入的过程,也是个股持股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一般来说,伴随着吸筹的完成,个股的股价会有相应的温和的提升,个股的成交量也会逐步的缓慢放大。
很多书籍在吸筹这个环节,说的最多的并不是吸筹本身,而是吸筹的末期,偶尔会出现的一个操作:洗盘。
“在吸筹的末期,庄家一般都会有一个打压股价的动作,用来洗掉不坚定的持仓者,这个动作就叫洗盘。”----这句话应该是那些书籍上对于洗盘的标准解释,可惜完美意义上的主动性洗盘十分罕见。
期间的逻辑是十分混乱的。持有者A和持有者B谁更有持仓欲a望老天才知道?对于个股的操作者来说,散户的持仓欲a望更强烈还是兑现欲a望更强烈,那个对自己最有利?高价买入被套的持仓欲a望更强烈还是低位持股获利丰厚的人持仓欲a望更强烈?散户多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些问题实际上那些书籍上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解答,就已经下了结论:持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那些写书的人也惯性思维的认为洗盘也是为了继续增持。
这是极其错误的。在华鼎鑫的操纵市场的生涯里,做过的长庄至少也有5个,没有一次希望持仓的人越少越好。原因很简单,从众心理的概率问题。
下面这段话说起来可能有点乏味和枯燥,以至于让它看上去不像是小说的一部分,但它确实是小说的文字。
如果说,人们的从众心理概率是个固定的数字P。也就是说当有100个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其中会有100P的人选择跟绝大多数人相同的心理波动特点和实践操作特点,我们说选择从众的人的数字是100P,如果是1000个人,那就是1000P,但如果只有一个人呢?
你会说那就是P。说的太好了,就是屁。因为P永远小于1,甚至绝大多数时候小于50%,所以当是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要么完全从众,即P=1,要么完全不从众,即P=0。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当总数越来越少,实际结果与概率的扭曲就越大,而当总数越来越大,实际结果才真正符合从众的基本概率。
归结到股票操作上其实只有一句话:并不是持仓人数越少越好。当你需要参与者不要偏离既定的操作路线(当然这个路线必须符合人们的心理常识),那么持仓者应该越多越好(在总筹码不变的情况下),反之则持仓者应该越少越好。
用例子来说明上述论断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后续该股票将是一路利好消息,依据从众心理,大家都会不停的买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边的流通股一共只有3000万股,那么持仓人数越多越好。在继续的过程中,偏向于继续持有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那些不想长期持有的人会逐步的退出,持股人数开始逐渐减少,此时的从众概率就会逐渐在人数降低的过程中变得有一部分扭曲,直到某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有时候被称为利好出尽是利空。在这样的一个周期过程中,操作者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好这个扭曲,不让他发生剧烈的前后波动,当然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有时候是残酷的。
所以,绝大多数所谓洗盘都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无心插柳的。在华鼎鑫的记忆里,好几次被那些书籍引用的洗盘经典图形,都是源自于一个原因,拉升没有钱。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庄家没有印钞机,偶尔有时候也会犯傻。华鼎鑫记得当初做猴王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雄心勃勃的搬了1个亿过来,本来的计划是短打三分之一仓位,大仓位用来锁长线,结果发现竟然没有预留出足够拉升的资金,很低级的错误。没有办法,只得在上涨之前抛一部分股票出来,然后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真正涨起来。最后也是因为钱不够,做到10几块就算了。
洗筹完毕,洗盘完毕(如果有的话),接下来就是拉升了。所有的股民应该都一个梦想:拉升之前上车,派发之前下车。现在有人正在慢慢把这个梦想变成显示,比如王亚伟王总,只不过他的基金永远不能申购挺让人蛋疼。
拉升分好多种,华鼎鑫常用的是小步碎跑。他的记录是在某个上海的ST上连开23跟阳线,最长的阳线不到3%,23根阳线刚好翻一番,有兴趣的哥们可以自己算算,平均阳线是多少。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前期的拉升不引人注目,焦点在后期搭平台,出放量的中阳线。一般来说当有放量的中阳线出现的时候,个股会成为市场的焦点,前期的缓慢拉升也会被重新密切的关注,此时的从众心理特点就是“再次启动,一轮最大幅度的上涨即将启程”,从而可以做到高出派发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种拉升我们在前面已经见识过了,就是宁波解放南的那种急速拉升过程。这种操作模式实际上是将吸筹和拉升合二为一,追逐更有效率的效果。但这种模式比较依赖于市场的整体强度和行情配合,其实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操作模式的要求反而更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吸筹、拉升都不是目的,他们都仅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兑现利润的最终操作:派发。
99%的坐庄失败是发生在这个环节,因为派发是跟整个市场相背离的过程。买入,导致供不应求,股价升高,操作者乐于看到;卖出,导致供过于求,股价下跌,操作者不乐于看到。前者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者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所以,派发往往是跟拉升同步的,高明的操作者会在派发完毕之后,还可以做到让股价继续保持上冲的惯性。再说回到华鼎鑫最得意的那个23根阳线的个股上,当时的派发就是在之后的一个平台整理的末端开始进行。
当时的股价已经涨了足足一倍,并在高位进行缩量盘整。在进行了20个交易日的整理之后(这个数字要记得,什么叫师夷长技以制夷,秘诀就在这里),旱地拔葱,放量了一根中阳线。此时市场的一致判断是隐形利好就在背后,当时上市公司一个劲的在辟谣,更是让人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坚定信心。第一个中阳线是对倒盘居多,但第二天的接着一个中阳线则扎扎实实是短线客、散户客的杰作,当日就完成了出货量的60%,后续两天的所谓“强势整理”足够将剩余的40%的筹码全部出清,要不是那些股东账户是别人的,华鼎鑫肯定要占着茅坑不出光。纵然如此,也在两天整理之后又惯性上冲了2天才形成了本轮个股行情的最高价。
这种派发往往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华鼎鑫一直认为“悄悄的进村,开枪的不要”才是干投机生意的发财秘诀,所以在派发这个环节上,他总是乐于使用这样的方式和方法。
有些人的派发就做的很生硬,在2000年到2003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庄股像跳崖一样的自由落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连国际当初的职工股上市。
上市之前的股价在除权之后的30元左右,就在职工股上市的前两周周,跳水表演开始了。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直接跌破之前的运行箱体,以绝对极端的下跌模式完成了出货,惹得无数职工股的所有人凭空做了一次发财梦。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时间不等人,所有参与运作的“庄”有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个市场是个负和市场,我挣得就是你赔的,你赔的越多,我挣得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漫长的熊市周期里,大家的思维很简单:请对手拿钱进来,赤a裸裸离开,黄世仁进来,杨白劳离开。至于这些钱怎么分,那是成功者的事情,跟杨白劳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这次华鼎鑫的操作也不例外,节前仅有的两个交易日,他用力的打了两个中阳线起来,搭配之前的超跌大反弹的V型特征,个股呈现出一种压倒性的气势:我就是要涨,你跟不跟?
季节性特征在熊市能持续到4月就是天赐的良机,华鼎鑫根本没有把派发的时间充裕的计算到3月底,他的思路很简单,春节前一定要打出一波有气势的小行情,要知道春节是所有的股民串门的日子。 
中国股市还有一个固有的特点:节前上涨的股票,节后一般都涨的很好。道理很简单,中国股市的参与者散户众多,逢年过节,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喝酒,只要有两个股民,必然会讨论行情。在春节临近的日子挣钱总是让人在整个春节念念不忘,逢人便吹基本上是常态。如此一来,关注的人必然直线上升。别忘了春节长假足足有将近2周,众人拾柴火焰高,可想而知节后有多少人前赴后继的追入,更别提一般春节时候总有点年终奖,过节费,私营业主还有一年的分红,那就一起来分享资本市场的盛宴吧----其实他们竟然是来结账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