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量子力学

15-10-22 11:52 2544次浏览
佛之子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为了让一位朋友了解,在这里建立一个帖子
视频: 量子力学(绝对挑战你日常神经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已经讲明超远距离瞬间传送已经实现
[视频]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9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佛之子

15-12-21 13:57

0
一切才刚刚开始,拼的是速度
今天报纸上已经出现大副整版险资广告
。。。。。。。。。。
现在开始就拼谁最先逗齐子弹
所以不要麻痹,散户应该速度潜伏进沪深300股票,一场史无前例的并购大战正在蕴酿之中
。。。。。。。。。。
此战之后,中国的卡内基,高盛就会出现
放心,总体而言,肯定对国家对百姓利大于弊,私企永远优于国企,国家层面而言,收税即可,谁胜谁负都无所谓
佛之子

15-12-21 13:30

0
至于创业板,那些大资金掌握的材料,知道除了极小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扯蛋类型的
只有沪深300这些垄断性的股票才是真正的大肥肉
。。。。。。。。。
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
1.总体而言,国企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搞成功过,欧美也是做过实验的,怎么弄都没法成功,所以私企化也是一个好选择
2.唯一需要祈祷的是尽量别发生太多买了就全部拆分卖掉的一锤子恶性并购
佛之子

15-12-21 13:22

0
1.像万科,京东方属于一类,轻易就能实现就会
2.像盐湖股份太钢不锈这类高控股,可以通过定增曲线实现计划
。。。。。。。。。。。。
突然大家发现不是钱多找不到投资的地方,而是恨钱太少,只能干看吞口水
佛之子

15-12-21 13:06

0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发大财的机会。证监会已表态合法:
1.最大的赢家是走中庸之道
2.控制一家,只卖出一小部分,子弹重新装备充足
3。继续控制下一家,循环往复
4.只需1000亿,5年后100万亿可期
。。。。。。。。。。。
使用灵活战术,根据形式而变,即不纯善也不纯恶
5.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哪方都是人才,不论怎么样人才需要善待,就像这次王宝大战,不论结局如何,王石和宝能都需善待
佛之子

15-12-19 14:12

0
至于为什么是2021年彻底成功完成转型?
我只能说我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可以理解为自动传输给我的大脑吧
所以指望中国长期崩溃,或者短时间就完成转型。都是错误的
。。。。。。
至于万科事件,给出欧美的案例提供参考
个人情感倾向于王石,毕竟60岁还去国外学是值得称赞的
佛之子

15-12-19 13:51

0
08年的M2是多少,08年的疏菜水果肉类价钱是多少,08年的房价是多少。08年的沪深300股票价格是多少?
现在15年,这些价格又是多少?
再过6年,2022年中国彻底完成转型,经济起飞。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
。。。。。。。。。。。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真实的价值哇地就是沪深300股票,供及侧改革
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并购大战,可以得出的结论,参与的资金几乎都是稳赢的局面
。。。。
2015-2021是最佳的价值挖掘期
创业板2010年开张,说好的不准借壳直接退市,执行的怎么样了,是不是又变成说话不算数了,什么时候诚信才会真正建立,注册制也要开始了
难不成以后中国有100万家创业板壳资源股票?
。。。。。。。。。
所以未来中国也会和欧美一样,真正的壳资源只能是国企(另外一个名称为欧美称为大到不能倒的企业)
佛之子

15-12-18 23:57

0
也可以换句话说,国家经济转型有人说是危机
但在有些人来看是巨大的机遇
轰轰烈烈的沪深300并购大战可能只是才开启序幕
佛之子

15-12-18 23:53

0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沪深300指数股确实被严重低估了
不管企业是否过剩,面临竞争等等原因,但过低的估值明显属于一个大漏洞
2007年沪深300在3500点,现在过去8年了,还在3500点,这无法解释
。。。。。。。。。。
总结,恶意收购分拆卖掉于国家经济百害而无一利,这些行为可能在未来会进入法律范围进行处理
但良性收购并购应该进入了黄金时间周期
佛之子

15-12-18 23:41

0
恶意收购股价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然后分拆卖掉

这个把戏美国人80年代就玩过

不过宝能这个炸油条出身的货不一定知道

他可能就是靠胆大手黑发现这个手法的

不过,美国的那个人被fbi抓了,现在还关在牢里

那个炸油条的潮汕人估计也不知道这个
佛之子

15-12-18 23:40

0
美国对兼并收购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间盛行的以追求短期暴利为目的的并购激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并且这些争论一直延续到90年代,虽然在90年代企业间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并购。反对者们认为以追求短期暴利为目的的并购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高风险债务负担,同时还使相当一部分投资于生产领域的投资转投向这种高风险的“游戏”。批评家们指出企业借大量的钱来玩一种无休止的“音乐喜剧所有权”游戏,而不是用来建新的工厂和生产新产品。

美国企业间并购的许多活生生的案例的确佐证了这些批评家们的警告。20世纪80年代以大量举债方式进行并购的美国企业,许多或者以破产结局或者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甚至连那些很大的公司也难逃此劫,象著名的零售帝国Campeau、Borden、BurlingtonIndustries、Goodyear(固特异轮胎)、Marriott等等。在90年代初期固特异轮胎每天偿还的利息就超过100万元,但幸运的是固特异轮胎最终还是幸存下来,并逐渐好转。

批评家们还指出以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为目的的并购使许多个人、社区和团体蒙受巨大损失,即使是一个友好的企业并购,也注定要有输家,比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突然被解雇、企业员工无辜被解雇、社区的工厂突然被搬迁、由于缺乏竞争消费者要面对物价高涨的痛苦等等。敌意收购的结果则更加痛苦,敌意收购的狙击手花在收购上的钱往往会直接导致成千上万人的痛苦和失业。

除了真正主使进行并购的人外,很多人都认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企业的并购潮从以追求短期暴利为目的向以追求长期战略发展为目的的转变。但是美国80年代以追求短期暴利为目的的并购也它有利的一面,首先是被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东们往往可从高涨的股价中获得巨大收益,再就是由于担心成为敌意收购的攻击目标使许多公司变得更加高效。

结语

我国企业的兼并收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相关的产权制度、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介机构等都尚未发育成熟。但是,随着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兼并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但企业并购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并购过多地掺杂了政府的直接干预,并购双方纯粹的企业行为很少;在并购过程中存在重规模、轻素质的问题;缺乏投资银行的参与等等。因此,探讨美国企业并购的历史与现状,对我国刚刚起步的企业并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借鉴国际企业并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我国企业并购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逐步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