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苹果 确实没做751的功课,那个仅仅是根据形态、根据量、复牌属性挑选的...
难怪看行云的有些做法,把自己看的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他的好多地方我完全量化不出规律,觉得他的做法只有对行情阶段足够了解,个股信心很大才能去做。相对而言,比较喜欢看小昊的帖子,他的针对性比较强,事后比较好揣摩他临盘时的想法,然后再去总结,只可惜他这阶段被喷走了,,也不知道他这阶段是怎么做的
还有也想请教下前辈,最近的一些想法很模糊,我在想自己为什么选择打板的做法,开始那段时间,用涨停板衡量强势股效果比较好,成功率还可以,所以慢慢惯这种做法。这阶段,涨停板衡量强势股的作用却失效了,自己还依照涨停板来筛选强势股,结果吃大亏。然后觉得各个阶段筛选强势股的方法应该不一样,然后所对应的切入方法也应该不一样,那么应该找到不同阶段筛选强势的办法,然后自己就去细拆各阶段强势股的特点,消息逻辑、技术逻辑、题材逻辑,,,可是再往下的时候,就感觉问题好大,而且好多想法都会相互冲突,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总结方法错了,还是说现阶段的理解力不够,只能做单纯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