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说的很复杂啰嗦,其实很好理解的。(除了后面,和缠论结合的部分,因为缠论中枢的概念,递归定义本来就很绕。)[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可以问我的,谢谢回复。[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谢谢回复。我真不是大师,力争做到跟随市场信号,而不预先猜测。呵呵[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此外,
情形②
符合序列法=(b,c,d)不能合并,
却不符合缠论=(b,c,d)没有重叠,
此种理论上存在,但c、d力量阴、阳不够,但容易很快被阴线,或者阳线,后续序列合并。
即中枢是短命的,相当于缠论中枢的没有!
情形③
不符合序列法=(b,c,d)能合并,
却不符合缠论=(b,c,d)没有重叠,
这种情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大家自己可以划一下就知道了。
0
大师现在大盘怎么看啊?
0
如图示序列,30分,20160113日左右,
(b,c,d)序列是有重叠部分的,方框所示;
但(b,c,d)中,c是能合并b的,a、b、c按序列法定义合并成一个新的序列A,
就不符合上下震的定义了。
此种情况实际就是c下跌序列,很强,跌势未尽,
按缠论,这里是中枢,又背驰,可以买入。
但按序列法,就不符合中枢定义啦。
换言之,此情形下序列法,避免用缠论买点时,可能的背了又背的情形。
或者说序列法提示买点,更迟钝一些。优点即缺点,一体两面。
0
禅迷序列法是独立的技术分析指标,和缠论其实不同
1.
实际上,禅迷序列法,并不需要缠论中枢理论。
参照缠论思想而定义的上下震序列组合的区域,其实和缠论中枢,只是近似,并不相同。
(1)
前面用禅迷序列法,只是模拟参照缠论思想,来定义了上下震序列组合,
是可以解释缠论中枢理论的。
即,
次级别序列组合(a,b,c,d,e),
当b、c、d依次不能合并a、b、c时,a、e同向时,
序列组合(b,c,d)区域即
相当于本级别的缠论中枢。
(2)
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东西。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指示区间是一致的。
即大多数情况下,有此情形:
(b,c,d) 不能合并,同时(b,c,d)有重叠区间。
(3)
然而,禅迷序列法是计算,而缠论是划线,
必然有这样的情况,
情形①:符合缠论中枢定义,却不符合序列法上下震定义
即 (b,c,d)有重叠的区域,
但(b,c,d)却不是不能合并的、有合并的。
0
①
找中枢时,抓住一个要点
上升中枢,必须前面接有,前导基准的阳线序列;
后面也要有阳线序列。
②
然后计算就可以了。
和缠论看图划线法,画出来的中枢,基本等价。
③
此外,中枢还可以随后续序列而变化。
比如,下图日线。
一开始有前导a,的上升中枢,
但在序列j出现时
有前导为b的下跌中枢出现。
上升、下跌中枢一起出现,平衡态。
并随着后续阴线序列发展,合并阳线序列,阳线序列消失。
而这些复杂变化,用缠论的看图划线法,估计就会把划线的人搞晕吧。
而且也未必比计算阴阳力量比,来得快!
0
缠论中枢区间、震荡区间序列~随序列组合的不断前进而变化
叙述方便,用中枢代替上下震序列组合的区间
①目前停止变化的序列组合,
其中的中枢也停止变化。
②一段被合并的序列组合内,
曾经存在的中枢可能转向。
比如目前大盘如果日合并要求满足,
即合并2015年10月,从2927到3425,这段阳线序列。
那么原来3080到3180点之间的中枢,由上涨中枢,变为下跌中枢,
即该支撑位变压力位。
同时满足了缠论日线下跌要求2中枢的要求。
即预示着跌势结束。
③由此缠论的中枢变化的概念比如,什么扩张、扩展等等概念,
在禅迷序列法作业者看来,都不必理会,
只要按序列变化,相应变化中枢范围、性质即可。这些数值变化,都是通过计算,而不是图形划线法确定的。
当然更不用学什么线段、底顶分形,
K线合并(此合并是图形合并,不用计算数值,不是禅迷序列法中的序列合并。)
笔呀,什么线段的破坏呀,
都不必学了。
0
如图所示,
周线图中的周线级别的走势类型序列组合
=日线图中的前接日线级别下跌趋势序列组合
+中间方框所示的,
三段不能依次合并前一日线走势类型序列组合(其区间等价于,缠论中枢)
+后接一段日线级别下跌趋势序列组合
图示,由此计算得出的缠论中枢,具有唯一解。
同时也是数字计算解,
而不是划图解、靠视觉划线,视觉感觉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