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茅台03 关于2016年股市投资分析以及投资心得

16-02-04 11:18 13262次浏览
wsd17wsd17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茅台03 关于2016年股市投资分析

这是高毅资本2016年“围炉夜话”谈话笔录,专门摘录出本论坛大佬级人物茅台03兄谈话笔录,和各位分享。


冯柳:
我主要看个股,现在看保健品多一些。
保健品是比较少有的,还能够提高渗透率的消费品。
其他就是细分行业里面的子行业的升级。
另外就是关注港股。
跟港股比,A股已经很难找到很便宜的投资机会了。

主持人:
冯总风格非常独特。听说您持股比较集中,并且换手率很低。刚才说2016年重点看港股,你采用什么策略?

冯柳:
在市场的正确中,寻找被忽略或有所改变的公司,我们要承认市场的正确,但正确被反复证明正确后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我一般会先看跌幅排名:在跌得多的板块里面找跌幅相对小的个股,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相对少跌,有些好公司的估值可能被整个板块压制了,本来要涨的,却被压住了,这是属于要还债的。

再就是找跌幅大的板块和个股,如果是真的差,且没起色的就不看了;有的是跌得多,但基本面也不是特别烂的,或者股价基本上反映了;或者是市场过于关注短期了,这些情况我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冯柳:
要有超额回报,肯定要逆向投资。
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上很优秀的公司,在不做交易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的复合回报率,也就是年化二十几个点,这还是在它们没有被证明优秀的时候参,与并长期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要,挣超过这个回报的钱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全部投资,都选择到了这些优质公司。
所以选择好公司是一方面,非常便宜的买同样重要。

另外,我们要看透一个公司三年以上都比较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也就是说,除非你有长达5到10年的洞察力,否则,都不能奢谈不理会市场只看企业,而逆向投资,是最好的抵消估值波动干扰的方式,这些都决定了逆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一个必然基础。

逆向投资还可以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我看股票时,经常会把它们历史高点时的研究报告拿来看,很多时候我会惊出一身汗,因为觉得好有道理,逻辑好完整,无懈可击,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我看了这个分析,很可能会被打动。

即便在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它的结局后,再代入进去,发现依旧会被打动,所以很多东西,是远超过我们的认知能力的。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变化的方式,往往也会超出我们的预料,如果我们只是寄希望于更聪明的论证,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

并且逆向投资也符合博弈之道,它可以弥补我们作为买家的天然劣势。
任何人买一个票的时候,都不会比他卖的时候,理解更充分,因为少了持有环节的跟踪和进程思考,所以在别人因情绪不好,而影响判断或行动力的时候,你才会抵消掉这方面劣势。

主持人:
对目前(2016年)的A股,你采用什么策略?

冯柳:
A股对我来说,现在是不可知的状态,我没有办法判断。
虽然说有一定的倾向性,但不足以形成判断和动作。
我能够判断的东西很少,可能有人能判断十件事情,我只能判断一两件事情。
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不去判断,我只在自己看的清楚的时候,进行重大动作。

另外,好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投资者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有效,且充分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比较倾向做集中投资,这是我主要的风格选择

另外,我一般不持有高比例现金,哪怕有再大的倾向,认为市场会跌,放弃做波段,甚至躲避大幅度下跌的想法。
这样,虽然会不够完美,但可令人放弃贪念,并限制恐惧所带来的错误行为,有利于把精力放到更大更简单的事情上去。

任何方法都是利弊相随的,我这样做,虽然在系统大熊里会很受伤,但有利于平时大部分时候的情绪及思维方式的稳定,我接受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伤害,只因为我更看重,它给我带来的好处。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抱着敬畏之心,寻找无需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

主持人:
惯重仓集中持股的逆向投资,这种方式一旦错误后产生的损失也是最重大的,你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情况?这个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自信。

冯柳:
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及。其实,在我看来,承担错误带来的惩罚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既想要得到回报,又不愿意承担可能的伤害,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有的责任必须背起来,这样才会有不可不慎的思考准备,才能去规划好每一步的投资。

很多时候,不是市场不聪明,认识不到机会与风险;更多的是不愿意承担,不愿意承担踏空的风险以及套牢亏损的损失,这些驱使人们去做轻率及不负责任的投资,以及在重大机会面前,畏缩手脚不敢向前。

另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看,其实,大部分创业拼搏的失败代价,都要远高于股市,血本无归是各行业投入失败的常态,至于政治拼搏那更是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因为错误而产生损失是再正常不过,我经常说,那些什么错误都没有犯的人,都有可能遭遇无法接受的代价,比如交通事故中,无过错方遭遇的永久伤害,那样无法想象的痛苦也得接受。
何况股市投资里,因为错误而产生的这些损失呢,心平气和的面对可能的错误所带来的损失,然后,更深入的思考和准备,以使得自己不要承受,那些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就可以了。
打开淘股吧APP
20
评论(2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守望高新

16-02-07 08:58

2
熊市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空仓,如果做不到空仓,就轻仓出击。
至于股票只能够短线做阶段性热点
不要试图寻找可以穿越的股票。
wsd17wsd17

16-02-04 11:21

2
上述言论,
摘录自 高毅资本2016年“围炉夜话”谈话笔录,

因为无法和本论坛的      茅台03   兄沟通和确认,

再次对   茅台03   兄致歉!

也再次对  茅台03   兄致谢!!
守望高新

16-02-06 22:24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股灾已经把价值投资者消灭光了。你能够发现昔日的价值投资者在发帖了吗?
很久没有见陶博士,茅台03等人了,希望他们躲过了几次股灾。
wsd17wsd17

16-02-06 16:26

1
2、2016年投资主线[淘股吧]

邱国鹭:
我对2016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乐观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前面已经说过。
谨慎则来自于对市场部分板块的高估值的担忧。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市场分化严重,沪深300代表了传统蓝筹,整体PE(TTM)估值为13.8倍,创业板代表了新兴经济,创业板指数整体PE(TTM)估值为73.4倍。
绝大部分高估值的股票,并不具备持续高成长的能力,许多是通过讲故事、并购等方法,来维持市场较高的成长预期,一旦预期没有实现,或者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将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 

邓晓峰:
其实我对2016年挺纠结的。
16年投资的一个好处是,资金利率特别低,一部分风险资产会有一定回报,当然回报预期也不会太高,因为本身参与的人预期就偏低,偏类固定收益的资金可能会参与。
我比较担心风险因素,几年的牛市积累了许多风险,减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个东西一放出来,会特别沉重。
这是我对16年总体的感受。我甚至觉得,一季度是不是一个窗口,风险会比较集中释放。 


孙庆瑞:
总体上,我对16年市场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上半年,我依然看好市场中,结构性的成长机会;往后,是否考虑向周期型或价值型行业转换,还需要取决于未来对宏观经济持续的观察。
一旦寻找出中国新的增长点或拐点时,我会做出相应地转换和选择。  

卓利伟:
我偏谨慎。
2016年市场不会一直往下,但向上的力量,无论从政策还是股票供给来说,都不会太大。
从基本面来说,我还没看到明显改善。
不利因素有,改革预期尚未形成、股票供给增加;有利的因素是钱很多、利率很低。
从这样一个情景组合来看,我就选两个方向:
一是找长期收益率好于固定收益的权益资产,这点我跟邓总的看法一样。
二是找长期不错的公司股权,估值可接受、团队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从全社会的资产配置来说,尽管经济基本面不好,但好公司的股权的投资比重,还会持续提高。
而放得更长远一些,好公司股权的配置比重,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里,都会持续地提高。
居民家庭配置股权的趋势,也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这个趋势还会延续,所以,从长期看也不算太差。 

冯柳:
我主要看个股。
现在,看保健品多一些。保健品是比较少有的,还能够提高渗透率的消费品。其他就是细分行业里面的子行业的升级。
另外就是关注港股,
跟港股比,A股已经很难找到很便宜的投资机会了。  


王世宏:
我在16年的投资主线是:继续自下而上,寻找有增长和基本面改善的公司。
当然这样的公司,现在数量比较少。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基本面是在恶化的,只有少数公司基本面在变好。
然后,找到基本面在变好、而且这种变好可以持续、从估值上,我们也能算得过来的公司,去持有这些公司,并且,要进行经常的跟踪,和定期的重新筛选。
另外,基于16年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我还是要做好可能下跌的保护,尽可能地控制下行风险,然后寻找有企业改善的机会。 

邓晓峰:
行业选择上,我会采取“哑铃型”的资产配置方式,主要配置基本面较好的价值型A股和港股:如消费品(食品饮料、家电、汽车)、银行、水电、医药等稳健防守型行业;
同时,择机配置行业前景较好的成长型股票,如传媒、新能源汽车、养殖、航空等行业。 

邱国鹭:
16年,我主要关注消费、汽车、家电、保险、地产等行业以及港股,寻找低估值、更清晰、核心竞争力更突出的公司。
wsd17wsd17

16-02-04 20:20

1
2、商品会超预期吗?万一经济突然转好呢?[淘股吧]

冯柳:
我一般只担心小概率事件,哪怕它不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讲最小概率和预期的事件就是经济增速转好。
另外,商品期货里好多品种,感觉都过了最悲观的阶段。

 孙庆瑞:
对,这也是我的担心!我觉得供给端的收缩,说不定会超预期。并不是说GDP增速一定要从5%要涨到7%、8%,只是说GDP增速下跌没有关系,总供求关系合适就好,供给端上收缩,企业的ROE就会变好,盈利就会变好。
这个部分,就会让盈利增长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冯柳:
不过这种底也不容易把握,还要去找反转的力量,否则底部区域横几年也很有可能。
 

孙庆瑞:
是很难判断。我不知道供给端的调整,或者商品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商品价格下跌是因为在过去全世界经济都不好。但是这件事只要想像一下,变成另外一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邱国鹭:
我觉得2016年要是经济突然走强,这个可能是存在的,因为不要低估中国企业对于流动性的敏感度,而且,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刺激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这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大宗商品反转难度较大。  

邓晓峰:
我对大宗商品没那么乐观,看一看BDI的走势,比高点下跌幅度超过95%,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令人瞠目。大宗商品经历超级繁荣后,产能的扩张太多,而压缩过程才刚开始。而且,中国投资高峰已过,再上去的机会不大。
 
邓晓峰:
如果中国的投资慢慢恢复正常,铜可能是所有大宗商品里面,供求最好的一个品种。
铜矿开采难度最大,铝、铅等金属的东西,资源量不缺,开采容易,生产过程也挺容易,行业景气主要靠需求拉动,供给的压缩会非常之难。而且一不小心,稍微好一点马上供给就会增加。
矿里面,最好的矿确实只有铜矿。

邱国鹭:
第一,中国地产新开工一时半会儿不会起来,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解决不了,政府的基建现在平稳,但其实主要都是在建工程,新开工的工程占比也是不高的,所以说后续需求的延续是不容易的,除非印度什么时候能起来,但是它的体量太小,对商品需求的拉动三五年内是看不出来的。

第二,美国上次经济危机是2008年,到2016年已经8年了,而美国经济,每7到9年就有一个经济危机,那么大宗商品发转一定是在经济危机之后,而不会在经济危机最后两三年来,对吧?
所以即使说大宗商品有一个见底的迹象,我认为也就是个大反弹,他不是那种真正几年的底部。 

孙庆瑞:
这个我同意。经济就是见了底也是个宽底,在供给端调整可能让它见底,但是你拉出底的部分,可能在需求端周期上还是要有好转的,这个底有多长不好说。但是它在见底左侧,也很难说。  

卓利伟:
我认为工业金属的基本面仍没有恢复,全球工业金属的周期很长,而且对中国因素的依赖过强,中国高储蓄转化为资本形成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印度是经济增长很快,但不足以弥补中国因素的下降。原油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因为石油是流量的消费,但长期看电动汽车、共享经济与无人驾驶最终也会影响到石油的使用。或者说,从更长的角度看,科技的发展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本质上都可能会降低资源与原材料的使用。
wsd17wsd17

16-02-04 15:29

1
1、超预期的会是什么?[淘股吧]

邱国鹭:进入2016年了,我们谈谈未来。你们觉得2016年,如果有一个东西向上超预期,那一件事情会是什么?

孙庆瑞:也许是商品价格暴涨。

邱国鹭:我自己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明年应该是消费升级好一些。消费类股票在过去三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都表现不好,但其实民间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是很明显的,这几年品质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卖得很好,比如智能手机过去几年迅速普及到全社会。

众多的消费品企业,目前处于合理的估值水平,泡沫破裂的风险较小。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以5%以上的速度发展,消费升级是势不可挡的。
过去几年,虽然有八项规定对奢侈消费的打击,中高端消费品销售增长情况仍非常好。消费升级会走向品牌消费品,以白酒为例,以前老百姓喝散装酒,现在要喝有品牌的,十四亿人的国家,如果能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目前,许多白酒企业估值依然处于合理水平,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剩下的企业将面临更好的竞争环境,投资价值非常明显。

孙庆瑞:其实,消费行业里面,跟消费升级相关的并不多,国内没有找着能升级到食品饮料之类的。

邱国鹭:确实不多,但港股A股也是有一些的。其实,汽车消费也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而且汽车本身又对利率是比较敏感的,中国今后五到十年,如果要适应经济转型,一定是靠消费信贷来驱动。因为看其他的,如果基建、地产都有点撑不住,下一个增长点怎么办?只有中央政府和居民还能加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加杠杆的力度已经很足了,所以,从需求端就只有这两块,要么是中央的项目,要么是老百姓消费升级,愿意借钱买东西。

还有一块,我认为是北上广深之下,准一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中财办提出2016年的四大歼灭战之一就是:房地产去库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没有库存问题,三四线城市库存去不掉。因此,去库存的主战场应该在二线城市,省会加计划单列市有四十几个城市。其中,较好的二十几个城市2016年应该表现不错,像苏州、长沙、成都、重庆、武汉等有服务业又有产业集群的城市,能解决就业问题,有人口流入,房价会有长远支撑。
最后,不会十四亿人都挤在北上广深,肯定还有二三十个城市群,这就是房地产的机会。中国将来大概率会走大都会的模式,日本韩国也一样。5到10年的经济引擎,一定得靠消费和地产来驱动。

卓利伟:消费升级总体上,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居民家庭在住宅的刚性支出占比,会持续下降,新中产的人口占比,也会持续提高,在很多自主支付的消费品中、无论是可选消费还是日常消费,均体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
另外,消费领域还有两个线索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非物质的、精神与文化方面的服务类消费显著提高,二是85后、90后的消费意愿与人均ARPU值也显著提高,这两个因素既会带来一些老品类的创新,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新品类。
在和产业人士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交流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这些公司可能在目前的股票中不太好找,相信会有一些公司通过转型、并购或者新的IPO持续呈现给资本市场的。

2、商品会超预期吗?万一经济突然转好呢?

冯柳:我一般只担心小概率事件,哪怕它不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讲,最小概率和预期的事件就是经济增速转好。另外,商品期货里好多品种,感觉都过了最悲观的阶段。
wsd17wsd17

16-02-04 15:09

1
高毅资产希望探索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百年老店”之路,在投资文化上像是一个投资俱乐部,公司目前有六名经过长期历练的投资经理,在研究与投资上严谨追求的态度一致,同时又在方法体系与策略风格上保持差异与互补。

高毅资产长期坚定专注于基本面研究和投资,整体特点是不追市场热点,把基本面研究透。我们深信,投资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深、看得远、看得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