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关于2016、底和看法

16-02-13 10:42 1797次浏览
哈根达斯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一、CRB指数跌穿40年的低点,向50年低点迈进(目前点位155,需求面实际是中国和印度需求爆增,而这两个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今年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 指数见底,概率90%.

二、BPI毫无争议的历史最低点(背景是造船企业全部陷入绝境,破产倒闭不一而足。),预计一季度历史大底概率90%。
三、美元指数历史最低点开始反转,进入慢牛趋势。
四、黄金价格中高位,被认为是避险工具。受中印需求影响,但是随着金价高位和其他装饰性投资品种价格的下跌,预计未来黄金依然处于下降通道,未来长期处于价值回归中。
五、上证指数 史上最快速下跌(结合艾略特波浪理论预计本次下跌为大二浪调整个人认为本次调整很独特可能在未来3、4月间见大盘三浪底。)预计3、4月间见底概率70%。另外30%为震荡盘底,类似2001年大盘见顶后走势不详解了。
六、全球粮食价格见底信号明显。背景全球非美货币被贬值,高生活用品价格周期来临,一轮通胀经济扑面而来,不过你们可以继续看通缩,我是这样认为。
七、猪肉价格暴涨,待续。
八、房地产 市场继续累计泡沫中,如果破灭上证的30%概率走势将出现。
九、新广场协议是欧美想割中国的韭菜了,但是中国不是战败国,割韭菜没那么简单,一旦被割就全完了。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哈根达斯

16-05-09 12:52

0
离开安信的程定华,还是那个程定华,不过高善文好像已经不是以前的高善文了。
哈根达斯

16-05-09 12:51

0
4月24日前安信策略首席分析师有股市巫师之称的程定华再度献身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策略报告会,对于目前A股走势,大宗商品走势和人民汇率走势进行预测分析。
和去年昆明论剑一样,程定华仍然坚持前期牛市主要逻辑为:经济走弱,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纷纷清空库存,企业闲置再生产资金入市导致了去年大牛市的逻辑。

程定华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单一由于供给侧改革导致,棉花,锌等前期国家收储商品也纷纷大涨就能否定商品价格上涨为供给侧改革造成的逻辑。

程定华认为:此次大宗商品反弹逻辑在于前期有色金属暴跌,去库存去生产能力的步伐远远超越需求侧萎缩的步伐,导致周期性行业的央企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亏,目前从国内看是由于供给侧过分去除产能后,需求侧补库存所导致的反弹情况,预计仍能持续一到两月,但随着第一次补库存的结束,经济面将证伪,大宗股票价格将恢复为一个合理筑底的过程中,但不会创出新低。

另外,随着美国欧洲经济的走好,我们看到亚洲国家比如越南(去年外贸增长7%)比如印度(08年吸引外资投资不足百亿美元,同期中国为一千亿美元;去年印度吸引外资投资630亿美元,同期中国为1200亿美)等新兴经济体大众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对于国家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将减弱。

换句话说:经济不管中国如何,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已见到绝对低点,后期将震荡恢复性反弹。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对于通胀下的货币政策,和企业资金入市将造成影响,从来负面影响A股。

谈到汇率时候,程定华表示:未来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储蓄率不断降低是必然的结果,这样人民币本身而言将有很大的贬值压力,长期已经形成向下的观点。

但是程定华同时强调: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一个即期泡沫,短期内中国仍然维持高额的贸易顺差,同时在全球贸易份额相当稳固。他个人认为今年不会出现像去年一样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

在谈到A股问题时,程定华总结到:

1、2016年的主线是大宗商品的见底,脉冲和大幅波动。

2、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回升以及企业重建库存的进程对所有金融资产的交易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其价格。

3、股票市场将深受大宗商品波动的困扰,但出现大熊市和重新回到牛市概率都很低,全年小型熊市的概率最大。

4、配置上关注:估值合理的新型行业,重大资产重组以及供应端或需求端有显著改善的大宗商品。

最后程定华在回答2016年会不会跌破前期新低时候表示:如果大宗商品继续大涨,引发央行货币政策收缩,市场将会出现大熊市,跌破前期新低,但是这种概率非常小,在10%左右。如果没有这个前期出现,仅仅按目前市场的运作规律,市场创出新低的概率很小。
哈根达斯

16-04-01 08:12

0
物价都涨成这样才转向滞胀,这些分析师也真够迟钝的。
哈根达斯

16-03-08 08:08

0
房地产的拐点一般出现在货币紧缩的加息过程中,在融资情况不能得到修复、房地产库存难以消化的情况下,加息基本很难实现,预计大盘还是以三四月份见大底的概率为主。而大盘走势也是以暴涨暴跌为主(见日本75年以后的行情)。
哈根达斯

16-02-25 14:44

0
推测运行中
cruiser98

16-02-22 19:11

0
此轮滞胀老百姓将苦不堪言,因为当局会尽量拖延加息。
哈根达斯

16-02-18 09:01

0
而70年代则是当年日本的转型期,对比有类似,含目前的所谓新广场协议,所以有一定参照意义。
目前中国达到日本当年水平所投放的货币远大于当年日本,所以滞胀的影响会更恶劣。
哈根达斯

16-02-18 08:58

0
近代全球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滞胀
70年代“滞胀”:欧美日股市细分行业表现各异  70年代滞胀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创新的迷失,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失灵。这时期也是当时各国股市横盘的十年,在股市调整时期,不同的细分行业表现仍有一定的差异性。美国表现好的集中于传统产业,如国防,航天,金属和石化,这说明在滞胀的中周期内,经济本身还是停留在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改造,比如,当时全世界范围政治局势的紧张,以及能源问题的严峻,都能给传统产业带来转型的机遇。而德国由于其福利主义的遗产,因此大消费表现良好,如保险和航空。日本因财政及产业政策的及时调整,经济在70-80年代交接时顺利转型,因此新兴产业如电机、半导体、精密仪器等普遍在股市上表现良好。   90年代的“类滞胀”:东亚和拉美的分化  
90年代东亚及拉美新兴经济体在经济转型期,也出来了类滞胀现象,东亚是经济下台阶和通胀上台阶,转型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而在拉美,则表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即使之后经济复苏,却陷入拉美化问题。基本上,在类滞胀的转型期,股市总体也是震荡的,不存在趋势性行情。但是新兴产业,大消费,以及传统产业,在不同的地区因其文化和政策的差异,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同,则有不同的表现。在韩国,因高收入和高消费能力而在转型期依靠大消费崛起拉动增长,因此电信、保险、食品、娱乐休闲、医疗保健表现最好;在台湾,因经济转型顺利及收入增长,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和半导体,以及消费品都表现良好;而在拉美,主要还是集中于传统产业,如电信,钢铁,石化,还有消费类等,这一点和欧美当年滞胀时的表现比较类似。
哈根达斯

16-02-18 08:57

0
一、由于拉动中国经济的地产经济与投资放缓,大宗商品虽然可能性见底,但是在需求低弥的状态下,难以走出大规模行情,应以脉冲式为主,需求尚能支持价格加之市场货币泛滥,目前可能已经进入了滞胀时期,在此时期生活必需品价格是推动通胀的主要因素。
哈根达斯

16-02-13 11:09

0
房地产趋势和新广场协议尚属丫丫阶段,投资性房产宜逢高减磅。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