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洲当时对此声明很不理解,因为在他拿到的合同和报告上,盖的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章,而且牵头的张建武教授也是当时该院的副院长,“我15万块钱的论证费是汇到上海交大的账号上的”。
这份“被个人行为”的可行性报告,据宋有洲6年前称,现在已经交付
中国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厂,用于参考进行样车试制。石家庄南车方面对宋表示,40天可设计完,三个月可出简易样车,试验则要几个月。
但长期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殷承良对此不以为然,“十年之前,虽然跟它不一样,但是各种各样的新式的交通模式,我们接触了不少,但是最终都没有任何一个能做成。我不认为几个月之内就能完成设计,拿出样车,拿到门头沟去试行。”
“治堵”卖点被质疑
专家:已拥堵的地方有它更堵
6年前,宋有洲一直自诩的立体快巴最大卖点——“治堵”,也在经受着质疑。
当时,“国家863计划节能与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王秉刚,在电视上看到了立体快巴,他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庞然大物为支撑自己要有足够强度与刚度的结构,车辆的平整、受力、震动、噪声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上的发明,从技术上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已经拥堵的地方有它更拥堵,在不拥堵的地方又无必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要过个十字路口,大家都会把它当大事。”王秉刚说。
时任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杨涛,则更强调系统治堵的力量。在他看来,拥堵是中国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阵痛期,夹杂多重因素,解决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的调控。
“指望某一种措施,短平快地解决问题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位曾经为中国多个城市的拥堵问题号脉开药的治堵专家断言。
当时在媒体采访中,宋有洲总是反复询问专家有什么样的观点,他急于解释。“我错在哪了?”对那些他称之为“幼稚”的质疑和批评,他有些不解。
D 卷土重来“立体快巴”专利“等待实审请求”
2016年4月,新任巴铁科技总工程师的宋有洲向媒体介绍,4月22日,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就项目研发及产业推动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他称,4月27日巴铁项目将花落河北秦皇岛市,与秦皇岛市签署有关巴铁项目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另据巴铁科技官方微信称,巴铁已经与河南周口、沈阳沈北区、河南南阳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将于8月初率先在秦皇岛落地运行,但文章并未给出何种方式的落地运行说明。
除此之外,巴铁称目前已与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尼、阿根廷等国家签订意向协议。
与6年前一样,这项被誉为“中国原创”的伟大发明,如果真的要成为上马项目,那么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避开立交桥、如何避开无轨电车、如何转弯、如何进行交通信号控制、轨道如何铺设、如何规避内部小轿车碰撞、如何解决法律法规上的一系列问题等等。
但是我们在宋有洲所在公司的网页上并未看到这些解决方式,当登上国家专利局官网查询“宋有洲”以及“立体快巴”专利时,官网显示“立体快巴”专利还处于“等待实审请求”字样。
很难想象,一个还在“等待实审请求”的准发明,是怎么被冠以“中国原创重大发明”、“国家重大战略
新兴产业”这样的头衔的。同样的,媒体报道中所谓的“目前,世界第一辆“巴铁”样车正在生产阶段,今年8月初将正式亮相,到时候会在秦皇岛市进行试运行”,会不会和当年北京门头沟的情况一样,最后销声匿迹。
甚至,宋有洲本次带着“立体快巴”再次出山,会不会又和6年前一样,一瞬间引爆媒体,最后淡出视线?一个一个的待解疑问,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