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等待发生,等待相遇

16-05-29 23:36 10076次浏览
以末致财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如果在生命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

上面这句话是我认识东哥、M、好运等人一段时间后发自内心认可的。

过去,我只在我熟悉的房产上做投资,可以说小有成就,对于房产投资,在没有出去踩盘的时候我常常安静的坐在一个地方思考,有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不犯下大错,而非如何获得最高收益。

在过去这十四年里,我从这个思维方式里尝到很大的甜头,尤其是08年底到10年这段时间,完成了逆袭--大富的转变。

偶尔和M谈心,一段时间后内心的某些东西消失了——即便我写到这里时,心里也异常的平静,于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开始。

我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以及她同时出现在龙虎榜上,当然路还很漫长,然而我并不着急,对于全新的股票市场,我会延续过去房产上正确的思考方式来思考,我相信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而现在,我需要的是学,认真对待股票的每一笔买入、卖出。

等待股票技术长进的时刻发生,等待龙虎榜上的相遇,我们,必走进一场安静的相遇!



2016.5.29 北京
打开淘股吧APP
31
评论(20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以末致财

16-06-02 12:13

5
[淘股吧]
认识自己

昨天上午犯了一个错误,所犯的错误在于我问了她一个不该问的问题,或者说不该我这个时间段需要掌握的问题。
在众多的科学网站上,有蚂蚁和大象的文章,大意如下:
假如你把一只蚂蚁简单放大1000倍,达到大象的尺寸,其结果会有:
1.则蚂蚁纤细的四肢,并不是为象腿准备的,他脆弱的肢节比例,会立刻被自身的体重压垮。
2.越是大的动物,需要越强烈的新陈代谢。而蚂蚁的呼吸管口径,仅仅是简单放大,他会窒息而死。
3.动物熵减过程产生的热量,和体重成正比。而散热和表面积成正比。简单放大之后,蚂蚁会被热死。
4…………….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意思是说,10万块和1000万,和1个亿,在操作个股上的手法是不经相同的,而且是绝对的不相同。

这就好比地球离开轨道。哪怕仅出去1%的距离,则光照日晒,地球上的大气洋流全部都要彻底改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热量散发,冰川凝结,农作物减收、地缘政治重新洗牌、国际政治人口动荡等等的。
那么,
假如一只蚂蚁,要成长成大象的尺寸。它绝对不是简单地放大。
蚂蚁长大一点点,叫做“大蚂蚁”。
再长大,它就要对身体进行“改造”。

它必须拥有更强壮的四肢,而越来越弱的弹跳能力。
相应的,为了给四肢提供更多的体积和营养,它必须削弱其他方面的能量供应。
更大的体积,能支持更大的大脑。
随着体型大型化,动物界的智商远远比昆虫界高一个数量级。

你的外表体型必须发生变化。根据“体积三次方,表面积二次方”的定律。
你长得越来越大,最终你就越来越不象是一只蚂蚁。

以上的认识,炒楼如此,炒股又何尝不是呢?
某一个阶段前,你必须要清楚你应该重点做什么、怎么把当下的这部分做到“精湛”,然后才能开始下一步,也就是到了必须切换模式、不停地改造身体的段位——你现在整处于这个阶段,看你遇到困难,我说这换模式必须有阵痛,我知道你认可这个说法。

蚂蚁到大象不是一蹴而就的。蚂蚁要先变成天牛,天牛变成小耗子,耗子变成麋鹿,最后麋鹿才能升级成大象。
这就是“数量级”的奥秘,也是财富的阶梯①,股票操作大抵也会如此。
------------------------------------------
注:①大约每3倍是一个社会阶层。财富每多三倍,消费观,人生观,交际圈,都会有明显的不同。相应的,从1到100,就要差四阶。



随手拿起手机来点开淘股吧,似乎都在说赚了几倍几倍。
这里有一个逻辑,夸口赚了10倍、100倍的,绝大多数资金不会太大。1万10万的10倍和100万的10倍显然不是一个量级,1000万、一个亿的同理。
(根据上面“一”中的论述,每个阶段的操作方式不再重复)
别说完整的“倍”,即便1%,1万、10万、100万、上亿,不同量级的本金体现出来的1%一样吗?
So,赚了10倍100倍的,乖乖待着,你一开头别人就知道你的身价。

一套300万的房子6个月翻一倍,一套3000万的房子一年翻1倍,谁赚的多谁赚的少?


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认为炒股赚钱不难。
这种错觉我想只有我這样的菜鸟才会自以为是。


房子、股票,以及所有的商品,周期不同罢了。
绝大多数在房子上赚到钱的,不是自己的本事,仅仅是这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的行情所致。
像炒房一样炒股,通道内,我着什么急呢。

买入一支股票后,如总琢磨着第二天究竟是高开还是低开,收盘究竟是上涨还是下跌;
或者买入后就想着直线拉板;
那么这个人只能是散户的命。
为什么?
因为他思考的东西只是那些无关大局的随机事件,也就是说眼光太过短浅,根本没有发大财的自身条件。
以末致财

16-06-01 00:23

4
大凡论坛,总是三教九流之人皆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风气,开个贴,看到的回复有时像开门看见一坨狗屎一样让人不舒服。[淘股吧]
自古以来,竞争一直是人类进化的源动力,深植于我们内心总想找到一种绝对压制性的力量,这也许就是现在我们追求干货的主因。
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我们爱看武侠小说,最兴奋的部分莫过于主角掉入了一个悬崖深洞,吃到了千年的灵芝,打死了看守灵芝的百年巨蟒,喝了蛇血,最后还发现了旷世武功秘籍,苦心修炼,等出山的那一刻,自然是武功盖世,遇神杀神 遇佛杀佛 。我来淘股吧,也是为了寻找武功秘籍,想必吧里大多数也是想着在论坛中找寻着这样的武功秘籍才加入进来,希望能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武侠的世界必然是虚幻的,真实的世界完全并非如此。现实中你要完全性的压制他人,在身体层次从冷兵器时代过去之后,就已没讨论的太大意义,那么剩下的就是精神层次。
一个人要从精神层次对其他人有绝对性的优势,依靠的是什么?
知识,逻辑,还是其他?
在各种的学科里,也许唯有物理和数学是最容易出人头地的,因为他们离知识和逻辑最为接近,且可验证。当你在讨论一道数学题的时候,答案必然就是那一个,所以要么就是对,要么就是错,不存在我觉得我是这么理解的,而你觉得你是那么理解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两个人的理解中和一下这样的局面。
所以很多人,痛恨和远离数学和物理,因为这样的学科毫无遮掩的展示了你的智商,这样的结果实在太过残酷。
但是干货往往就是残酷的,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也许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干货了,单是一个惯性定律就把亚里士多德钉在SB的历史钉板之上。
但是就算是牛顿三大定律这样旷世纪的干货,也真的是无敌的了么?
1905年,爱因斯坦写出了侠义相对论,修正了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 本质的原因是牛顿的三大定律固然强大,但是其成立的条件是假设周边的环境是静止的。而在不同参照系情况下的变化正是相对论研究的基础。
量子力学的出现更是打碎了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微观的世界,一切并不是按牛顿的体系在运行。
于是最大的干货失效了,对那么多人而言,几乎在初中普及的牛顿三大定律何去何从?

小学时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就去问松鼠,松鼠说真他TM深,差点淹死老子,再去问大象,大象说毛是没有,浅得很。小马到底相信谁?
现实的世界规律就好比是河水,牛顿写出了从兔子到犀牛大小的大致适合规律,但是松鼠太小,大象太大不适合这个规律,正好比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但是小马还是属于这个规律的。
1M脑内存的你看得懂上面这16G的东西吗?
让我们简单点,进了帖子,无论是我进了别人的还是别人进了我的,都希望寻得点东西,甚至是干货,那什么是真正的干货?
是实践,真正的实践
丘吉尔的演讲一直是公认的厉害,但是他最为有名的一次演讲是在二战后的牛津,只用了三个词 Never give up,然后离场,全场面对空空的演讲台鼓掌持久不停。
Never give up 每个人都会讲,但是有用么?
真正的干货的言语,其实很简朴,但看懂干货之前,你至少应该
(1)勤劳 
(2)认真仔细
(3)善良
想必各位肯定又要忍不住要说,这是常识,这太简单了,我早就知道了。
我只想反问一句,确实很简单,但是你真正做到了么?
中国A股的参与门槛太低,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文盲还是教授,可以说,只要不是一条狗,就可以开户参与。
每个人都将自己省吃俭用的血汗钱用来押大,企图点击鼠标就能轻松一本万利,那么,我们首先需要认识自己是谁,然后才能学到“干货”,将每一笔买卖做好。
这世上有两种学问,第一种可以剥离作者/创造者,比如万有引力定律;第二种是无法剥离作者的,比如思想认知等。第一种在符合的情况下是对的,而第二种必须得有代入作者的生活,甚至需要经历他的生活,你才能体会他到底在说什么。
例个简单的例子你能看得懂么——:我早上放量过后买的XXXXX。
因此,认为真正的干货,是内化到人格的,是无法剥离的。
而许多人在乎的技巧性干货,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以某个价格买入某只股票,次日几点几分几秒挂涨停板价格卖出,赚10%。
有意思么?
开门看见狗屎,不发不痛快。
以末致财

16-07-21 23:35

3
忘了是谁说的了,好像是@共产主义 共姐说的,日线不停地复制小时图,周线不停的复制日线图,月线不停地复制周线图。
这句话越琢磨越有意思。
以末致财

16-06-23 20:04

3
Hi!前几天你给我看那个从一千多万亏到八万的帖子,这两天忙一直没说。[淘股吧]
总结:他的失败在于高频交易。
这也是我一直说要慢慢做的原因,每周5个交易日,按照万2.5佣金,千1印花税,一年10倍换手率,那仅此一项就将交易成本提高(0.025%*2+0.1%)*10=1.5%,看出什么问题来了么?

投资之哲学不仅在于对规律和逻辑的把握,有时候更在于对于客观现实的研判和对不完美的理解和欣赏。


每个人都想发大财,可惜生活不是电视剧,没那么容易。炒股赚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可以降低我的欲望(不是期望,这里仅仅是自己的贪念、欲望)。
投1000万到里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本,能做到前面一条后才是后面未知的预期,比如一个月赚1.5%可满足?
我对短周期性的预判是非常不靠谱,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周期的预判都非常困难的,精准的判断就更难了。造成这种难度的最直接原因很多,影响短期趋势的因素也太多,各种因素所占的权重又总是在变换,你没办法做到精准。
虽然,有很多聪明人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预测精准程度的进展却非常小。精确性难以保证,这逼迫我必须要做出一些让步——放弃一些精确性,不要期待能在某种投资品价格最低的时候买入。当然对于在这种投资品达到价格高峰时把它卖掉,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要指望自己能做得那么精确。不可能以最好的价格卖出它。如果这种事的确发生了,我也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蒙对的,而非我的能耐。
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一个清晰的预测都是愚蠢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投资组合来对抗这种未来的模糊性。
对了,慢慢做不等于长线,正确理解市场的不完美很重要。
断断续续的写到这里吧,下班回家。
希望我们都别急着下注,以及,别急着翻牌。
88-66
老马

16-05-30 07:37

2
呵呵,炒房的,看把你装的
不带走一片云

16-09-10 07:14

1
谢谢您对我的回复,你的那个帖子关闭了评论,所以不能在那里回复了。我现在感觉自己上路了,谢谢你。最近有一点感悟和你分享,股市太浩瀚,就是共姐的要学会10年你我也不一定能学到她老人家那样,那么我怎么做,我们应该少学而自己琢磨做精,就是只做一种自己最能理解的形态,以后只做这种形态,好处是以后只做这种形态,那么就能成为这种形态上专研最深的人,里面的陷阱和机会自己都能从容对付,而且投入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不能什么都学,想什么都会。这么多年,我从价值投资开始。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能成,现在减少关注范围。感觉非常好。所以我现在只专注一种心态,自己设置好策略做好就行了。这有这样,交易才能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越来越复杂。交易本身就是一个买入卖出非常简单的事,弄复杂了反而迷失其中了。谢谢您对我的帮助,谢谢。
以末致财

16-07-23 16:41

1
谢谢。[淘股吧]

看来也是共姐的粉丝哈。
共姐在论坛(无论是之前的闵发吧、东财,还是现在的淘股吧)留下了许多好帖子,第一次发现她的帖子后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每晚都去反复翻看、理解,她讲的很细,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你不妨多看几遍多想,收获是蛮大的。

形态,你是想要下图这些么?但这些没有量能、环境分析的干图,帮助可能并不大。
 
其实形态的话,你可以去共姐的帖子里挖宝。前几年她发了很多关于形态的帖子,里面说的很详细。有些帖子虽然被一些马甲捣乱干扰导致说的较少,但里面的宝贝真不少。她的《图说系列》我觉得可称为经典。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以末致财

16-07-23 16:08

1
谢谢。
大盘确实很重要,我也会根据自己的预判在仓位上做出加减动作,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前,在对大盘做出阶段内预判后就重个股的选择、介入、持有、卖出。而并非轻视大盘或觉得大盘“一点也不重要”。
在此感谢来串门,祝投资顺利!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东燕川

16-07-23 07:14

1
学了。谈点体会1那个炒房的描述很有味道,炒股的秘密尽在其中。但是百分九十九人看不到,当然看到也悟不到。2大盘很重要,重个股之说一定是错的。一如大众相信的不可测论。不争论。3什么样的市道,对应什么样的方法,方向决定方法,当下操作的方法与眼界不无关系。太多的朋友忙着低头赶路,忘记了抬头看路。
以末致财

16-07-22 23:44

1
我最近一直在跟你说别超短,因此还称呼你为尖屁股,作为晚入市这么多年的我,可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真的希望你别再做超短——别再主做超短,最近你也像我一样搞个小账号超短(玩)练手这点我觉得我特别开心,我觉得我把你说服了。[淘股吧]
超短对“临界点”的精准度要求非常之高,股市里万分之一的人做不到,更何况你我都不是职业作手,我们还得上班,上班是绝对不能做好隔夜超短的。
“临界点”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是交易者必须要学、重视的一个“区间”(这里不说“点”)。论坛里早年有人就这个问题有过很深的指点,可惜原贴在更新的过程中被一些马甲给捣乱,最后中断了。

什么是“临界点”呢?
常压下水在100度高温时变为蒸汽,100度就是水的临界点。在股票的操作上,这些点往往是参与大众对股价重新评估的点,只有在这些点上入场,你的获胜概率才能最高。

买卖的技巧,也许全在怎样找临界点上,这些点很好找,难就难在你的内心总想着“快”。 

正赶上周末,走的走
 
留的留
 
 持有的继续持有
 
 

“既然是一个产业链,哪能做超短呢?要有大格局,别天天追涨杀跌的”,我自言自语道。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