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奇迹,可能发生吗(15)

16-04-23 11:29 44514次浏览
guson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帖为《奇迹,可能发生吗》系列续帖,中长期跟踪贵州百灵治疗糖尿病纯植物苗药秘方——糖宁通络胶囊的服药疗效,及跟踪基于苗药材马蹄金提纯合成的治疗乙肝一类新药替芬泰的临床试验进展情况等新药研发情况,仅供参考,望进来看帖的网友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充分注意相关股票风险。每个人对自己的保证金 账户负责,收益自享,风险自担!

糖宁通络按服用说明为每次3—4粒、每天3次。
我母亲从2014年4月中旬开始服用糖宁通络胶囊,至今刚好满2年。其中,按高剂量每次4粒、每天3次服用了12个月;从第13个月开始减半至低剂量每次2粒、每天3次,服用了6个月;从第19个月开始减至极低剂量每次1粒、每天3次,至今已6个月。
近日去三甲医院体检,空腹血糖4.95、餐后2小时血糖7.59,较为理想;糖化血红蛋白6.6,稍高,较以前高剂量服用糖宁时稍有反弹,看来已治愈糖尿病的奇迹在母亲身上尚未发生,而极低剂量服用糖宁通络控制血糖没有问题,计划继续按每次1粒、每天3次极低剂量服用。
母亲服用糖宁通络后的多次体检指标显示,没发现对肝、肾等有副作用,而且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在向好(以前肝功转氨酶指标偏高、肾功尿素 指标偏高,服用糖宁2年后的所有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均正常),似乎有护肝、保肾作用。身体综合状况远胜于以前服用降糖西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期间,面色红润有光泽,走路腿脚有力,说话中气足,精神状态好。





我岳父糖尿病、高血压 ,没服用过任何降糖西药、降压药,服用糖宁通络已16个月,体检显示肝功能转氨酶指标转向正常(2015年1月份服用糖宁通络前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指标偏高)。岳父喜欢甜食和碳酸饮料,日常饮食不大愿意控制,米饭量偏大,自己偿试过减药量,血糖有反复,所以近来暂不再减药量。

岳父服用糖宁通络后,血压水平一直正常平稳(80/120左右),未曾出现过偏高。仅服用糖宁通络解决了岳父糖尿病、高血压两样问题。

母亲、岳父服用糖宁通络期间都未出现过低血糖现象。
打开淘股吧APP
36
评论(32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uson

16-07-18 18:03

0
母亲餐前餐后血糖不错,早上空腹血糖有时稍偏高,故没有完全停药,仍服用1粒糖宁通络。
rirai

16-07-18 08:34

0
有没有人知道7月15日的股东情况
悠闲的月亮

16-07-15 11:48

0
筹码已经锁定,启动在即啊
明月宝168

16-07-14 20:48

0
我才说减仓,一看你说的又来性心了[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dqyouxia888

16-07-13 11:08

0
感觉开始启动新一轮上涨了,继续加仓!
悠闲的月亮

16-07-12 15:58

0
人类的福音
明月宝168

16-07-12 07:58

0
这两天利好不断,市场又在炒医药板块,就是不涨,为毛?
秋思

16-07-11 08:31

0
2016现代苗药创新技术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行业大咖共话苗药创新发展
2016-07-09 贵州百灵

▲2016现代苗药创新技术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7月9日上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指导,省发改委主办,贵州百灵承办的2016现代苗药创新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举行。近50名来自医药行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汇聚智力,分享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共话苗药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原贵州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禄智明为会议致辞,贵州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傅永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中国国家特聘专家、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和主审官孙鹤,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冯奕斌等专家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全国人大代表、原贵州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禄智明出席并致辞。他表示,我们大力发展苗医+苗药,在传承、发展传统苗药的同时,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努力把新技术嵌入传统苗医药,推动苗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致辞。他表示,民族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全体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为了让苗药“立足贵州 放眼全国 走向世界”,希望能通过这次论坛,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行业特别是苗医药行业的整体研发水平,加速民族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贵州百灵总经理牛民主持会议

专家演讲聚焦苗药研发的现代化、国际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围绕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要更多地关注苗药研究上的靶点问题,生物治疗也是一种转化医学研究模式,从基础到临床,由临床再到基础,符合当今精准医疗的治疗趋势,希望现代生物技术能对苗药开发有所帮助。

▲随后,中国国家特聘专家、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和主审官孙鹤博士就天然药物的美国FDA申报给予了指导。他表示,传统中药模式和现代中药模式主要区别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安全、有效、质量控制三点,这也是美国FDA申报要求的核心。他认为,“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优势的领域,行业和企业要有足够的自信走出去,如果说化药是我们跟着别人跑,生物医药是大家一起跑,在天然药物、民族药物上我们可以领跑。”他希望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能推动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加速走出国门的步伐,将苗药产品推向全世界,造福人类。

▲来自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冯奕斌博士现场分享了糖宁通络和艾宁两个贵州百灵重点项目临床前研究情况。他表示,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这些都说明了苗医药的渊源历史。传统药物包括苗药,最好的出发点是由临床出发,再做二次开发,做质量监控,再做二次药物的申请,“未来我们可利用香港大学的平台,在民族医药的研发上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右)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左)深入交流。

互动交流畅谈现代民族医药的新药创制

▲贵州百灵研发总监夏文(左一)主持会议,中国国家特聘专家、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和主审官孙鹤(左二)、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杨世林(左三)、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教授江骥(左四)、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俐娟(左五)、国家药典委员会民族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钟国跃(左六),共同对《前沿医药技术在新药创制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新药创制需要系统性规划,才能有效提升新药申报效率,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多位专家分别从药材、活性筛选、制剂选择、临床研究、申报注册等新药创制流程进行了重点分享和探讨,完整呈现了新药开发的路径图,希望能加速将苗药古老而神秘的药理作用运用现代前沿技术进行开发研制,推动民族医药行业的发展。

苗药典型案例的分享和探讨

▲贵州百灵研发总监夏文(左一)主持会议,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冯奕斌(左二)、北京博诺威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临床总监王锋(左三)、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教授曹文斌(左四)、原贵阳中医学院院长梁光义(左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左六),共同对议题《现代苗药的发现与评价》进行讨论。

五位专家分别以贵州百灵重点项目糖宁通络与替芬泰为例,详细探讨了糖宁通络药理学研究,交流了替芬泰发明发现过程与药效、临床安全性情况,并就如何运用现代药理技术进行了讨论,对项目未来充满信心。 
强势趋势

16-07-10 22:27

0
母义明主任说,近几年,国际和国内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最重要的理念是,看重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最关心的是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标准。母主任说,“现在的观念是,预防并发症比降糖重要!你糖化指标哪怕降了,但是你并发症没有防住,没用!你糖化哪怕只降0.5,但你把并发症控制住了,你行!”在交流过程中,姜伟董事长告诉母义明主任,之前糖宁通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做的动物报告显示,“糖宁通络延缓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显著改善糖尿病眼底和肾脏病变,尤其对糖尿病眼底并发症有阻断作用,并改善大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变等症状”,另外,医院负责人也向母主任汇报了目前病人服用糖宁通络后,并发症得到改善并且治愈的案例,母主任表示:你们说的这些对并发症有效的案例有意义,但我要亲自做一做,如果我临床上做出确实糖宁通络对并发症有效,那么这将是中药对人类又一次重大贡献。
------------
这个很有意义!糖尿病主要通过并发症危害人体健康,心脑血管受损,视网膜受损,肝肾功能受损,这些并发症减轻甚至治愈,才是实质性的。我父亲就是突然发现不带老花镜也可以看清东西,说明糖宁的确有比较好的疗效。
强势趋势

16-07-10 22:21

0
贵州百灵替芬泰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揭晓 抗毒作用明显
2016-07-10 20:53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中证网讯(记者 戴小河)7月8日晚,贵州百灵( 002424 )发布替芬泰Ⅰ期临床试验报告。报告显示:替芬泰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

贵州百灵表示,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发现,替芬泰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 作用,并已明晰作用机制。在耐药作用方面,替芬泰联合核苷类药物可增强药效,并可延缓核苷类药物耐药作用。在保肝降酶方面,替芬泰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抗氧化等作用减缓肝脏细胞的凋亡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Ⅰ期临床试验共有102名健康志愿者参与了替芬泰健康人体的耐受性与药代动力学试验。不同类型的试验结果表明,替芬泰总体安全性较好。同时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在 50mg至 900mg剂量范围内,替芬泰体内暴露量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间无显著药动学差异,饮食对其药动学特征无显著影响。

报告表明,后期将在相关病人中进行下一阶段的临床研究,重点会关注替芬泰的安全性、疗效及其与药物暴露量之间的相关性。

1999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梁光义教授等人,在对具有抗肝炎作用的苗族民间药草马蹄金草进行活性成分研究时,发现了马蹄金素先导化合物,由此开启了“替芬泰”研究进程。

历时15年,贵州百灵与由刘昌孝院士、梁光义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黄正明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相继完成了“替芬泰”药理、药代、毒理、制剂等临床前研究。2014年“替芬泰”正式进入 Ⅰ期临床研究,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北京博诺威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完成该研究。经过2年多研究,备受市场关注的“替芬泰”于今年正式完成了Ⅰ期临床研究。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药物市场广阔。有研究人士表示,未来“替芬泰”完成临床研究并成功上市后,将为广大乙肝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有望推动我国实现替代进口乙肝药物的战略目标。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