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chibin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有心的人自然能体会到这其中和学股票的联系,分享给大家。将就看下,懒得排版了。
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关注自己的头脑思维和情绪。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行动都是发生在其主观意义处于模糊的半意识、或者实际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行动者更有可能是在模模糊糊的意义上“知道”它,但并不明白自己正在干什么或者对它有着明确的自觉意识。他的行动大多受本能驱使或者惯使然。只是在偶然的、并且涉及大量同一行动的情况下,往往也只有少数人对于行动的主观意义——无论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产生明确的意识。完全自觉和明确的有意义行动的理想类型,只能是一种边缘情况,在分析经验事实的时候,任何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韦伯《经济与社会》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永远是少数,甚至是这样的人也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无意识或半意识。情商高与低是由什么决定的?也许有人会说出很多现象和特征,如专注力、自控力、善于交际,但是这些却不能给予你丝毫的帮助。因为你只看到了表象——这些由根源的东西衍生出来的外物,然后当你转向其他领域的时候,你一样会困惑。感受力高的人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他能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受力低的人往往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我的意思是说: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举个例子:坚持。情商高的人更懂坚持,然后呢?你只看到了他无比厉害的外表——然而他怎么坚持下去的?当你实在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只能把原因归于“他情商高”。问题的关键在于:情商高的人他能注意到坚持过程中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但是情商低的人他不会注意到这也是一个问题——我,正在讨厌这件事情,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所以,它需要被解决。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情绪,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再举个例子:恋爱。恋爱会提升一个人的情商。因为恋爱中的人会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会进行自我监视,他会关注自我的一言一行以防导致对方对自己失去兴趣:他会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得和平时判若两人,在她面前把各种细节做好......当然,世事无绝对——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有些人谈很多恋爱,还是一样的幼稚。这又是为什么?他感觉很困惑,他觉得是如此的突然,他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他只是跟着感觉走,无意识、无反省。再例如:你往往能看到:越是你认为成功的人,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运行良好,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我有一种特别的观点,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意识到问题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被关注到——例如,如果健康威胁到了我的情绪,我应该注意到,那么,解决它!最后举个例子:自我为中心。写作中如何加粗是一个学问:因为你认为你能了解到的东西,人家不一定能有耐心——意识到其中的“自我中心”也是一个问题。一个人会突然意识到,我看到的、感觉到的,和别人是不同的!如何加粗,如何排版,如何使阅读体验最大化,是一个需要被注意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不是你头脑认为如何就如何的。那些厉害的人,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那么,如何让自我意识为我所用呢?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关键性概念:1、自我监视。自我监视(self-monitor)和反思(reflection)不同点在于:自我监视更强调事中观察——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意识到,属于及时反馈。反思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整体感知,例如写日记往往在意的是今天印象最深的东西,而无法注意到最细微的当时感受。许多顶尖的选手,都是自我监视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者。例如下棋、打牌,真正到了国际级别的赛事,心理上的博弈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留意自己内心的细微想法,甚至是无意之中出现的,都非常重要。提升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很大程度来源于不知道自己哪里还可以提升——越是擅长自我监视的选手,他能看到自己的笨拙,因为他知道他还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种状态是非常令他们享受的。自我监视常常容易被事后遗忘,建立一套及时信息记录系统非常有必要。当我回忆以前中学的一位学霸的时候,她有一个惯非常值得深思:她常常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记录想法,或是考完月考试卷就把一些想法记下来——因为她知道当把月考试卷发回手里的时候,很多感觉就不见了。这些感觉不限于只是针对知识点,还有心态调解,各种方面。有时候你会有一种遇到很多次的同样受挫的感觉,每次一到这种境地总是无力解决问题,缺乏自我监视的人会一次次地被类似的感觉仅仅捆住,而懂得自我监视的人学会发现自己正处在了这种情况,那么他通过一两次的成功实验,就能在以后慢慢学会解决。2、可视化。关注自己的内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探索,有时候这种感觉只是一道闪光就不见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最懂得关注自我的人能把这些体验用图像显现在脑海中,这就是体验的可视化。可视化与具体化除了加深理解外,还是经验复制的关键步骤。许多天才都善于抓住一些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诀窍,但是他们说不出来,他们只能用一种隐喻(metaphor),或者干脆只能一辈子自己用用。这些模糊而又清晰的感觉,他们在生活中一遍遍地运用,但是他们说不出来。这种体验的显化有时候非常抽象,抽象到普通人根本难以理解,而这正是无数人得以成功的秘诀,这种体验的根本来源还是对自我的关注。无意识的成功行为转瞬即逝,可视化后的成功可以被个人所领会并加以复制,加以语言化和实体化的成功体验可以被众人所复制。3、悦纳与接受。人天生就有一种让自己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的本领,选择性过滤也许是自我监视最大的敌人——我们时时刻刻被一些不重要的但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所干扰着,但是我们不想也不愿去正视它们。但是坦然接受一切,再重新审视什么在困扰着你的时候,你也许更能发现问题所在。我早期的时候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监视,却总是发现身上的不舒服,坐在凳子上一刻也没舒服的时候,我以为是过度监视导致的神经紧张,于是就停止了一段时间对自我的观察。但后来我发现,这种停止本身就是一种不敢正视问题的表现,于是我重新把自我监视开启,但是这时候的我已经能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识关注点和进行合理的收放。例如,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学的时候容不得噪音,于是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安静的地方。但是对自我意识更敏锐和更加接受的人,他们就会倾向于去向这个问题发起更加猛烈的挑战:训练自己在噪声中专注的本领,不仅开大音量, 而且还在各种非常具有吸引注意力的场合,例如在室友打游戏的时候进行高难度的学。在《学之道》中,作者甚至训练出了一种根据这种外界刺激的节奏进行辅助自己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不仅不回避音乐,还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学,甚至将这些音乐进行知识的编码,成为我们提取知识的一部分。4、刻意练、实验。当我们发现了内心的冲突的时候,心理问题也许光采取接受的方法就能解决,但是很多高阶的、更加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进行刻意训练。刻意练:从一般到卓越的方法其实刻意练理论根本上来自于对自我的关注,没有对自我的关注和反馈就永远不可能有提升。刻意练理论需要有最好的教练和最强大的意志力,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训练,这才是刻意练最难的地方。如果说学区是刻意练理论所强调的,那么什么样的感受才是可控而有效的呢?我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加码还是减轻强度。Follow your heart,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包含着太多的细节。5、联系——一切都在联系之中。一直以来我做事都只完成30%或50%,每次做到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放弃,瓶颈期太普遍了,所以每次我都会败下阵来,例如摄影、‘书法、编程、ps...大学我真的玩过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没有一件我能坚持很久的事情。这种困扰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对自己的坚持能力非常担心。但是有一天晚上我依旧躺在床上,思索着这个问题,因为我又把一本书只看了一点点。我突然留心到这可能与我“最后阶段的草草行事”有关。我意识到我非常不善于“善终”。我看书的时候,例如看了一会时间,我决定要休息了,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它丢到一边,也没有书签,也没有笔记。更致命的是,我往往看教科书看得七零八落,有时候上课不想听了,就干其他的事情。事情往往是:当时的时候爽了,之后再想重拾烂摊子就非常拖延和坚持不下去。拖延和坚持不下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当下,而在于你之前就没把一件事做到非常适合现在去做。最后等你下一次再想去做的时候,记忆的放大效应就会让你非常不想去做,感觉就像一座大山压在面前。我真正想到这个的,竟然是我对自己吃饭的关注:我留意到我吃饭最后总要剩下一点饭,因为我觉得压底的饭冷了或是不好吃,我吃菜只吃上面的一层和最好的东西。这体现了我对收尾的极端没有耐心,而正是这种对最后的草草了事导致了下一次开始活动的万般拖延。当你进行了对自我的长期关注之后,你就会发现,知识的形式无穷无尽,学的套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大有想通之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解决问题的灵感。为什么不同的问题,我们能找到共通的地方?因为问题从来都不一样,解决问题时候内心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相同的,你模糊地感受到了同样的感觉,就能够指引你从别处找到方法。印象画能给人同样的舒畅感,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他们从心,而不是走形式。总之,自我意识是一个成熟的理性人所拥有的最明显和本质的标志。而成长,必然是一个充满顿悟、反惯性、痛苦、枯燥但不乏趣味的自我意识过程。唯有一个意识到问题存在的人才能进步,这是通往成熟和自我完善的门,而自我意识就是这扇门的钥匙。问题,永远是自己思维的问题——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需要注意到更多的问题。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是一件非常长期的、需要勇气的行为。评论有人说到,自我意识太强,太敏感了怎么办?我想,一个真正能意识到自己太敏感的人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里有个更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敏感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我真正说的自我意识:存在问题?那么,我为什么无法解决它?你有没有意识到问题中的问题?我想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我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是:更多的时候,你并没有把这个当作一个真正的问题去解决。因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惯性进行的(这帮助我们快速决策),可是一个只按照惯性行事的人,是没有学的(学的真正定义是改变,“改变”发生了学就在进行之中了)。回到问题中,如果你真的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你就会观察自己,搜集数据信息,然后去了解:你在什么情况下敏感?例如,我常常会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敏感,这种熟悉的尴尬感觉常常会不期而至,那么,继续观察。继续观察会发现,我为什么会敏感,原因是很多的,这真的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说话、着装、经济地位、场合……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我敏感的因素,那么留心这些东西、熟悉这些东西,为综合分析提供根据。一个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人是敏锐的,却不是敏感的。前者会在早期注意到这个问题然后去知乎询问,然后坚持改变。我就经历过这个过程,后来我明白:原来敏感,也是可以锻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