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0325盘中:今天是 AI + 灰机

16-03-25 10:32 937次浏览
娱乐大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昨天激情四溢的是 AI + 汽车,今天集体冲板的成了 AI + 灰机.....




结论:AI 无处不在,AI 将统治地球

大伙怎么看?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娱乐大师

16-03-25 12:15

0
阿尔法狗什么时候能开飞机?
 来源:《中国民航报》 2016年3月18日 18:12:5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在完全公平的情况下以4:1的成绩击败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作为一名机长,身边的朋友问得最多的是:阿尔法狗什么时候能取代飞行员?我们将来还需要飞行员吗?

  阿尔法狗战胜职业选手,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进步。但是,人工智能要取代职业飞行员,实现自动驾驶飞机,我们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机领域的人工智能

  我们先来看看人工智能在民机领域的起源和使用情况。

  人工智能在飞机上的使用,通俗来说,就是机械在没有人的操纵下控制飞行器的统称;从专业角度来说,是指飞行机载系统在飞机上操纵飞机设备或者飞行控制系统来飞行,自主计算控制操纵飞机。目前,在民航客机上最常用的人工智能电脑就是自动驾驶仪。它和自动油门、仪表显示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配合在一起,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并将其从一名驾驶员变成了一名电脑的监控人员。

  飞机自动驾驶仪的发展是和飞机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在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第一架载人飞机之后,美国的斯佩里和寇缔斯在1917年对一架双翼机进行了改造,并在某军事基地进行了第一次试飞。由于飞机没有自动驾驶仪,仅处于自由滑行状态,飞机最终坠毁。通过不断的研究,斯佩里和寇缔又发明了第一台平衡陀螺仪。平衡陀螺仪根据旋转中的物体具有稳定性的原理,通过拉杆来控制飞行器的各个舵面,从而实现了飞机直线飞行的目标。这是最早的飞机自动驾驶仪的雏形。

  自动驾驶仪是按一定技术要求自动控制飞行器的装置。它的发明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使飞机自动地按一定的姿态、航向、高度和马赫数飞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仪在飞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通过在自动驾驶仪中引入角速率信号的方法制成阻尼器或增稳系统,提高了飞机的稳定性,自动驾驶仪发展成为飞行自动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自适应自动驾驶仪,能随飞行器特性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参数。20世纪60年代末,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在阿波罗飞船上得到了应用,然后迅速在民用客机上大显身手。

  20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被应用到飞机上,飞机有了自己的电子“大脑”,并首先使用飞行控制计算机控制其平飞、转弯、上升、下降等飞行状态。考虑到飞机在做转弯和升降运动时,其推力必须相应地发生变化,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些动作,有必要同时控制发动机的推力。于是,后期的民用客机又加装了管理推力的推力控制计算机。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油门关联,让飞机可以真正地“自动”飞行了。

  自动飞行比人“飞”得好

  飞机由于有了自行控制飞行姿态和推力的能力,初步实现了自动任意飞行的目标。但是,它只限于保持在飞行员设定的路线上飞行,并不能与机上的仪表系统全部联系起来,对外界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为了使飞机真正实现自动控制飞行,我们就需要统一管理飞机的姿态和推力,并且与其他仪表系统进行大联合。于是,飞机设计人员在飞机上又装上了一台能力更强的计算机,全面管理和协调飞行。这台统管全局的计算机被称为飞行管理计算机,是飞机的核心中枢。在其数据库内存储着各座机场和各条航路的数据,能提供更准确的指引和计算,让飞行员更好、更安全地飞行。

  现代自动驾驶仪被广泛应用于飞机上,机载计算机能够设定最佳飞行路线,并对油门和各控制翼面发出指令。各种先进的显示屏幕取代了种类繁多的仪表盘,直观地显示出沿途检验点和飞机航向等信息。

  现代自动驾驶仪的趋势是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民航客机变得越来越先进,以自动驾驶仪为主的自动飞行系统已经可替代人驾驶飞机执行巡航、下降、自动降落等涵盖飞行99%的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通用航空、军事航空等领域,大量的无人机也在天空中翱翔。但是,从目前来看,使用机载电脑替代经过专业训练的飞行员进行载人飞行,还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美梦。

  自动驾驶仪是模仿驾驶员的动作驾驶飞机的,它由敏感元件、计算机和伺服机构组成。当某种干扰使飞机偏离原有姿态时,敏感元件(如平衡陀螺仪)检测出姿态的变化,计算机算出需要的修正舵偏量,伺服机构(或称舵机)将舵面操纵到所需位置。自动驾驶仪与飞机组成反馈回路,保证飞机稳定飞行。所有飞行员都认同,自动驾驶仪下的飞行,比人“飞”得好。

  飞机的导航系统有了人工智能和云端数据,飞机将能自我导航、自我计算,甚至进行保养与维护。现代飞机上装有很多传感器,在航行过程中不停地产生大量数据,飞行管理计算机会帮助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判断故障,并提供指引,保障旅客安全。所有飞行员也认为,人工智能的飞行电脑,比人更“聪明”。

  不可能完全替代飞行员

  驾驶员只要选定航路的起点和终点,将命令输入这台计算机,它就可以代替驾驶员操纵飞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直到降落在目的地机场。这套系统还可以在飞行全过程中及时发出指令,使飞机按照最佳的飞行状态、最合理的推力、最经济的油耗飞完全程,从而实现全程自动化飞行的目标。听起来,由这套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飞机能让飞行员飞得更轻松。那么,是不是以后飞行就不需要驾驶员了?

  至少从目前看,答案是否定的。近几十年之内,全球最大的几家飞机制造商都没有用电脑取代飞行员进行载人飞行的科研计划。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目前用机器取代人类进行飞行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对于现在的民航客机来说,在操纵方面,飞行计算机里的自动驾驶仪不能完成地面滑行、地面起飞这样的任务,自动落地也面临着诸多限制。在通信方面,电脑不可能替代飞行员和管制员进行交流,并服从其指挥;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电脑也不能代替飞行员作出判断,并安全落地;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更是无数次飞行员的经验和判断挽救了飞机。凡此种种,都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工智能就能替代的。

  飞行过程千变万化。即使将来计算机能替代飞行员飞行,也需要地面人员的控制,因为电脑还不具备人类的灵活反应能力;即使将来飞机完全实现自动化,也需要飞行员监视其工作,防止短路或出错。一旦出错,飞行员要立刻接管飞机,保证飞行安全。这是人类在飞行安全中最重要的作用。

  《奇点临近》作者雷·库兹韦尔预言,“到2029年,机器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到2045年,人与机器将深度融合”。也许,再过50年或100年,我们能乘坐电脑驾驶的飞机“朝发夕至”。但就现在的客机而言,几乎所有人都不放心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冷冰冰的“机器”,开飞机不像下棋那么简单。

  下一次,你抬起头看见城市上空掠过的飞机,它可能正是一架被人工智能优化过的现代飞机,而里面的飞行员孤独地喝着咖啡,无所事事。(特约撰稿人 姚永强)
娱乐大师

16-03-25 11:33

0
微软人工智能Tay满嘴喷脏话 实在是这世界太污了!
2016年3月25日 来源:快科技 编辑:嘉文四世

  早前,谷歌研发的“AlphaGo”在与韩国9段围棋高手李世石的比赛中以4:1大胜,让谷歌好好的露了把脸。身为谷歌的老对手,微软当然不会让谷歌一枝独秀,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自然是不遗余力。不过,作为微软新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Tay被爆日前在Twitter上满嘴喷脏话,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Tay目前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像小娜小冰一样,它可以通过自我学来进行与人类的交流。

  不过正是这个自我学把微软着急坏了,还不到24个小时,Tay就学了超多的脏话,微软不得不出面给他擦屁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微软表示,Tay属于一项机器学项目,不过在学中不小心学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同时微软还表示他们正在对Tay进行调整。

  对于Tay学会说脏话这件事,大部分人都觉得非常不妥,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持乐观态度。这些人称:Tay上线还不到一天,就从开始的赞扬人类变成满嘴跑火车,显然它拥有很强的学能力,我们没必要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担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Twitter上甚至有粉丝发起了“给Tay公平”这样的活动,要求微软允许Tay继续进行自我学。
娱乐大师

16-03-25 11:17

0
博鳌鲜知道: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来敲门
2016年03月25日 09:35:57  来源: 综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昨天上午,国务院总理li*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把博鳌论坛的气氛推向高潮。不少与会嘉宾听后感到信心满满。
  开幕式过后,各个分会场开始了大开脑洞的对话:围绕着5G、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影产业等话题,一大波科技“大咖”们与未来“面对面”。让人脑洞大开的同时,论坛上还出现了一个新词——“懒人经济”。
  究竟什么是“懒人经济”,一起去看看。

  热词1:5G时代
  2020年或将开始万物万联社会


  在“5G: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分论坛上,科技界的大佬们大胆预测,2020年后,5G时代才会真正到来。届时,你我生活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听听他们的未来畅想吧。
  爱立信董事长 Leif JOHANSSON: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大洋这边是业内顶级专家,大洋那边是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通过远程设备、人机互动进行远程手术或将成为现实。而通过感应设备,白天机器人为你锄草坪、洗衣服,傍晚为你制作晚宴或冷饮,成为生活助手。
  中兴通讯CTO 徐慧俊:一个电话、一个按钮,即可满足出行需求。未来智能汽车走进百姓寻常家,将同水、电、气一样按需使用,你并不需要拥有。
  Keysight Technologies全球高级副总裁Guy SENE:2026年世界杯,通过物联网设备你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与设备结合,完全让观众沉浸在比赛中。而且还可以从裁判的角度来看比赛,因为你得到的信息与裁判得到的信息一样多。
  中国移动副总裁 沙跃家:一是能效问题,预计未来用户对数据流量需求是现在一千倍以上,能耗问题需要解决。二是时延问题。5G时代整个网络架构发生变化,海量的数据储存在云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时延问题还需解决。

  热词2:可穿戴设备
  “灵魂互换”,准备好适应“新身体”了吗?


  蚁视科技创始人、CEO覃政:现有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产品都还太笨重,看似很炫却很丑,其实未来这些都会演变成一个简单的眼镜。未来带上VR眼镜,可以从别人的视角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自己,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视角和自己握手,这类似于“灵魂互换”,或许,迎接VR时代,我们需要准备好适应“新身体”。
  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Young SOHN:20年前我们需要看轮胎才知道胎压,现在大家都会通过汽车的智能仪表盘看到车体全部情况,未来人类也可以这样,我们可以在一个手机上看到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远大集团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张贤铭:科技创新让我们知道,现在会场里并不缺氧,但我可以看到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有点高哦,这就是手中的便携式监测软件告诉我的。
  塔咨询亚太区总裁Girish RAMACHANDRAN:价格是可穿戴设备未来能否大范围推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都很昂贵,全球60亿人有多少人买得起?所以未来,这些设备一定要足够便宜!

  热词3:智能制造
  让互联网“务实”,制造业有点忙


  法国达索系统总裁兼CEO Bernard CHARLES:工业4.0的核心在于“优化”,从生产过程到创意性、设计都需要优化。我们通过引入3D打印技术,已经改变了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方式,不仅成本降低,而且也比传统材料更轻、更环保。
  德勤全球主席 David CRUICKSHANK:经过物联网革命,航空业供应链已经建立了跨越全球的体系。以波音787为例,共有来自22个国家、300多家供应商为其提供部件,飞翼来自韩国,尾翼华盛顿,中间的机身来自于意大利,舱门来自于瑞典……这是未来很多行业可以参照的典范。
  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从8年前开始,我们逐渐将销售的20万台设备联网,基于物联网平台,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配件消费、车队智能决策、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

  热词4:懒人经济
  生活服务业的O2O


  懒人为何与经济联系在一起?
  “懒人经济:生活服务业的o2o”分论坛上这样解释——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商业奇迹将诞生在生活服务业。
  “懒惰”,则是推动生活服务业O2O这一“懒人经济”的第一生产力。
  目前,在中国,移动O2O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亿,服务范围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理财生活各方面。未来,将出现一批新兴公司完全重构生活服务细分领域,寻求本地的O2O提供机会。

  热词5:电影产业
  核心竞争力还得靠内容


  如今,“互联网+电影:千亿票房与电影产业静悄悄的‘新长征’”分论坛上预测,中国电影票房将在2018年达到千亿元。
  票房问鼎世界并不意味着影响力第一,掌握话语权才是国产片真正影响、立足世界的根本。我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今中国电影人探索的,不仅仅只是票房的提高,更在探寻如何从“浅海”走向“深海”,建立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综合新华社、新华社客户端等
娱乐大师

16-03-25 10:51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娱乐大师

16-03-25 10:45

0
“大疆创新”开售植保无人机
2016-03-25 03:53:00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贾婧)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在中日韩三地同时发售MG-1农业植保机。同时,大疆将打造农业植保无人机生态链,在全国培养一万名植保机专业飞手,建立一百家售后服务网点等。

据大疆农机销售总监曹楠介绍,该无人机除了搭载大疆自己研发的飞控技术,还专为农村作业做了优化,可以负载10公斤的药剂起飞,支持坐标记忆、断点续航,规划路线自动喷洒。“每小时作业量可达40—60亩,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

大疆公关总监王帆表示,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可以很好地用在农业无人机领域。但不同于之前的航拍无人机产品,农业植保无人机需要建立销售和售后服务支撑体系。
娱乐大师

16-03-25 10:39

0
美国空军将发展可装备激光武器的智能飞机
2016-02-25 15:43 中国航空报 辛文

核心提示: 战斗机装备高能激光武器;机器人挖掘情报数据的时间以毫秒计;战术飞机能够自主思考;这都是美国空军希望改变未来战场空间游戏的尖端技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战斗机装备高能激光武器;机器人挖掘情报数据的时间以毫秒计;战术飞机能够自主思考;这都是美国空军希望改变未来战场空间游戏的尖端技术。日前据来自美国五角大楼的消息,美国空军在2017财年预算报告中申请的科学和技术(S&T)经费达25亿美元,主要包括2个主要的研究发展领域:一是战斗机用激光武器。再过5年,美国空军将在战斗机上装备高功率激光武器,空军尚未确定在哪个平台安装激光武器,正在考虑的主要有F-15、F-22、F-16以及F-35战斗机。由空中作战司令部发起、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负责的“盾”(Shield)研究项目,其目标是在2021年在战术飞机上进行高能激光发射的演示验证。二是会思考的机器人,AFRL也在致力于开发自主技术,形式不局限在自动交通平台和飞行器,还有决策辅助和数据分析。AFRL目前的项目之一是正在开发一种智能系统,可以融合来自所部署的各类装备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的信息并迅速对相关数据进行排序。目前,空军人员必须每天花费数小时观看全动态视频,精心挑选出可能感兴趣的事件,然后向指挥链以红标记报告,通告领导决策,而自主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迅速梳理。
娱乐大师

16-03-25 10:34

0
近期逻辑参考:

娱乐大师

16-03-25 10:32

0
0325盘中:今天是 AI + 灰机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