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闻到了妖股的味道!!!

15-10-22 20:21 3384次浏览
股市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转弯拐角,来直接的。

----------------徐工机械000425

1、大盘到了套牢区,需要这种中盘股来支撑。

2、机械行业已经走到了底部,很多同质的企业已经退出了这个领域,行业触底反弹,作为龙头应该享有突出表现。

3、公司的实力看看下面的材料,你就会感到震撼!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股市行

15-10-22 20:28

0
破装备“空心化”困局 徐工以创新激发核“芯”动力
2015年03月12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转瞬推进到2015年3月,徐工,以一条“自主创新+并购消化+联合与协同创新”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持续突破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动力“空心化”的尴尬局面。长期以来我国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元器件、控制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外商攫取。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和不懈努力,徐工集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核“芯”道路,以做国际水平的传动产品为己任,正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不断加快着追赶和超越的步伐。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表示,“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解决了90%的难题,但最关键的是要攻克最后的10%。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的几百米。”而核心零部件就是解决这最后10%难题的法宝。
  如中国装载机市场在2006-2007年中呈高速增长势头,行业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徐工装载机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高端制造水平,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前茅,出口更是稳居行业第一位。然而,在这貌似繁荣的井喷式发展背后,量的快速增长未能掩盖质的落后,国产装载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突破重围,只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才能支撑徐工装载机走在行业最前列,也才能支撑徐工珠峰登顶的前行之路。
  新常态 自主创新是突破口
  新常态下,真正地改善装载机,必须真正突破电控变速箱和湿式驱动桥,这是徐工集团登高望远的慨叹。“核心零部件是所有研发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研发核心零部件的过程中,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绝处逢生的感觉”,徐工传动总经理马铸坦言。面对研发伊始一穷二白的境遇,徐工研发人员表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渴求和顽强的攻关能力,坚定自主创新的决心,最终在传动技术上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WA1210/2211湿式驱动桥、MYF200电控定轴箱的成功着实不易。当配备MYF200电控定轴箱和湿式驱动桥批量装配到5吨和6吨装载机,并经过恶劣工况的考验后,徐工研发人员久久不能自已。“成果的取得着实不易,各种酸甜苦辣,只有实地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才有最真实的体会”。WA1210/2211湿式桥在可靠性、工况适应性和生产效率上达到国内领先,且维修性好,可替代进口湿式驱动桥。与德国最前沿公司联合开发的MYF200电控定轴箱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的应用上均为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整体性能水平达到国际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徐工研发的电控箱和湿式驱动桥,不但在技术上赶超国际知名品牌,而且是行业唯一适用于重载作业工况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新型的、独立于国外技术的传动技术平台,完全让中国装载机有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新作为 与主机协同是立业之本
  行业形势波诡云谲,唯有市场主宰。2013年,徐工装载机市场占有率提升2个百分点,跨入行业第一集团军,这是继2012年徐工装载机销量逆势飞扬后的又一次逆势增长。2014年,徐工装载机持续发力,牢牢把控第一集团军的地位,持续领跑行业发展。正是因为核心零部件的跃动,助推了徐工装载机革故鼎新,巧做内功,屡屡突破关键技术,稳坐工程机械行业掌门人的地位。大浪淘沙,其卓越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全面超越客户预期需求,已然成为购机首选。
  现如今,无论是码头、油田还是铁路系统,处处都能看到配备徐工核“芯”装载机作业的身影……在“圣地”延安,ZL50GN装载机,灵巧的转弯半径让它们即使在山地行走依然稳固平稳,长期连续24小时超重载作业下依然状态良好,从未因设备故障而耽误过工期;在毛乌素沙漠腹地,LW300KN装载机正助力“西气东输”民生工程,以优异的产品、满意的服务,与钻井工人一起守卫这片为民造福的热土。而这些得到用户高度认可的装载机中跃动的“芯”脏正是徐工变速箱、驱动桥产品。
  “配置了徐工核心箱桥,在使用过程中产品动力强劲,转向灵活,装卸效率高,我后期又购买了3台徐工装载机。” 在重庆万州长江沿岸的砂石厂,徐工“金”与砂石共同奏响了“白金狂想曲”;济源,愚公故里,一家刚刚建成的大型水泥厂,徐工2台LW500FN在狭窄的空间内,正在往仓里送料,只见操机手自由变速,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作业,尽显徐工装载机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的优势。
  持续创新,重剑无锋!徐工核心零部件致力于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加速着中国装载机的一轮又一轮升级换代……
  “芯”动力 尖端技术 蓄势待发
  永不停歇的除了时间,还有不断向前的脚步。2014年工程机械行业风云变幻,为不断适应国际步伐,徐工传动系新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HN系列搅拌主机减速机,压路机系列驱动桥试制成功,徐工首台MYF系列电液操控变速箱推出,自制泵轮、二级涡轮总成系列的液力变矩器的自制生产,从传统的变速箱、驱动桥到着力于打造非公路设备发动机之后传动系统总体解决方案,进行分动箱、减速机、传动轴等零部件的研发,不断拓宽产品线,快速实现集团内主要产品传动系配套。同时,徐工正积极走出去,做好外部市场分析和策划,利用现有产品技术优势,主动出击,加大推广力度,实现外部市场配套的大突破。
  “做国际一流传动产品”,注重核“芯”研发,勇担社会责任,大任在此,大美于斯。徐工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理念,只有核心零部件才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壁垒和护城河,只有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才是徐工集团珠峰登顶的有力法宝。秉承理想的力量和创新的价值,今天,徐工,信心满满,正在成为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产品的领跑者!
股市行

15-10-22 20:26

0
互联网+产品+经营+客户 徐工乘上信息化快车
2015年06月05日 

  互联网+,瞄准的就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改造,是“新常态”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必备要素、更是一次不可错失的机遇。尤其是传统工业,虽然具有规模化优势,但同时也积累了转动不灵、调整缓慢、效率低下的印象。工业企业如何跟上这一轮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调控布局?如何搭上“互联网+”的转型快车?如何走出符合产业、行业、企业特征要求的信息化之路?此行,笔者来到徐工,这个工程机械行业多年的龙头老大,看看他们在新一轮调整中的准备和表现。
  “互联网+”产品=一切尽在掌握
  徐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前三强企业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办公楼内,一间100多平米的大厅,一个12.5平米大的显示屏,16台电脑,16名员工在电脑旁接听电话,回答电话另一端客户提出的问题——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通的企业的售后服务中心,没什么特别的。
  但这个房间,其实是徐工混凝土机械版块连接全国、甚至连接全球的中枢所在。打开主电脑的控制软件,进入某个界面,在我们眼前的大屏幕上就出现了中国地图,地图上就像网络游戏一样,一台台小车在四处“游走”。“这可不是在打游戏,”工作人员笑着介绍:“这些‘小车’就是我们的徐工泵车。在地图上显示出来的路线,就是它现在正在行驶的轨迹。”工作人员选择了其中某一台徐工泵车,在上面点了两下,一个信息界面蹦了出来,显示出这台泵车的行驶里程数、泵送方量等泵送作业数据,甚至还有发动机转速这样的数据。“所有我们徐工售出的产品,包括泵车、搅拌车、搅拌站,都可以在这个界面上看到它的工作状态。一旦某台设备出现问题,系统就会马上发出警示信号,我们会比客户更早知道产品的运行故障,及时安排就近的服务人员前去服务。”
  据工作人员介绍,系统会自动汇总设备的点火、运行情况,一些数据会直接反映出设备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工情况,便于企业及时做出资源匹配的正确决策。
  工作人员又切换到软件的另一个界面,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台台机加工设备的影像,绿灯、红灯闪烁不停。“这是我们的‘数字工厂’,这些设备就是工厂里的加工设备,这里也可以直接显示出设备的运行状态。而且通过后台控制程序,所有设备的运行过程都能被记录下来,如数控设备的工作时间、怠速时间、主轴负载等,便于实现设备的精益管理。”
  “这个房间就像是我们这个企业的驾驶舱”,工作人员形象的比喻。“一台台电脑就像是驾驶舱中的仪表盘,可以实时了解内外部所有设备、产品的运行情况”。
  这是第一张网,它的名字叫做物联网。
  “互联网+”经营=精益管理
  这张网还在继续延伸。
  河北邢台,一个混凝土产业链上的“巨无霸”——总投资达5亿元的混凝土绿色循环发展样板,正在悄悄崛起。这是面对该地PM2.5连续两年高居中国首位的尴尬局面下,当地政府与混凝土企业达成共识做出的重大部署。在已建成的一期项目中,与上文所述“第一张网”类似的“驾驶舱”已经布局完成。据现场徐工方的信息化施工工程师介绍,这个“驾驶舱”的设计理念与徐工内部“驾驶舱”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这个“驾驶舱”是服务于混凝土、灰砖、干粉砂浆等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销售的全流程。“它是作为徐工施维英的一个产品,与搅拌站、搅拌车和泵车一起售出的”,工程师赵伟骄傲地介绍,“它就是我们成套化混凝土机械产品的一部分,是我们依据对混凝土企业运行特点的掌握,自行设计、研发的X-LINK信息化系统”。依托这个信息化产品,邢台中联公司进行了内部经营流程的设计,没上这套系统之前,预计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设置将达到100余人的规模,最终通过“信息流”的梳理倒推“生产流”、“物流”等,实现了50人的精简安排。这个信息化产品在做推介的时候,邢台中联公司的副总经理,连续听了4次。他说,“‘互联网+’的理念,是在边实施边学的过程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企业发展的未来。”
  天津会昌期,一个在做艰难转型的工程机械经销商,正在涉足“第三方物流”。这种新的业态,是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集成的结果。过去混凝土企业都是产、销、运一体化,随着分工细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专门从事运输环节的“第三方物流”。上百台混凝土搅拌车等运输设备的集中,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经营管理上的困难。搅拌站的产出计划对接、运输车辆调度、施工现场订单的对接、交通状况的实时了解……手工记录是不可能了,电话布置运输业务也跟不上了,怎么办?这时长期合作伙伴——徐工施维英所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帮了大忙。“他们给提供X-LINK信息化方案,就是用互联网的手段把所有的运输车和前端搅拌站、以及后端施工现场,都连上了,利用他们介绍的‘云计算’的技术,最终实现及时、准确下达运输任务。现在,我们通过手机APP,就可以把一天工作全部安排停当了。”天津会昌期的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到。
  徐州,日产万吨水泥的诚意搅拌站,亦是如此。
  ……
  每一个企业,再也不是激烈竞争中孤立的个体,通过“互联网+”,他们连成了线、进而连成了面。通过“互联网+”的连接,终端企业可以及时得到设备制造厂商的支持,设备制造厂商也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运营状况,及时储备、调配相关资源。可以预想,每一个节点的精益管理和信息互联互通的合作共赢,最终将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经营合作模式。
  这是第二张网,它的名字叫“云”。
  “互联网+”客户=“化学”连接
  这张网仍然在继续延伸。
  “过去的‘连接’,可以理解为‘物理’连接,将来的连接,将成为‘化学’连接。”徐工施维英信息化总工程师王志强有着这样的理念。“物理的连接,相对还是脆弱的,而化学的连接,将是富有黏性的。”怎么理解这个“化学连接”呢?王志强介绍到:“过去,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从制造商单向流往客户,这个过程中也有客户需求的反馈,当然也有依据客户反馈做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改善,但如果没有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整个流程的效率太低。现在市场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依靠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将客户的动态需求准确地对接到产品研发、生产的全过程。依托‘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过程巨量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我们甚至能够实现比客户更早、更准确地把握趋势,提前做出预判,精准地配置资源。”
  这是第三张网,它的名字叫“大数据”。
  据了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已经有大规模的成熟应用,如零售业、家电业的电商等,但在工程机械领域、施工行业等,还没有被广泛认知。笔者此行探访徐工“互联网+”,感受到这个老牌国企正在“互联网+”时代迸发着新活力,他们在混凝土业界做出的“互联网+”的实践,已经成为该行业的典范之举,这种有益的探索,或将极大提升行业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大行业集中度;或将深度挖掘行业需求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都势必将对整个混凝土生态圈形成巨大冲击。
  这张网仍然在延伸。
股市行

15-10-22 20:24

0
走出去徐工抢占全球装备高端市场
  
  徐工军团亮相 bauma Africa 非洲宝马展
  2014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并不顺利,不但期待已久的行业复苏没有到来,而且近年来出镜率最高的“并购扩张”也渐退舞台,众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仍然没能走出行业低迷的困境。然而,在行业整体低迷之时,徐工却逆势出击,加速转型升级,成功抢占装备制造高端市场,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和日本的销售收占比从2013年的3%增加到2014年的近9%。
  在欧洲,徐工加速市场布局,开展收购,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同时加速经销和服务网络布局,借助施维英渠道,向西欧市场渗透,不断扩大徐工品牌知名度。通过徐工波兰公司对产品适应性进行改进,不断丰富CE认证产品种类,截止2014年底完成15大类93款产品适应性改进和认证工作,丰富了适合欧洲市场的产品并建立了良好的售后口碑,欧洲市场被撬动。据统计2014年徐工产品出口到德国、瑞典、立陶宛、西班牙、波黑、马其顿、瑞士、希腊、波兰、土耳其等多个国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出口额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位,其中土耳其2014年出口金额达2200万美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桩工设备全面超越宝峨等同行业知名品牌。
  在大洋洲,徐工根据当地工况改进的装载机、挖掘机、履带吊、越野轮胎起重机正服务于全国各地。徐工集团从2003年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该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连续10年产品适应性开发和市场的开拓,用一句话形容过往的11年,可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4年徐工加强渠道网点布局和服务网点布局,新增4家一级经销商和20多家经销商服务网点,网络覆盖全澳大利亚。特别是针对澳大利亚矿山设备市场,开发了整机操作重量70吨-400吨的矿用挖机和载重量110吨-300吨的矿用卡车,并与知名大型矿业公司建立起了业务关系。
  在北美,徐工设立了美国研发中心,建立了一支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2014年在美国市场建立了纽约和奥兰多两大备件中心。徐工的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美国和加拿大客户认同,出口量逐年攀升,连续两年实现百台挖机出口美国。
  在日本,徐工产品正快速抢占市场,自2009年徐工清障车进入该市场,目前成功进入的产品包括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挖掘机、清障车等一大批产品,并受到客户认可。2014年销售额比2013年增长88%.
  徐工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高端市场撬动国际一线品牌,得益于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工程施工方转向购买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另一方面更是源自企业本身具有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卓越的全球服务体系。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排头兵,徐工立志做国际一流企业,在迈向国际化之初即决定走高端路线,通过高端市场拉动产品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凭借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卓越的全球服务体系,徐工在整体行业低迷期逆势出击,成功抢占高端市场,再一次引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