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国家意志:中国计划成立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 中航动控

15-10-18 21:11 7942次浏览
leaping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航空发动机,一个国家工业皇冠上的钻石,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个短板,中航动控复牌公告明确说明,这次国家下狠心了,重组整合相关资产成立国家发动机集团公司,接着就是千亿级别的巨大投入,这个题材想象力太大了!

这恐怕是国资改革板块最具想象力重组了,去年的成飞集成整合沈飞股价从15一口气涨到了72,这次发动机集团可是坐实的国家意志啊,这个题材级别堪比去年的成飞,和今年的南北车合并!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3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笑看猪坚强

15-10-18 22:58

0
国家都这么强大了,为什么有的汉字你还打不出,用拼音代替。
leaping

15-10-18 22:47

0
拆分中航 合力攻克大飞机“心脏病”


2015-10-15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周少杰

  《三国演义》开篇即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央企改革亦然。

  证券时报记者 周少杰

  9月末,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同时停牌。三家公司公告异口同声:涉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等事项。10月14日,三家公司同时公告,中航工业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14日,三家公司股票复牌后开盘即封涨停。 

  从三家公司的业务、资产和股权结构看,这意味着,中航工业极有可能会一拆为二,其中航空发动机制造板块将成立新的独立公司。消息人士称,新公司的名字可能被定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为第十一家军工集团公司;分拆旨在打破原中航工业“一厂一所一型号”的旧式航空工业模式,中国航空发动机与整机将分开研制。 

  脱胎于1951年成立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的中航工业历经多次分分合合的重组,1993年正式转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中航工业总公司又拆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2008年,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合并为一家。 

  合并后的中航工业主要任务是从体制机制、专业化重组、资源优化配置、军民结合发展角度,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航工业设立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并以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为基础,打造动力、动控、传动三个上市平台,已基本完成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 

  中航工业的改革,也是央企改革的缩影。 

  大飞机的“心脏” 

  今年7月22日,CFM国际公司首台CFM  LEAP -1C发动机交付中国商飞公司。这台发动机将安装在首架C919飞机上,为飞机的下线和首飞做准备。随着首台发动机和液压系统近期运抵浦东,各机载系统安装即将开始,首架C919飞机计划年内下线。中航工业将圆梦“大飞机”。 

  中航工业的拆分,要从大飞机梦说起。在C919飞机之前,中航工业已经研制出新舟60等支线飞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发动机,但在大型民用客机上,中国航空工业是一片空白,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在民用航空的大中型飞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6年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大飞机列入重大专项。2007年3月,国产大型客机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研发制造以C919为代表的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大型客机。2008年5月,肩负研制大飞机任务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在上海挂牌。 

  2009年9月1日,C919机头工程样机开工。2014年9月19日C919客机实现机体对接工作,机身、机翼、尾翼已经全面实现国产,但C919的“心脏”最终仍需要进口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所研制的发动机。 

  “心脏病”一直是制约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航空发动机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国家,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一直属于短板,即便军用飞机,尚依赖于进口航空发动机和仿制。 

  比如,2005年定型的“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完全由国内自主研制,代表了中国目前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最高水平。然而“太行”核心机的技术仍源于美法两国联合研制的CFM-56,且设计定型后并没有广泛应用于量产的军用机型中。 

  2009年1月,中航工业专门组建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成为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的总承制单位,并负责研制与C919飞机配套的长江1000A型发动机。然而比起大飞机项目整体的研发进度,发动机实现国产化仍显得遥遥无期。2013年出台的《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给了大飞机发动机至少10年的研制时间。 

  “一厂一所一型号” 

  中航工业发动机分党组书记陈锐就曾指出,航空发动机滞后于整个中国航空工业,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根本原因是历史上形成的发动机研发“一厂一所一型号”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 

  从中航工业的科研体制来看,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跟随型号:要研制一款飞机,才会去研发一款配套的发动机,如果飞机项目下马,发动机研制也随之下马。 

  由于上世纪70年代歼九、歼十三、强六等项目纷纷下马,而与之配套的发动机项目也随之夭折。到80年代时“太行”立项时,中国在航空动力方面已经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到20年以上。 

  与其相对的是,英美等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研发基本是分开的。相较于航空器机身研发,发动机的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且周期长,发动机核心机的设计研发需提前于飞机整机研发。 

  “新一代装备的研制远非一厂一所能够包揽,单打独斗,闭门造机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陈锐在2014年7月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按照专业化发展的模式整合全行业力量,切实解决资源和力量的分散,设计、制造技术链条割断等难题。”这似乎为此次分拆重组埋了伏笔。 

  专业化整合 

  实际上,中航工业此次一分为二酝酿良久,改革已是水到渠成之举。 

  在大飞机项目开工一年之后的2010年9月,中航工业出资成立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发动机控股),并将其下属的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西控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成发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航集团)以及北京长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长空)等16家企(事)业单位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航发动机控股。2012年,中航工业向中航发动机控股增资1亿元,用于组建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组建的中航发动机控股系一家控股型公司,主要职能是代表中航工业对所属航空发动机板块成员单位进行投资管理,推进中航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中航发动机板块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西控公司、成发集团、西航集团以及北京长空等公司股权划转至中航发动机控股旗下,中航动控、成发科技、航空动力(中航动力的前身)三家上市公司也纳入中航发动机控股的管理。 

  按照规划,中航发动机控股“十二五”期间将实现专业化整合,打造中航动力、中航动控、中航传动三大上市平台,实现发动机资产的整体上市,并形成建设科研、主机制造、传动系统、控制系统、非航空产品和现代服务业六大板块。 

  显而易见,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三大上市平台分别对应主机制造、传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并同时负担部分非航空产品和现代服务业,而纳入中航发动机控股管理的“三所两院一中心”则全力负责建设科研。 

  去年5月,中航工业及中航发动机控股近百亿资产注入中航动力,中航发动机控股也基本完成了发动机资产整体上市。 

  截至去年12月底,中航发动机控股总资产达到942.53亿元,净资产为370.80亿元,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8.51亿元,实现净利润10.76亿元。 

  中航动力发力主机制造

  三家上市平台中,中航动力最近几年资本运作动作最为频繁。 

  2008年,原中国一航通过西航集团从华润集团手中买下S吉生化这个壳资源,并将西航集团的航空发动机批量制造业务、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外贸转包生产业务及非航空产品制造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剥离原玉米深加工业务,从而实现西航集团的发动机业务及资产上市。 

  随后,原中国一航和原中国二航合并为中航工业。合并后的中航工业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巨无霸,下属20余家上市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黎明集团)、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以及成发集团等中航工业旗下企业均存在部分与中航动力主营业务相近的业务。 

  为此,中航工业在中航动力股权分置改革中承诺,将以中航动力作为航空发动机及相关业务的唯一境内上市平台,在可能的前提下,可将所属其他公司持有的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2010年,在成立中航发动机控股的同时,中航工业也开始着手航空发动机资产整合,打包注入中航动力的资产包括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公司)、黎阳集团旗下资产分拆设立的黎阳动力、深圳三叶80%股权以及西航集团与发动机业务有关的业务。 

  南方公司历史比中航工业还悠久,前身为株洲兵工厂,始建于1951年,195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从此掀开中国航空工业的篇章。与绝大多数国企一样,这家公司在2001年通过债转股解决历史包袱,2005年划转至原中国二航旗下。该公司当时还是南方摩托(即后来的中航动控)的控股股东。 

  2010年9月,南方公司实行派生分立,保留全部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业务与资产,分割出与航空发动机无关的资产,另行组建湖南南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分立后存续的南方公司将注入到中航动力。 

  中航工业对黎阳动力的整合也十分相似,先是将黎阳集团全部资产划分为主业、辅业、非经营性业务以及其他对外投资四个部分,其中主业业务与资产改制设立黎阳动力,并新设黎阳虹远承接辅业,其余部分由黎阳集团承接。 

  然而,正当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中航动力在2011年10月公告中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原因是上述资产涉及军用航空发动机业务和资产,未获得国防工业主管部门批复文件。 

  直到2013年6月,中航动力才重启上述重组,而且拟注入资产进一步扩大,在原来黎阳动力、南方公司、深圳三叶以及西航集团部分资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航工业、中航发动机控股手上持有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三家发动机维修公司。 

  黎明集团前身是国营黎明机械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1999年完成改制,原属中国一航旗下企业,中航工业在2010年9月以黎明集团86.17%的股权对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发动机控股旗下控股企业)进行增资。 

  为了将黎阳集团的发动机资产注入中航动力,2013年4月,黎阳集团分立,将不适宜上市的资产剥离,新设黎阳科技。随后中航发动机有限进行减资,以黎阳集团的股权作为减资对价支付予中航发动机控股和北京国管中心等股东。 

  2014年5月,上述资产终于顺利完成注入中航动力,中航动力由此成为中航工业旗下航空发动机主机制造的唯一上市平台。 

  配套业务两翼齐飞 

  2010年,中航发动机控股旗下另外两家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相对要顺利一些。 

  2010年10月,ST宇航(即中航动控前身)完成了重大资产置换,实现中航工业发动机控制系统资产上市。ST宇航向中航工业下属的西控公司、北京长空以及贵航集团旗下的贵州盖克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盖克)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上述公司持有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相关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同时置换出原摩托车业务,并更名中航动控。 

  2011年,完成了上述资产整合后的中航动控恢复了股权再融资功能,旋即发布非公开发行股份预案,计划募集约17亿元,用于投建多个控制系统产品项目。然而由于当年A股市场不景气,公司非公开发行方案最终以批文到期失效无疾而终。2013年3月,中航动控重启融资并顺利完成。 

  相比之下,成发科技的再融资要顺利得多。2011年4月,成发科技完成了约13亿元再融资,其中3.1亿元用于合资设立中航哈轴,扩充航空航天轴承、铁路轴承、高端精密轴承以及风电轴承等主导产品;另3.05亿元用于收购股东成发集团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规避同业竞争;剩余4亿元用于建设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机匣、叶片、钣金和热表专业化中心。 

  中航哈轴是由成发科技与哈尔滨国资委旗下的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哈轴制造)及中航发动机控股下属的黎明集团、西航集团、东安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哈轴制造以其拥有的航空航天轴承、铁路轴承相关资产和业务出资。 

  作为中航发动机控股传动系统的整合平台,成发科技规划,将构建有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明显的“试装、热表、技术研发”三个中心和“机匣、叶片、钣金、轴”四个专业化加工制造平台。
leaping

15-10-18 22:46

0
央企整合现新路 中航发动机业务独立迎千亿市场


2015-10-15 05:07: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备受市场瞩目的中航系重组进程,开始迈出实质性一步。

10月13日晚间,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航动力(600893.SH)、成发科技(600391.SH)、中航动控(000738.SH)同时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公告还披露,重组后,中航工业预计将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0月14日,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同时复牌且都收获了一字涨停板。

此前的9月30日,成发科技、中航动力股票午后双双临时停牌,并在收盘后公告,当日接到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集团电话通知,因涉及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事项,尚需研究制定相关方案。

一位北京私募基金的军工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航空发动机的后续,此次股权划转意味我国航空制造业飞发分开体系将正式确立,航空发动机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将对发动机产业形成重大利好,我们预计政府将会有专项的扶持基金,包括高端材料在内的发动机产业市场潜力至少在千亿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拨打中航工业新闻发言人朱宏斌电话未有人接听,发去采访短信截至发稿时尚未有回应。

发动机千亿市场开启

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长,被誉为飞机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当前世界仅有英、法、美、俄、中等5个国家可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曾撰文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较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存在五点较大差距:1.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试验设施不健全;2.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3.对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规律认识不足;4.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5.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市场研究人士看来,此次将要独立出来的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整合,或许正是为了改变这一落后局面。

海通证券军工分析师徐志国对此就表示:“世界主要航空大国如美国、欧洲各国、俄罗斯,均采取飞、发分开体系,即航空发动机独立于飞机的发展方案。航空发动机是一国工业基础、科技水平、经济国防实力重要标志,我国落后现状亟待改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发达国家无不斥巨资投入航空发动机产业。我们推测飞发分立体系确立后,两级专项有望随后落地,投资规模有望超预期达2000亿甚至3000亿元,将强力推动产业大发展。”

中泰证券分析师笃慧对此也表示认同:“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我们预计未来较高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 亿元,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实验室主任陶智对此分析认为,单独发展可以让发动机研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加上即将落地的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都将推动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央企整合开辟新路

此次整合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国企改革启动至今,最常见的是央企之间的兼并缩编,还尚未出现新设央企的情况。


不过早在2007年-2009年时的国企改革也曾出现过新设立央企的情况。例如,2007年,国务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入列央企。

一般而言,新设立的企业均为国家重点着力发展的项目,不过,虽然发动机产业快速发展前景远大,但是中航动控却表示,经向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相关部门询问,上述事项近期不会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上述熟悉情况的券商研究员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称:“其实很多上市公司以外的资产已经开始整合了,我们了解到还有专门的铸造公司也已经成立了。发动机的整合是个国家级项目,也需要做好长时间发展的筹划。”

公开资料显示,新近设立的中航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29日,注册资本达到20亿,法定代表人韩炎,股东包括有中航动力、中航发动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中航航空产业投资、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深圳市明诚金融、上海安帝投资中心等。

在8月中旬,中航精密铸造也在中航工业官网展开大规模招聘,其介绍中称,公司由北京总部及四个子公司(沈阳、西安、贵阳、株洲子公司)构成,目前共有职工总数2800余人。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涡轮精铸叶片及相关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航工业对发动机业务确实是动作频频。

8月中旬,中航工业动研所、动力所、涡轮院在湖南株洲开展涡轮技术专题研讨交流。这是行业内首次跨院所、横向交流涡轮技术的研讨会;在2012年成立的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在8月下旬展开了大量招聘工作。

中航工业表示,成立发动机研究院是集团公司为整合发动机研发资源、形成整体研发合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航空动力瓶颈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发动机行业科研板块的核心,发动机院整合了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发所),以“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及临近空间发动机研究院”为企业愿景。
leaping

15-10-18 22:43

0
航空发动机板块整合点燃资金热情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成发科技、中航动力中航动控复牌齐封涨停
本报记者 舒娅疆
分析认为,伴随着中
  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将易主的消息传出,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已箭在弦上,发动机重大专项亦有望近期公布,包括成发科技在内的发动机板块相关上市公司或将充分受益。
  在经历了十几天的停牌以后,川股公司成发科技( 600391 )10月14日发布重大事项相关情况暨复牌公告,公司股价自开盘起便牢牢地封住了涨停板直至收盘。记者注意到,与成发科技同时宣布停牌和复牌的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中航动力、中航动控14日均收获涨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成发科技实控人或变更
“2015年10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我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认为上述安排不会对当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成发科技在14日发布的复牌公告中如是说明。
  主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机轮零部件业务的成发科技公司是A股市场军工板块代表企业之一,2015年以来,公司股价波动剧烈,以6月中旬创下的85.16元高位纪录来计算,其股价年内区间涨幅最高翻了三倍以上。尽管随后其股价出现明显回落,但成发科技显然仍是A股军工板块颇受机构资金们青睐的标的之一,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基金、华商新锐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等机构占据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9个席位,机构关注度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与成发科技同样为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的中航动力、中航动控10月14日复牌当天同样收获涨停板。分析认为,上述公司股价积极表现正是缘于市场对其受益于中航工业发动机板块整合和国家发动机重大专项资金的利好预期。
行业投入可望达3000亿
  根据早前媒体报道,中航工业集团的航空发动机板块或将拆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国字头公司,与中航工业集团属于同一级别。中泰证券分析师笃慧发表研报指出,预计国家将会把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即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发动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而发动机重大专项亦有望近期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长,被誉为飞机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当前世界仅有英、法、美、俄、中等5个国家可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其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被认为是制约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提升的原因之一。不过,行业现状在2015年开始出现改善的契机——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制造列入其中。
(下转3版)
leaping

15-10-18 22:41

0
中航系三公司实控人将易主

2015-10-15 01:42:22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京华时报讯 (记者郝少颖)中航工业分离发动机板块的传闻由来已久。13日晚间,中航工业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接到或被易主的告知。对此,有分析人士称,我国航空发动机业务正加速整合,或将单独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

三公司实控人易主

今年9月30日,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成发科技中航动力股票在午后双双临时停牌。收盘后两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当日接到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集团的电话通知,因涉及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事项,尚需研究制定相关方案。而在同一天,中航工业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航动控也临时停牌,公告称预计有重大事项发生。

10月13日晚间,上述三家停牌公司同时公告称,收到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或成立发动机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预计将脱离中航工业的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全部为发动机制造。其中,中航动力是中航工业承诺的发动机资产上市的惟一平台,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整机制造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成发科技是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动控则被认为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

上述三家公司9月底停牌时,便有市场推测中航工业拟整合旗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研发制造资产,单独成立公司,并从中航工业体系内独立出来。

近日业内又有传言称,国家将整合航空发动机业务,有望成立新央企“发动机集团公司”,根据流传出来的名单,筹备组成员来自工信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局、科技部、中组部等部委。有媒体记者向名单上的官员求证得知,此事牵头单位或是工信部。

>>分析发动机产业地位望提升

昨天,受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影响,成发科技、中航动力、中航动控复牌后均一字涨停。

据了解,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长,被誉为飞机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当前,世界仅有英、法、美、俄、中等5个国家可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但是,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对于此次中航系发动机资产的整合,中泰证券认为,国家很有可能会把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这就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发动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leaping

15-10-18 22:30

0
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将易主 央企整合呈现新模式
  
  
  分享到微信 2015-10-14 08:26 | 分享到:作者: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 板块将易主 央企整合呈现新模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航工业集团的重组 整合无疑应了这句老话。于9月底停牌的中航动力(  600893  )、成发科技(  600391  )、中航动控(  000738  )三家公司于今日同时发布公告称,10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上述事项近期不会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公司股票将于14日起复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航工业集团的重组整合无疑应了这句老话。于9月底停牌的中航动力(600893)、成发科技(600391)、中航动控(000738)三家公司于今日同时发布公告称,10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上述事项近期不会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公司股票将于14日起复牌。
    据上证报记者了解,中航工业集团的航空发动机板块或将拆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国字头公司,与中航工业集团属于同一级别。这意味着,本轮央企整合将不仅限于合并缩编,而是“有减有加”。实际上,这在早些年的央企整合过程中曾有过先例,主要在2008年至2009年比较集中出现。
    回顾历史,中航工业集团原本就是合并而来。资料显示,1993年,撤销航空航天 工业部,成立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总公司分并重组为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2008年11月,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目前,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共有19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发动机、运输 机、防务、机电系统、航电系统、通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等产业板块。其中,在航空发动机板块共有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三家A股公司。
    实际上,对于本次中航工业分离发动机板块的传闻由来已久。有业内人士认为,分拆计划旨在打破发动机研制这一制约中国大型客机和大型运输机发展的瓶颈,之后中国航空发动机与整机将分开研制,以打破“一厂一所一型号”的旧式航空工业模式。并且,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 轮机制造列入报告,体现出国家空前重视程度。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需求超2万亿元。发动机板块体制的创新以及资金专项的下发,将激发研发活力,推动我国发动机及配套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长,被誉为飞机制造 “皇冠上的明珠”。当前世界仅有英、法、美、俄、中等5个国家可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有观点认为,制约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提升的原因:一方面,过去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另一方面,也跟发动机与飞机制造一直放在中航工业同一个体系之内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分离后,发动机和飞机相当于是制造商和采购商的关系。制造商在采购商提供的标准体系下研发,若发动机性能不好,采购商可以选择不用,这将促进发动机的研发生产更有效率和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轮国企改革启动至今,常见的动作是央企兼并缩编,尚未出现新设央企的情况。实际上,央企户数历年调整中还有增加的情况,大多与业务分立、资源整合有关。例如,2007年,国务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东核电 集团、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入列央企;2008年,由国务院国资委 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宝钢集团等央企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为央企;2011年,为了实施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 重组,国家电 网、南方电网所属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分别与中国水利 水电 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 顾问集团公司,葛洲坝(  600068  )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成中国电力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二者进入央企队列。
leaping

15-10-18 22:26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谢谢提醒
东方极光

15-10-18 22:02

0
还有个 中航资本
leaping

15-10-18 21:5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作为国人一定要有阳光的信念,要相信这个伟大的时代相信国家意志,十年前你能想象中国高铁如今傲视全球吗?入世之前你能想象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不久的将来即将登上第一的宝座吗?改革开放前你能想象那样一个衰败的国家各行各业能够有今天辉煌的成就吗?如今我们的国家世界各国都在仰视,自己人却还有如此不自信的心态,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国家在一部分质疑声中30年持续的高速发展。如今中国是世界的工厂,最后一块没有攻克的短板就是航空发动机了,什么叫做国家意志?按你的逻辑看南北车合并中国中车,也是仅仅搞搞资本运作骗骗钱?
leaping

15-10-18 21:37

0
中航 系三家航空发动机 公司脱离中航工业,组建国务院直属的航空发动机平台公司
  
  投入万亿,完造中国心
  
  高铁 我们可以笑傲全球
  
  下一个:战机+大飞机 
  
  中国制造 2025的核心--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 ,产业一年至少3万亿
  
  中国人造了飞机,全世界都有便宜飞机用了

  这么大的题材,股价还在低位发酵酝酿中,认识到的人还不多,别弄丢手中的宝贵筹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