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保证金余额和总市值的匹配
推论之一------蓝筹大白马(茅台)的大跌对中小创是重大利好
推论之二------在熊市,某个板块的大幅上涨都导致资金消耗增加,对其他板块是利空
最近茅台,格力之类的大白马蓝筹大幅下跌
这对其他中小创是利好
逻辑是这样的
假设茅台换手率为1%,如果总市值8000亿
每天占用的交易现金为80亿
如果总市值跌到4000亿
经过震荡整理后,换手率恢复到1%或略高
那每天交易占用的保证金为40亿
其实就是变相为市场节约(释放)了40亿的可用交易资金
从这个角度的逻辑推导,也再次验证了我之前说过的,保证金余额和市场总的流通市值是正相关的
市场的总市值必须有某个保证金余额支撑(匹配)
随着保证金余额的缩水(IPO抽血,减持,印花税,佣金...),市场的总市值必然也要跟随下台阶,以匹配新的保证金余额水平
当然,影响市场总市值(指数涨跌)的变量很多(比方还有仓位,信心....)
本文讨论仅以保证金余额为单一变量
市场的总市值必须有某个保证金余额支撑(匹配)
那么推论之一就是----指数(总市值)的上涨是利空,因为对保证金余额的交易消耗会更大
这是基于上涨没有引发场外资金的入场补充保证金余额这一假设
即在熊市的状况下(没有大规模场外资金持续流入),上涨总是缺乏持续性的根本原因
涨着涨着,保证金余额就无法支撑更大的总市值所需要的交易额
市场随后就会再次陷入调整,再次寻找保证金余额和市值的匹配平衡点
很多人只知道放量上涨,且量能持续放大是场外资金进场的标志
这当然没问题,但估计把机理搞清楚的不是太多
当然,以上论述也驳斥了市场的普遍认知误差-----即所谓什么资金从某个板块(比方蓝筹白马)里出来,去炒其他板块
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
但基于有买就有卖的基本原理,市场某日某个股票有人卖出了多少亿,必然就有人买入了多少亿,比方茅台,假设今天有机构砸了50亿的筹码,就必然有机构以50亿的资金承接了这些筹码
这50亿只是从一些机构的账户转移到了另一些机构的账户,整个市场的保证金余额并没有发生变化
最终带来的变化就是如上面所言,茅台由于市值(每股单价)的减少,每日消耗(占用)的保证金余额下降了,因此导致市场其他板块可占用的保证金余额提升了,因此提振了其他热点板块炒作的力度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