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茅台03 关于2016年股市投资分析以及投资心得

16-02-04 11:18 13263次浏览
wsd17wsd17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茅台03 关于2016年股市投资分析

这是高毅资本2016年“围炉夜话”谈话笔录,专门摘录出本论坛大佬级人物茅台03兄谈话笔录,和各位分享。


冯柳:
我主要看个股,现在看保健品多一些。
保健品是比较少有的,还能够提高渗透率的消费品。
其他就是细分行业里面的子行业的升级。
另外就是关注港股。
跟港股比,A股已经很难找到很便宜的投资机会了。

主持人:
冯总风格非常独特。听说您持股比较集中,并且换手率很低。刚才说2016年重点看港股,你采用什么策略?

冯柳:
在市场的正确中,寻找被忽略或有所改变的公司,我们要承认市场的正确,但正确被反复证明正确后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我一般会先看跌幅排名:在跌得多的板块里面找跌幅相对小的个股,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相对少跌,有些好公司的估值可能被整个板块压制了,本来要涨的,却被压住了,这是属于要还债的。

再就是找跌幅大的板块和个股,如果是真的差,且没起色的就不看了;有的是跌得多,但基本面也不是特别烂的,或者股价基本上反映了;或者是市场过于关注短期了,这些情况我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冯柳:
要有超额回报,肯定要逆向投资。
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上很优秀的公司,在不做交易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的复合回报率,也就是年化二十几个点,这还是在它们没有被证明优秀的时候参,与并长期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要,挣超过这个回报的钱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全部投资,都选择到了这些优质公司。
所以选择好公司是一方面,非常便宜的买同样重要。

另外,我们要看透一个公司三年以上都比较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也就是说,除非你有长达5到10年的洞察力,否则,都不能奢谈不理会市场只看企业,而逆向投资,是最好的抵消估值波动干扰的方式,这些都决定了逆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一个必然基础。

逆向投资还可以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我看股票时,经常会把它们历史高点时的研究报告拿来看,很多时候我会惊出一身汗,因为觉得好有道理,逻辑好完整,无懈可击,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我看了这个分析,很可能会被打动。

即便在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它的结局后,再代入进去,发现依旧会被打动,所以很多东西,是远超过我们的认知能力的。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变化的方式,往往也会超出我们的预料,如果我们只是寄希望于更聪明的论证,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

并且逆向投资也符合博弈之道,它可以弥补我们作为买家的天然劣势。
任何人买一个票的时候,都不会比他卖的时候,理解更充分,因为少了持有环节的跟踪和进程思考,所以在别人因情绪不好,而影响判断或行动力的时候,你才会抵消掉这方面劣势。

主持人:
对目前(2016年)的A股,你采用什么策略?

冯柳:
A股对我来说,现在是不可知的状态,我没有办法判断。
虽然说有一定的倾向性,但不足以形成判断和动作。
我能够判断的东西很少,可能有人能判断十件事情,我只能判断一两件事情。
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不去判断,我只在自己看的清楚的时候,进行重大动作。

另外,好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投资者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有效,且充分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比较倾向做集中投资,这是我主要的风格选择

另外,我一般不持有高比例现金,哪怕有再大的倾向,认为市场会跌,放弃做波段,甚至躲避大幅度下跌的想法。
这样,虽然会不够完美,但可令人放弃贪念,并限制恐惧所带来的错误行为,有利于把精力放到更大更简单的事情上去。

任何方法都是利弊相随的,我这样做,虽然在系统大熊里会很受伤,但有利于平时大部分时候的情绪及思维方式的稳定,我接受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伤害,只因为我更看重,它给我带来的好处。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抱着敬畏之心,寻找无需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

主持人:
惯重仓集中持股的逆向投资,这种方式一旦错误后产生的损失也是最重大的,你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情况?这个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自信。

冯柳:
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及。其实,在我看来,承担错误带来的惩罚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既想要得到回报,又不愿意承担可能的伤害,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有的责任必须背起来,这样才会有不可不慎的思考准备,才能去规划好每一步的投资。

很多时候,不是市场不聪明,认识不到机会与风险;更多的是不愿意承担,不愿意承担踏空的风险以及套牢亏损的损失,这些驱使人们去做轻率及不负责任的投资,以及在重大机会面前,畏缩手脚不敢向前。

另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看,其实,大部分创业拼搏的失败代价,都要远高于股市,血本无归是各行业投入失败的常态,至于政治拼搏那更是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因为错误而产生损失是再正常不过,我经常说,那些什么错误都没有犯的人,都有可能遭遇无法接受的代价,比如交通事故中,无过错方遭遇的永久伤害,那样无法想象的痛苦也得接受。
何况股市投资里,因为错误而产生的这些损失呢,心平气和的面对可能的错误所带来的损失,然后,更深入的思考和准备,以使得自己不要承受,那些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就可以了。
打开淘股吧APP
20
评论(2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sd17wsd17

16-02-06 16:20

0
(二)对2016年的总体看法

1、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卓利伟:
对于2016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大家对经济基本面有什么看法? 

邱国鹭:
我有信心。
市场上有许多投资者担忧经济,甚至认为:中国将可能经历类似日本那样“失去的二十年”。
我们认为,中国抗风险能力,比大家想的要强得多,问题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严重,政府的牌很多。

即使2015年基建、地产等相关的上游行业,困难比较大,但服务业,就业的创造,都不错。
在北上广深,飞机高铁,都密密麻麻挤满了人。6点多,你到深圳机场赶第一班机,就有很多人在排队了,说明大家还是在努力地做事。
可能有点小泡沫,但整个经济体基本健康。
中国经济增速会下一个台阶,无论是到5%还是6%,但即使走到下限,也不会是垮掉的十年,二十年。 

邓晓峰:
对2016年相对谨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国企的市场化改革,还需要时间。
这是个试错的过程,全社会只有足够痛,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
客观地说,目前,实际实施的改革力度并不大,可能需要更差的经济基本面去倒逼。
我们需要对短期的困难局面,有足够的心理预期。  

孙庆瑞:
我对未来中国经济比较乐观。未来3-5年,中国经济结构性变迁,将推动资本市场进程。
目前,虽然经济继续向下,新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还不知道,但仍有很多因素,支撑未来预期。
首先,2009年以来,“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催化新兴产业逐步兴起;
再次,经济滑落,倒逼国企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盈利增长和ROE提升;
此外,“宽货币+稳经济”的基本面,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利环境,为优秀公司的脱颖而出,提供机遇。
最后,如果经济依然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地产汽车家电等看起来都这么差的话,无风险收益率还会继续向下。这对A股的估值是有支撑的。
只发娱乐贴

16-02-05 21:42

0
顶帖,多谢转载
弱水三千mzl

16-02-05 21:16

0
好帖
wsd17wsd17

16-02-04 20:28

0
股天乐:
好。

请删除第7楼,无关的广告发言!!多谢
wsd17wsd17

16-02-04 20:26

0
3、对银行与地产怎么看?

邓晓峰:
明、后两年,是不是银行业的战略性机会会出来?
很多企业,因为供给侧的改革开始出现问题,坏账真正大批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再等一两年,银行业的机会,就可能表现出来。  

卓利伟:
一个靴子落地,就可以了对吧?不用等到第二个靴子?

 邓晓峰:
即使是坏账率到10%,对银行的冲击也就只影响一两年的利润,不会冲击资本。
而且10%的坏账,很多清收下来还是有东西的,也不是全部是损失掉的。因为银行这几年,大家打了太多的提前量,银行股估值压得够低了。 

邱国鹭:
银行坏账已经通过股价反映了一部分,反而是金融脱媒比较令人担心。
现在鼓励直接融资,已经看到一批优质客户离开银行。中国80%是间接融资,美国是倒过来。现在,当中国直接融资的占比提升之后,人们直接去资本市场,那时银行资产占比是会下降的。

 邓晓峰:
我对这个倒不担心。银行资产增长率与M2的增速高度相关,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观察现有银行市值跟与总资产比例,基本在6%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是容易出机会的水平。
即使是有脱媒的效应,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ROA)降下来,比如说下降20-30%,是可以支撑这个市值的,甚至还有空间。
而且,银行系统还是国内最有能力实施资产保全,和控制处理不良贷款的机构,中国的法治环境还是有所欠缺,对直接融资的保护是不够的。 

邱国鹭:
但是,中石油中石化、万科、保利这些企业都自己发债了,它们是银行很大的客户,虽然数量少,但贷款的金额是很大的。我说的是银行业龙头那一部分,你说的是小微企业跟个人,边际上讲,银行最优质的那些客户以后不需要它了。 

孙庆瑞:
这次我同意邱总的看法。 

邓晓峰:
其实,这几年债券发展已经很厉害了,只不过是说,更多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发的不是特别多。
2015年,A股股票融资有接近一万亿元,2015年新增贷款也就十万亿元,这个比例其实已经挺吓人的了。要算新三板的,还要算PE、VC的,债券这些全部算上来,直接融资的比例也不低。 

王世宏:
银行还有压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领域过剩产能,现在才刚刚开始减产,这个距离产能出清,还有一段距离,可能还要花比较长的时间。银行现在是抵押物还有价值。抵押物的价值取决于房价,银行的不良率和房价涨跌相关性很强。 

卓利伟:
对,抵押物。 

王世宏:
我觉得要等到水落石出,就是说大家真正看到去产能有效果了,才是银行真正见底。 

卓利伟:
你是有抵押物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对吧?
目前,银行的信贷里面抵押物以房地产,或者土地为基础的,不知道能占多少、潜在风险如何评估? 

王世宏:
只要有抵押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其他东西作为抵押物基本上第一比例很小,
第二,过去几年其它实物资产的价值快速缩水,基本上你最终也没有办法作为大比率的抵押物存在了。 

卓利伟:
中国经济的去房地产化过程可能比较漫长,除了具备人口持续导入的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区域中心城市的情况会相对较好,由于刚性需求的人口数量的单调下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趋势无法逆转。
基于不动产抵押物的依赖,也会持续影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这个时间与程度目前较难判断。
日本去房地产化的时间有二、三十年的历程,这个对整个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均会有深远的影响,好在我们的居民家庭的总体负债率还比较低,所以估计也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 

王世宏:
我们看过这个数据,日本基本上是到银行业不良率是到2003年见底的,基本上日本的房价稳定了,然后银行的不良就稳住了。
wsd17wsd17

16-02-04 20:20

1
2、商品会超预期吗?万一经济突然转好呢?

冯柳:
我一般只担心小概率事件,哪怕它不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讲最小概率和预期的事件就是经济增速转好。
另外,商品期货里好多品种,感觉都过了最悲观的阶段。

 孙庆瑞:
对,这也是我的担心!我觉得供给端的收缩,说不定会超预期。并不是说GDP增速一定要从5%要涨到7%、8%,只是说GDP增速下跌没有关系,总供求关系合适就好,供给端上收缩,企业的ROE就会变好,盈利就会变好。
这个部分,就会让盈利增长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冯柳:
不过这种底也不容易把握,还要去找反转的力量,否则底部区域横几年也很有可能。
 

孙庆瑞:
是很难判断。我不知道供给端的调整,或者商品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商品价格下跌是因为在过去全世界经济都不好。但是这件事只要想像一下,变成另外一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邱国鹭:
我觉得2016年要是经济突然走强,这个可能是存在的,因为不要低估中国企业对于流动性的敏感度,而且,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刺激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这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大宗商品反转难度较大。  

邓晓峰:
我对大宗商品没那么乐观,看一看BDI的走势,比高点下跌幅度超过95%,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令人瞠目。大宗商品经历超级繁荣后,产能的扩张太多,而压缩过程才刚开始。而且,中国投资高峰已过,再上去的机会不大。
 
邓晓峰:
如果中国的投资慢慢恢复正常,铜可能是所有大宗商品里面,供求最好的一个品种。
铜矿开采难度最大,铝、铅等金属的东西,资源量不缺,开采容易,生产过程也挺容易,行业景气主要靠需求拉动,供给的压缩会非常之难。而且一不小心,稍微好一点马上供给就会增加。
矿里面,最好的矿确实只有铜矿。

邱国鹭:
第一,中国地产新开工一时半会儿不会起来,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解决不了,政府的基建现在平稳,但其实主要都是在建工程,新开工的工程占比也是不高的,所以说后续需求的延续是不容易的,除非印度什么时候能起来,但是它的体量太小,对商品需求的拉动三五年内是看不出来的。

第二,美国上次经济危机是2008年,到2016年已经8年了,而美国经济,每7到9年就有一个经济危机,那么大宗商品发转一定是在经济危机之后,而不会在经济危机最后两三年来,对吧?
所以即使说大宗商品有一个见底的迹象,我认为也就是个大反弹,他不是那种真正几年的底部。 

孙庆瑞:
这个我同意。经济就是见了底也是个宽底,在供给端调整可能让它见底,但是你拉出底的部分,可能在需求端周期上还是要有好转的,这个底有多长不好说。但是它在见底左侧,也很难说。  

卓利伟:
我认为工业金属的基本面仍没有恢复,全球工业金属的周期很长,而且对中国因素的依赖过强,中国高储蓄转化为资本形成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印度是经济增长很快,但不足以弥补中国因素的下降。原油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因为石油是流量的消费,但长期看电动汽车、共享经济与无人驾驶最终也会影响到石油的使用。或者说,从更长的角度看,科技的发展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本质上都可能会降低资源与原材料的使用。
htjack

16-02-04 19:26

0
2015年没亏损的,能叫大师?最多算嘴炮

多名投资界神级大佬遭遇悲惨一年 “股神”巴菲特没有逮到一只牛股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1418195/1

圣诞节临近,可“股神”沃伦巴菲特、“空神”约翰.保尔森、“高调大佬”比尔.艾克曼的心情可能并不好。
  2015年,这三位投资界“神级”大佬的业绩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重仓的多只股票出现两位数下跌,就连公司自身股价也创出2008年以来最差表现;不只是奉行价值投资的巴菲特遭遇滑铁卢,艾克曼的对冲基金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今年也可能以两位数亏损收官;而保尔森因为固执看多黄金和押注波多黎各国债,旗下多个基金蒙受损失。
wsd17wsd17

16-02-04 15:29

1
1、超预期的会是什么?

邱国鹭:进入2016年了,我们谈谈未来。你们觉得2016年,如果有一个东西向上超预期,那一件事情会是什么?

孙庆瑞:也许是商品价格暴涨。

邱国鹭:我自己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明年应该是消费升级好一些。消费类股票在过去三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都表现不好,但其实民间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是很明显的,这几年品质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卖得很好,比如智能手机过去几年迅速普及到全社会。

众多的消费品企业,目前处于合理的估值水平,泡沫破裂的风险较小。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以5%以上的速度发展,消费升级是势不可挡的。
过去几年,虽然有八项规定对奢侈消费的打击,中高端消费品销售增长情况仍非常好。消费升级会走向品牌消费品,以白酒为例,以前老百姓喝散装酒,现在要喝有品牌的,十四亿人的国家,如果能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目前,许多白酒企业估值依然处于合理水平,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剩下的企业将面临更好的竞争环境,投资价值非常明显。

孙庆瑞:其实,消费行业里面,跟消费升级相关的并不多,国内没有找着能升级到食品饮料之类的。

邱国鹭:确实不多,但港股A股也是有一些的。其实,汽车消费也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而且汽车本身又对利率是比较敏感的,中国今后五到十年,如果要适应经济转型,一定是靠消费信贷来驱动。因为看其他的,如果基建、地产都有点撑不住,下一个增长点怎么办?只有中央政府和居民还能加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加杠杆的力度已经很足了,所以,从需求端就只有这两块,要么是中央的项目,要么是老百姓消费升级,愿意借钱买东西。

还有一块,我认为是北上广深之下,准一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中财办提出2016年的四大歼灭战之一就是:房地产去库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没有库存问题,三四线城市库存去不掉。因此,去库存的主战场应该在二线城市,省会加计划单列市有四十几个城市。其中,较好的二十几个城市2016年应该表现不错,像苏州、长沙、成都、重庆、武汉等有服务业又有产业集群的城市,能解决就业问题,有人口流入,房价会有长远支撑。
最后,不会十四亿人都挤在北上广深,肯定还有二三十个城市群,这就是房地产的机会。中国将来大概率会走大都会的模式,日本韩国也一样。5到10年的经济引擎,一定得靠消费和地产来驱动。

卓利伟:消费升级总体上,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居民家庭在住宅的刚性支出占比,会持续下降,新中产的人口占比,也会持续提高,在很多自主支付的消费品中、无论是可选消费还是日常消费,均体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
另外,消费领域还有两个线索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非物质的、精神与文化方面的服务类消费显著提高,二是85后、90后的消费意愿与人均ARPU值也显著提高,这两个因素既会带来一些老品类的创新,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新品类。
在和产业人士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交流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这些公司可能在目前的股票中不太好找,相信会有一些公司通过转型、并购或者新的IPO持续呈现给资本市场的。

2、商品会超预期吗?万一经济突然转好呢?

冯柳:我一般只担心小概率事件,哪怕它不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讲,最小概率和预期的事件就是经济增速转好。另外,商品期货里好多品种,感觉都过了最悲观的阶段。
wsd17wsd17

16-02-04 15:09

1
高毅资产希望探索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百年老店”之路,在投资文化上像是一个投资俱乐部,公司目前有六名经过长期历练的投资经理,在研究与投资上严谨追求的态度一致,同时又在方法体系与策略风格上保持差异与互补。

高毅资产长期坚定专注于基本面研究和投资,整体特点是不追市场热点,把基本面研究透。我们深信,投资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深、看得远、看得准。
wsd17wsd17

16-02-04 15:05

0
“围炉夜话”是高毅资产呈献给投资者的新春礼物。

在2016年开年之际,高毅旗下六位投资经理围炉夜话,畅谈这一年投资中重要的事。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