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禅迷序列法,波浪理论之时价精确化、缠论新解

16-02-02 07:24 9189次浏览
禅迷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阳线趋势定义·

阳线趋势禅迷序列,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形之一:
(1)
连续阳线,且后一个阳线收盘价都比前一个高;
或者
(2)
一段阳线趋势,有最高收盘价g1;
其后接有一段阴线趋势,该阴线趋势由n个连续阴K线组成,且最低收盘价d1;
其后又接着一段阳线趋势,该阳线趋势有m个阳K线组成,且最高收盘价为g2;
当满足
(g2-g1)×m>(g1-d1)×n×1.618
时,
[n×1.618,取整数值],
该段阴线趋势和其后的阳线趋势合并为一个大的阳线趋势,
该大的阳线趋势,收盘价为g2,K线数目为(n+m)个

·阴线趋势·参照阳线趋势定义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26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杨毅田

16-02-08 22:20

0
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没有技术分析是不行的。
  楼主功夫用的深,终有沙土里面选出金。

我没有学历都在搞计算,楼主学历水平一定高。
  这是有利条件数波涛,风浪面前少摔跤。

预计今年2月15日至6月15日这四个月时间里中国股市(上海证券指数为例)
 甲段:
  3513.92点-----------3285.52点(多方新年伊始已经溃败)
  ———————————————————————————
乙段:
  3229.65点---3162.53点---3088.34点---3028.30点---2842.76点
丙段:
  2635.44点 ............  (2489.51点)...........  2343.58点  

  甲段很难上,2489.51点-------------3088.34点区间运动概率大。
禅迷

16-02-08 22:00

0
也再次重申,本帖可能更新贴的30分操作级别,
  纯粹是为了统计操作系统的胜率!
  请千万千万不要跟随操作,否则后果自负。
  
  散户操作,千万别用30分以下作为操作级别。普通股民朋友,用日线作为操作级别,足够了。
  (此时,观察三个级别,即周线做指示,30分精确买卖点。)
  
  而我可能会持续更新的30分钟大盘模拟操作,实际上观察级别就是日线、30分、5分,
  本质上就是短线操作啦。(切忌跟随操作、否则责任自负。)
禅迷

16-02-08 21:34

0
由此体悟,技术分析作用有限。
其实没有必要研究那么深,
我坚守本帖自己开创的方法~禅迷序列法,就好了。

我会持续更新的,但不再研究缠论啦。
禅迷

16-02-08 21:13

0
说实在话,我很失望的。
为了学缠论,花了我几个小时,
最后发现其理论有缺陷,呵呵,
缠师你牛!

如果缠师告诉小学生,
圆就是球形的截面的外周。
怎么划圆呢?
先做一个球形,再拿把刀砍一刀,最后截面的外周就出现了圆形,照着画,就是圆了!!!
理论上也对,只是搞得太复杂了,不是吗?
禅迷

16-02-08 21:02

0
市场的本来面貌,或者说涨跌的普遍形态,数学上来讲:
最基础的单元是组合 (上升,下降,再上升)、或者是组合(下降,上升,再下降)。

 而不是缠论说的组合
 (上升,下上下~缠论中枢,再上升)或者(下降,上下上~缠论中枢,再下降)。

因此可以说,缠论中枢图形作业法,有根本性缺陷、错误的!
禅迷

16-02-08 20:48

0
由此,本人彻底放弃缠论的图形作业法!
也不再提什么和缠论的结合啦。

因为缠论的中枢的定义有根本性的问题!
禅迷

16-02-08 20:39

0
缠师教小学生们划圆
 
 缠论中,中枢的概念最重要、是核心。
 中枢,缠论中是指被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复覆盖三次的区域。
 这是一个递归定义。
 
 理论上是精确的,但实际按此定义,
 划线上时反而不确定性很大,
 所谓千人千浪,必然的千人千缠。
 
 因为在某个级别K线图中的某一个时刻,
 必然出现这种情况:
 划浪者、找趋势者、划区间者、划笔线段者们,按照自己头脑中的图形判断,
 不同人觉得自己划的浪是对的,可别人却赞同。随意性很大。
 
 [好多缠论爱好者,为了学缠论,对照学缠师在新浪 微博 原文的文字、附的K线图例,
 却发现他们有时不能赞同缠师当时关于附图中的K线波浪、线段的划分。
 更别提缠论学者之间,更是谁也不服谁。就是明证。]
 
 那么,缠论中枢的定义理论上,虽然是精确而无懈可击的,
 但实际上必然是不同人、不同浪、不同中枢、不同缠。
 
 换句话说,
 缠论(中枢)思想,是完美的。
 但其实现方法,却不是完美的。
 
 
 禅师教小学生划圆
 
 正如禅师教小学生(缠论爱好者),怎么划圆形(中枢)?
 
 禅师告诉小学生(缠论爱好者)说:
 ①首先搞明白,什么是圆呢?
 小学生(缠论爱好者)说不明白,数学不好。
 缠师告诉一个小学生,月亮是圆的,课桌是方的。
 小学生当然可以感受理解到这种图形上的差别,只要不是盲人。纷纷表示明白了。
 
 禅师接着问圆的本质是什么?
 (中枢是什么?)
 99%的小学生估计都答不上来的。1%回答上来的,估计属于数学天才的后备吧。
 
 ②禅师,接着告诉小学生,
 圆(缠论的中枢)就是,距离中心点等距的点组成的。
 (中枢,就是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复三次的区域)。
 
 小学生一片茫然呀!不懂的居多、怀疑的更多!
 什么叫点呀(笔、线段)?什么叫距离呀(走势)?为什么距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就是圆吗(次级别走势重复三次,就是中枢)?是吗?小学生表示怀疑呀。
 
 ③接着,禅师当小学生的面,用了半个小时,
 在黑板上,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圆(中枢)的定义完美无缺。
 
 小学生叹服,老师(禅师)厉害呀!
 
 ④接着,禅师说,怎么做划圆形(中枢)的工作呢?
 
 禅师告诉小学生,
 就是在图纸上一个点一个点,来描绘,
 同时要注意把握住圆的要点、定义精髓——和中心点等距,
 就可以顺利划出圆了。
 小学生们表示,老师说得对!
 真是惊天动地的理论正确呀!
 (怎么划出中枢呢,一级一级递归,就可以啦)。
 
 ⑤可实际上呢,
 小学生们徒手在纸上划出的圆,弯弯曲曲、千奇百怪(千人千中枢、千缠、千浪)?
 ⑥
 有人问,小学生,你们划的弯弯曲曲的,这是圆吗?
 小学生们答,这肯定是圆呀。
 
 我们老师的圆的定义完美无缺,是经过数学证明过的(中枢的定义也是完美无缺的)。
 我们按照老师的定义操作,怎么会不是圆呢?
 这些明明都是距离中心点同样距离的点呀,这就是圆呀!
 虽然看着不像圆,千奇百怪、弯弯曲曲,可这就是圆呀!
 
 ⑦
 缠师望着,
 课堂上争吵不休的小学生们,
 他们一是和外人争论圆的定义的正确无误、诉说自己老师的伟大,
 一是向其他同学诉说自己划的圆,更标准,争的面红耳赤。
 又相互指责,你们圆(缠论中枢)的定义,没有学好。
 ⑧
 缠师拿着一把圆规,摆弄几下,碰的扔在了课桌上一下,发出很大的声响。
 小学生们,不知所措的看着圆规,不知何物?
 课堂安静了一会儿,
 接着又恢复喧嚣。
 ⑨
 缠师撇了撇嘴,整理整理了自己的阿玛尼白西装外套,扶了扶眼镜,自己轻轻的笑了。
 这节数学课效果很好,校长(上帝)要叫他回去了,
 他步伐轻快的迈出了教室,
 兀自留下一屋子正为谁划的圆更好,更标准,而争吵得很欢乐的小学生们。
 ⑩
 于是,(划圆、找中枢)理论上是完美无缺,但实际操作效果并不好。
 缠论是缠师开小学生们的一个善意(恶意的)玩笑吗?
 

这是前几天的帖子,
看来缠师,不但没有给学生们圆规,
而且告诉了一个错误的圆的定义,
这样能划出圆来才怪呢?
禅迷

16-02-08 20:35

0
所以,看看,缠论中枢定义
  ①缠论的中枢: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
《极大的错误,此处应为至少1个》
  ②禅迷序列法定义的缠论中枢:
  某级别的禅迷序列中,依次不能被合并的序列;且这些序列的数目是大于3的奇数,这些序列的重叠部分,等同于高级别的缠论中枢。
《同理,此处序列数目应>1》

看来我的第一印象是对的,缠论有根本的理论缺陷!
禅迷

16-02-08 20:29

0
而(禅迷)阴阳力量比序列法,
就用的最基础走势是(上、下、再上)
而不是(上、下上下~缠论中枢、再上)这种缠论模型。

在用序列法构造缠论中枢时,
可以明显看到,缠论中枢要加上的,限制条件:
序列数目>=3,没有任何理由的,为什么1不行呢?

这是明显的逻辑缺陷!
所以,缠论最根本的毛病就是
中枢的定义,有问题吧!
禅迷

16-02-08 20:22

0
简而言之,缠论的图表作业法,有很多
①中枢定义,用3段折线有问题!
②为了找3段折线,就必须把一个很长时间内的趋势,说成是1分钟、5分钟级别,
反而有时力度越强的,中枢级别反而越小,
这根本是矛盾的。
比如,[前几分钟构成1分中枢,上升几个小时,最后几分钟又构成1分中枢,]
这就是2个1分钟中枢,构成上升趋势。
而去掉上升的大部分,也是 2个1分钟中枢,构成上升趋势!
这就很有问题啦。一个趋势极强,一个极弱,
但表现形式却相同。
③上升、下降有两个中枢,也有问题!
即使按三段折线定义,实际走势中,很多也只有一个三段折线的缠论中枢!
就是找不到第2个的
④于是缠师又引入类中枢、盘整背驰等概念,来试图处理用中枢不能处理的情况
越搞越复杂化啦!!!
⑤因此,根本原因就是
中枢的定义有问题!!!

⑥也就是说,市场的本来面貌,
或者说涨跌的普遍形态,数学上来讲,最基础的单元是组合
(上升、下降、再上升)、或者是组合
(下降、上升、再下降)。
而不是缠论说的组合
(上升、下上下、再上升)或者(下降、上下上、再下降)。
为了使缠论的组合形式,符合市场走势
缠师发明了更多的概念,笔、段、笔段的破坏等等,
并硬说必须有两个中枢上升才是上升。
(其实就是忽略了市场最基础的上、下、再上结构!)
其实,总体只有一个上、下、再上的结构,也是上升趋势吗,不是吗?
非要2个震荡,不合情理的!
⑦缠师的走势分类思想是好的,
但具体分类方法~缠论中枢,却犯了标新立异的毛病!
⑧而如果承认市场最基础的走势是(上、下、再上),这就是波浪五浪理论呀!
所谓缠论1买、2买难道不是1浪开始买、2浪底买吗?
⑨所以,缠论为什么很多人争论不休,
实际上,根本原因就是
其理论基础(中枢定义,2个中枢构成趋势)不符合市场运行实际情况!
当然会错误百出啦。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