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行亲身经历,聊聊股价操纵与内幕交易那些事声明:本文中的描述,“做过”可能是“听过”,“同事”也可能是“同行”,“十送十”可能是“十送十五”,可以当作是投行界道听途说的集合创作版,直接进入正题。
一、股价操纵
其实进投行前,作为年轻小白一枚,也隐约觉得某些神奇的事情在前方等着我,一笔隐形财富等着我去挖掘。
那时,投行地位比现在要高不少,上市公司把投行人员当做座上宾和引路财神,一旦签了保密协议,就完全是一家人了。一家人自然不说两家话。作为金融民工,一开始享受这种待遇,从心态上到身体上都还有各种不适应。
某天某城市某项目上,晚上董秘拉着董事长到保荐代表人酒店房间里,聊着如何保证本次增发成功。刚开始决议要增发时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股价随着大盘一路走高,到真正拿到批文要发行了,公司业绩开始下滑,股价也随着指数开始节节下跌,已经破跌破原先制订的增发价格。惆怅多日的董事长说已经找好了一笔外部资金,问保代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拉。保代故作深沉,说你们这方法太简单太low,这样吧——
在接下来的二三周里,好几家知名券商研究员接连发表了类似名为《业绩暂时下滑,不改XX龙头本色》的研报,随着大盘的弱势反弹,公司股价也迅速展开一波反弹。没过几天,公司又发布公告:与某知名
互联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停牌,启动发行。
几个亿的份额迅速就被机构抢光了。其实,机构也不是傻子,怎会当接盘侠。在这期间,公司早期通过保荐机构向机构们作出了一二三四点承诺。
过了一年,公司董事会又决议通过了十送十送股方案,股吧里也出现了很多公司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谣言,股价蹭蹭的涨了20%。是的,解禁还人情的日子就快到了。
至于大股东想要减持呢?可想而知,变本加厉,如法炮制。
而这些,当时作为投行小兵,都听在耳中,颤在心中。
二、自己坐庄
搞增发都是帮别人炒股,融来的钱大多也进不了自己口袋。这不算啥,想赚大钱,还得自己炒。本人有幸认识或者听说了一位某上市公司的操盘手,认识时他已经金盆洗手,说精神压力太大,身体实在受不了。
回忆起那几年,他自己一个人开着一辆车,跑遍大江南北,不管多远,从来不做飞机和火车,到了地点也不住酒店而是租房子,也不会靠打电话来联系相关事情。他操盘着十几个账户,没有一个账户是他自己的。全部都是别人已经帮他开好的,用的都是农民工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而且,开账户的人他不认识,资金他也不知道具体从哪打进来。
他得到的都是模糊的消息,更多是具体的指令与目标。他所操作的也只有一支股票,便是他所属的上市公司。显然,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几年,频繁地长途开车与操盘让他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因为肺部出现问题才彻底洗手不干了,去了另外一家拟上市公司做投融资总监,那时,本人正在帮这家公司拉皮条。
这是上市或关联资金自己炒股,而更专业更有实力的是先把上市公司买下来,再用关联资金(表面完全看不出来,全是非关联关系代持或壳公司)接着炒。这单最后是没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对方是大忽悠还真是民间大鳄,也隐约听到背后老大的背景。但那几次的接触,真让人见识到了民间资本的霸气。相比较起来,投行真的算老实的,当然我们也不会断人家财路,给钱就乖乖加班写材料做财务顾问。
三、内幕知情人
做项目赚来的钱大半交给了公司,项目狗拿点抽成,再缴一大块所得税,这点抽成完全挽回不了整天接触上亿身家老板的自尊心与底气。谁不想多赚点钱?
投行作为与上市公司鬼混最多最近的机构之一,大多时候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甚至是内幕信息的直接建议者和创造者。作为智商尚可,还有半点社会地位的投行人士,谁也不会以身试法拿关联账户去炒自己做的项目。(做并购项目出差地连老婆都不能告诉也真是憋了狗了)
自己的账户不能炒自己的项目,可以拿别人的账户炒别人的项目啊。投行天天接触上市公司、会计师、律师以及一帮跳槽的同事和校友同行。最夸张的时候是在某个牛市时期的项目现场,那两个月,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一则内幕消息。当然很多拐了十八弯不知来源的,但“靠谱”的也不少,有律师刚从另外一个项目回来带来的好消息,有会计师刚刚审过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有董秘前一天刚跟当地董秘组织聚会酒后听说的,甚至还有过当天下午听到消息,下班后就看到停牌公告的。每次一则内部消息被停牌公告验证时,或者听到后连续大涨的,一群人都会打开软件惊叹或悔恨一番,当然很多时候谁也不会细说究竟买了哪支,大家心照不宣。
四、都赚HIGH了吧?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会问:你们最后都赚HIGH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