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银行与地产怎么看?邓晓峰:
明、后两年,是不是
银行业的战略性机会会出来?
很多企业,因为供给侧的改革开始出现问题,坏账真正大批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再等一两年,银行业的机会,就可能表现出来。
卓利伟:
一个靴子落地,就可以了对吧?不用等到第二个靴子?
邓晓峰:
即使是坏账率到10%,对银行的冲击也就只影响一两年的利润,不会冲击资本。
而且10%的坏账,很多清收下来还是有东西的,也不是全部是损失掉的。因为银行这几年,大家打了太多的提前量,银行股估值压得够低了。
邱国鹭:
银行坏账已经通过股价反映了一部分,反而是金融脱媒比较令人担心。
现在鼓励直接融资,已经看到一批优质客户离开银行。中国80%是间接融资,美国是倒过来。现在,当中国直接融资的占比提升之后,人们直接去资本市场,那时银行资产占比是会下降的。
邓晓峰:
我对这个倒不担心。银行资产增长率与M2的增速高度相关,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观察现有银行市值跟与总资产比例,基本在6%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是容易出机会的水平。
即使是有脱媒的效应,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ROA)降下来,比如说下降20-30%,是可以支撑这个市值的,甚至还有空间。
而且,银行系统还是国内最有能力实施资产保全,和控制处理不良贷款的机构,中国的法治环境还是有所欠缺,对直接融资的保护是不够的。
邱国鹭:
但是,
中石油、
中石化、万科、保利这些企业都自己发债了,它们是银行很大的客户,虽然数量少,但贷款的金额是很大的。我说的是银行业龙头那一部分,你说的是小微企业跟个人,边际上讲,银行最优质的那些客户以后不需要它了。
孙庆瑞:
这次我同意邱总的看法。
邓晓峰:
其实,这几年债券发展已经很厉害了,只不过是说,更多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发的不是特别多。
2015年,A股股票融资有接近一万亿元,2015年新增贷款也就十万亿元,这个比例其实已经挺吓人的了。要算新三板的,还要算PE、VC的,债券这些全部算上来,直接融资的比例也不低。
王世宏:
银行还有压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领域过剩产能,现在才刚刚开始减产,这个距离产能出清,还有一段距离,可能还要花比较长的时间。银行现在是抵押物还有价值。抵押物的价值取决于房价,银行的不良率和房价涨跌相关性很强。
卓利伟:
对,抵押物。
王世宏:
我觉得要等到水落石出,就是说大家真正看到去产能有效果了,才是银行真正见底。
卓利伟:
你是有抵押物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对吧?
目前,银行的信贷里面抵押物以
房地产,或者土地为基础的,不知道能占多少、潜在风险如何评估?
王世宏:
只要有抵押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其他东西作为抵押物基本上第一比例很小,
第二,过去几年其它实物资产的价值快速缩水,基本上你最终也没有办法作为大比率的抵押物存在了。
卓利伟:
中国经济的去房地产化过程可能比较漫长,除了具备人口持续导入的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区域中心城市的情况会相对较好,由于刚性需求的人口数量的单调下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趋势无法逆转。
基于不动产抵押物的依赖,也会持续影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这个时间与程度目前较难判断。
日本去房地产化的时间有二、三十年的历程,这个对整个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均会有深远的影响,好在我们的居民家庭的总体负债率还比较低,所以估计也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
王世宏:
我们看过这个数据,日本基本上是到银行业不良率是到2003年见底的,基本上日本的房价稳定了,然后银行的不良就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