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虽然我每年都回国,却发现自己仍然很不适应这个国家.
回国陪父母对我来说已经很不易,我跟他们的生活差别很大.我喜欢干净整洁加小资,他们却不讲究,在家里我已经很累了,他们还觉得我应该带他们到处玩儿,还把那三姑六婆往我家里领. 我真是欲哭无泪,诉说无门. 尊重别人就这末难吗? 我爸妈还都是大学毕业.
我是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也不希望别人扰乱我的生活.
2
我回到加拿大才觉得舒服。在中国还是不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而且界限不清,观念差别更大,好在我只是临时在那边住,碰到不开心的人和事,我可以不买帐。现在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我都学会讲几句话就判断出对方是什末背景的人,决定该怎末对待他。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2
所有这些社会环境,是我们的父母根本没有经历过的。[淘股吧]
在我身边有太多热爱生活,有生活智慧的单身女性,她们并不愿意妥协。她们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甚至优于很多男性。
她们不需要依靠婚姻来提供经济保障,也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完全建构在另一个人身上,因为她们已经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从事自己热情的工作,创造了强大的意义系统。甚至她们都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很多好朋友,并且有非常活跃的社交生活。
她们单身,并不是因为她们“有病”,或者“眼光太高”,而仅仅是因为她们一个人真的生活得很好,而她们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她们愿意找一个能够提高而不是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人作为伴侣,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心灵上。
“真爱”从来都不是一种救赎。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有幸聆听了很多来访者私密的婚姻生活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听到了太多太多不幸的婚姻,太多因为觉得自己“应该”结婚而造成的悲剧。
诚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社会背景和传统价值之间,有着强烈的碰撞和冲突。
一方面,我们仍旧被要求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年纪结婚,虽然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结婚。
女性仍旧被期待要生至少一个孩子,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虽然我们也很难说清楚,到底为什么要生育。强大的社会文化有如我们头脑中巨大的耳语声,时刻鞭策着我们,还有我们周围的亲友们,要我们去遵守这些默认的社会准则。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经历着振奋人心的自由和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
我无法想象,一个读完波伏娃的《第二性》的女性,可以跟一个要她“必须给我生两个儿子”的家庭结合。我也无法想象,在发达国家游历或者留学回来的男性,愿意跟一个没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没头脑的女性生活在一起。
这个信息和价值都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机会把自己建构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和独立,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更加需要理解彼此的不同。
这些矛盾和冲突让很多人在迟疑和犹豫中,被硬生生地推入到一段婚姻中。可是最终他们都无法欺骗自己:一段糟糕的关系,远远比独自生活要痛苦得多。
最终让我的那些来访者有勇气顶着仍旧强大的社会压力,选择离开婚姻的,也许并不是多么让人激动不已的单身生活,而是一段糟糕到无法忍受,让他们每天都感觉到窒息的关系。
跟一个不合适的人生活在一起,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寂寞的事情。因为你甚至都无法在那个“最亲近的人”面前,做你自己。
强大的主流文化仍旧在给我们灌输这样的价值(尤其是女性):只有摆脱了单身,你才是成功的。因为单身本身就很可耻。
我甚至曾经听来访者告诉我,她的母亲这样告诉她:“你现在必须找个人结婚,我不在乎你幸不幸福,反正你现在这样单身着我觉得很丢人。就算你以后要离婚,现在也得给我结婚!”
女性,如果是“嫁不出去”,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甚至这个充满敌意的主流文化,还给没有进入婚姻的女性起了一个羞耻性的名字:大龄剩女。
2
以下是转贴.[淘股吧]
今年我30岁,单身。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但就像所有到了我这个年纪的姑娘甚至小伙一样,我深切地体验着这个世界和我们建构出的文化,对单身者的不友善,压力以及歧视。我们的文化不断鼓吹着婚姻的益处,就好像单身是一种病,需要被“治疗”一般。
我们善意的亲友和家人,为我们的单身生活感到焦虑。他们觉得我们一定是过得很悲惨,甚至是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心理问题”,所以才迟迟不愿走入婚姻。
当然了,最吓人的论调就是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让单身人士产生恐慌而购买他们的产品,描述了一幅“凄惨”的画面:一个独身老人垂垂老矣,在心脏病突发的时候,只有自己的猫在身边,最后因为没有被及时抢救而一个人病死在家中,尸体过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
是的,这一切都令我们恐慌:当我们想到自己晚年的光景,如果是在寂寥中孤独终老,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些担忧当然是有道理的,可是现在,Joy想邀请你放下盲目的恐惧,从不同的视角,去看看“单身”这件事情。
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自己,却又在每个时代都刻上了独属于自己的烙印。
而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参照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而我只想说说跟单身和亲密关系有关的地方。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拥有最高离婚率的年代。在美国,所有的婚姻中,有一半以上会以离婚告终。而在中国的北上广深杭这样的一线城市,离婚率也超过了30%。离婚率的飙升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我仍旧觉得它其实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我们不在委屈自己在一段让我们痛苦的关系中,我们不再因为背负着“道德枷锁”而不敢离婚,我们也不再害怕因为离婚而备受歧视(当然还是有很多歧视)。
女性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其实说来可笑,我们如今以为常的一夫一妻制,是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后,才开始执行的。数千年来,女性忍受着成为男人附属品和生育工具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为直男癌价值体系的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在美国,拥有高等学历的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而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虽然女性在职场和薪酬方面仍旧遭遇着不公平的待遇,但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选择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调查发现,未婚群体中,男女的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呈两极分化趋势,男女存在“错位”。数据显示,未婚女性绝大部分集中在城镇(92.5%),城镇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比重达到81.1%。而未婚男性更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村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数据来源于网络)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生活在城镇,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可能会无法找到一个跟她合拍的男性。
我们生活在在一个革命性的网络社交时代。如今,微信和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兴起,社交软件和平台的盛行,几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社交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经济实力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另一方面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跟这个世界建立连接。
2
我的体会是炒股主要还是靠自己。用行家的话来说,跟风炒股赚钱的人,其实比喊股票的人水平高,因为他要判断谁喊的股票是真好,好在哪里,该在什末价格买卖,该买多少,这才是真正的水平,所以炒股原则上说是没办法靠别人的。那几个大牛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几次帮我摆脱破产的边缘,直到我最终自己学会资产管理和预测经济行业前景。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2
日子过得平淡而舒适,一个人的家,整洁,馨香,再配点舒缓柔美空灵的音乐,一个让我安心舒心的地方;还记得那个到我家修网络的电讯公司帅哥,工作完成后我请他喝茶,他坐在吧台椅上那份享受的表情。白天我就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音乐声中做点家务,晚上去附近公园散步然后坐在草地上看着晚霞嗅着青草香跟朋友聊天。对我来说,每天都很美好,开心而满足。[淘股吧]
散步时认识了一个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姐姐,几年前自己带着孩子移民了加拿大,因为要独立养家,不得不打工赚钱。我很唏嘘,姐姐很聪明,但路没选好,挣钱不多,房子也没买。我很为她可惜,她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强,她完全有能力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人的一生,选择方向比盲目地去工作重要得多,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普通人来说,掉到底层很容易,但要从底层爬上来就难了。
周末,常会跟朋友去喝咖啡喝酒,吃饭或爬山,跟朋友或陌生人聊天都很有乐趣,我喜欢了解别人的生活,就像观众喜欢看别人演戏一样。
2
父母生孩子养孩子如果是为了照顾他们自己,这样的父母是不是太自私了呢?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2
谢谢楼上的同学![淘股吧]
原来以为回来后一个人会有很多空闲时间,结果天天都在忙。爬山游泳打球跳舞,公园里晒太阳烧烤,咖啡厅里喝咖啡聊天打牌外加看帅哥美女练英语,逛街买衣服然后穿着到处秀,当然,原则是只勾不引,嘿嘿嘿;就算不出门在家也要种花看书追电影电视剧外加打扫卫生和做饭。
对了,我还是义务居委会主任,时不时给已婚女士们调解一下家庭矛盾,我嘴上是很努力地劝人家别离婚,其实,我心里想的是,结啥婚嘛,自讨苦吃,像我这样多好,无忧无虑的,自己挣钱自己花,爱干啥就干啥。至于将来,我才不着急,了不起请个保姆,再不行就去敬老院。这里的敬老院是很好的,干净整洁,老太太们驼着背推着助行车还居然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就是我要的老年生活。
1
你是玩短线的,当然累,我早就不这末玩啦.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轻松不炒股,炒股不轻松,当你感到最舒适之刻,很可能就是噩梦降临之时。现在的大方向就是熊市,根本没得做,但看形势回来搞搞短线赚点盒饭钱还是可以的,
股票名称就不贴了,免得影响操盘。
[淘股吧]TRX就是一种全身阻抗训练器材,据说发源于美国seal team,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居,所以我估计军用TRX可能更容易买到,既然你不懂,那还是不麻烦你了。你的健身方式都很好就是比较花时间,我的就简单多了,一般都是冷水浴,举重,徒手体操(俯卧撑、引体向上、深蹲等),总之,让自己处于不舒适圈对炒股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