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下3000,又到投资好时节。在这里谈一谈垃圾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高度,后城市化的发展更多将是依托已有城镇展开对于除住房和商业外的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垃圾处理是城市化中不可迈过的一个“脏”活。城市人口的增长,势必带来生活垃圾增量的不断提升,相反在出门即见垃圾桶,半路可见垃圾车的场景中,垃圾的归属最终只有一个去处即是垃圾场,而受制于土地约束垃圾填埋已渐入尽头,而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垃圾焚烧是一个主要处理途径,但垃圾焚烧本身的巨大污染性又是不能小视的。在当下人类社会可依托的规模性垃圾焚烧中,垃圾处理发电是一个主要途径。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也彻底消灭了病源性生物和腐蚀性有机要物),在高温焚烧(产生的烟雾经过处理)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厌氧处理,最后干燥脱硫,产生一种气体叫甲烷,也叫沼气。再经燃烧,把热能转化为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随着中国城市化加速,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全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已无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人民币。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还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分别达2.6亿吨和3.23亿吨,全国垃圾年产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与GDP增速匹敌。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为1.52亿吨,2015年和2020年将达到2.1亿吨。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最早投入运行始于1987年。之后,随着一大批环保产业化和环保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相继启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得到了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大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本土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在近5年间增长了5倍,详见《前瞻 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垃圾处理的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垃圾焚烧发电因减少填埋而能够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减少了填埋对地下水和填埋场周边环境的大气污染。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将以机械炉排炉为主导,辅以煤-垃圾混烧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和其他技术。按照日处理1800吨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设备计算,年发电量可达1.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4.8万吨,年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480吨、二氧化硫排放768吨。“煤层气、生活垃圾填埋气、氧化氮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来源。”英国辛迪克碳基金中国及亚太地区总裁韩野炬认为,垃圾发电主要受一些技术或工艺问题的制约,比如发电时燃烧产生的剧毒废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所以有效减排的关键是采用先进技术。
在发达国家,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成熟的产业,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正在向大型化、高效化方面发展。例如,欧洲各国制定了严格的垃圾焚烧标准并严格执行;英国在其非化石燃料公约、德国在其
新能源 法中都规定:垃圾直接焚烧发电的电力电量强制上网,并实施电价补贴或绿色电价。据了解,我国年产城市生活垃圾约1.5亿吨,其中填埋占70%,焚烧和堆肥等占10%,剩余20%难以回收。其中垃圾发电率还不到10%,相当于每年白白浪费2800兆瓦的电力,被丢弃的“可再生垃圾”价值高达250亿元。根据《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1.8亿吨,无害化垃圾处理将达到60%以上。专家指出,如果到2010年,垃圾焚烧处理量占总垃圾产量的10%,焚烧热能用于发电和供热,那么到2010年,则需要新建日处理能力为3.2万吨的垃圾焚烧设备。随着垃圾回收、处理、运输、综合利用等各环节技术不断发展,垃圾发电方式很有可能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技术之一,从长远效益和综合指标看,将优于传统的电力生产。资源化垃圾焚烧后,热量用于发电,做到废物综合利用。据有关统计资料称,我国当今城市垃圾清运量已达1万亿t/a,若按平均低位热值2900kJ/kg,相当于1400万吨标煤。 如其中有1/4用于焚烧发电,年发电量可达60亿度,相当于安装了1200MW火电机组的发电量。 无害化垃圾焚烧发电可实现垃圾无害化,因为垃圾在高温(1000℃左右)下焚烧,可进行无菌和分解有害物质,且尾气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较彻底地无害化。减量化垃圾焚烧后的残渣,只有原来容积的10%~30%,从而延长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状态。因此,兴建垃圾电厂十分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尤其是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业务为输送机械产品的销售,2014-2015年,公司分批将手中机械设备相关资产逐步剥离,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环保设备及环保运营的企业。目前公司是以环保设备产品、垃圾焚烧炉及其他设备、垃圾发电项目工程总包、垃圾处置及发电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是国内首家将干法脱硫与除尘工艺融为一体,生产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尾气净化处理设备的企业。截至 2015 年 11 月,公司总股本 10.59亿元,公司董事长开晓胜先生为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占总股本 20.84%。公司参股、控股子公司超过 30家,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近年来,公司重视加强大力开发新型环保设备新技术产品和行业新市场,全力开拓垃圾焚烧发电、医废处置工程项目产业市场。 公司具有很强的接单能力,在手垃圾焚烧发电订单丰富。2015 年至今,公司新签垃圾处理项目 13 项,新订单数量远超行业其他公司,位居全国前列,进入垃圾焚烧发电第一梯队。截至 2015 年 11 月,公司在手项目超过 40 个,垃圾焚烧发电总规模预计达 3.785 万吨/日,遥遥领先于同行业内其他公司。从公司与行业内公司竞争对手情况来看,公司在建及筹建项目相比已投产项目更多,有望实现产能的快速增长。
在手订单近 40 个,在建项目超 10 个,我们预计公司 15-17 年将迎来项目建设收入的稳步上升。公司的拉萨、凯里、招远、枣庄、鹰潭、辽阳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枣庄餐厨、宣城生物质项目均已开工,下半年也有 5 个项目开工,预计今年将有 5 至 6 项建成投产,16 年新投产 7 至 8 项,到了 17 年将共有 30 项投入生产,大幅提升公司业绩和规模。随着项目逐步实现投产运营,垃圾发电收入将接替建设收入为公司后面几年的利润贡献更多增长。
着
力拓 展 PPP 项目,扩大业务版图
PPP 模式全称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从广义上来说,但凡政府与私人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如常见的 BOT、BT(EPC)模式,均可以认为是 PPP 模式。但从狭义上来说,PPP 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机构通过合作共担风险,政府授权私人机构特许经营权运营项目,并对运营成本进行补贴,最终共同分享收益的一种商业模式。 2014 年10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提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此后 11 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自该文件大力推广 PPP 模式以来,PPP 投资便盛大开宴,环保行业成为 PPP 模式推广过程中最具市场爆发力的生力军之一,各类资本开始加速进入环保行业。
进军碳排放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排放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配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被交易的产品以一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基本单位。政府对能耗企业的历史排放情况进行调研盘查,根据盘查情况给企业设定未来的一个排放配额,这个配额通常低于企业的历史排放值,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或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政府对控排企业的强制要求产生了对配额或 CER 的需求。2015 年 8 月,公司与上海盈碳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针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合作达成一致,正式签署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盈碳主要从事碳资产管理、碳减排项目开发以及低碳咨询等业务,并逐渐拓展到碳金融和碳交易,打造碳资产的完整产业链。盈碳已经成功开发了超过 60 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并成功签约开发超过 40 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公司在签署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础上充分利用盈碳专业碳资产开发与管理经验,使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申请成为减排项目,并就这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销售达成合作。通过长期合作,盈碳为帮助公司实现 CCER 销售收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会进一步拉升公司未来的业绩水平。
结论:随着后城市化进程推进,垃圾发电有望在中国地图上犹如星星之火后燎原之势的开始被各地重视和兴建。在此行业中港股有光大国际hk00257,在A股市场中盛运环保300090以遥遥领先的拿单能力与中国光大国际并肩前行。对比目前市值,盛运环保在订单中“埋头苦干”,利润和业绩在未来三年将出现高增长态势,具备持续为投资者获取较确定性投资收益的基本属性。具备长期可预期的增长空间。
基本逻辑:垃圾发电企业设备、施工规模需求高增长---带动大量确定性订单---推动业绩高增长----企业盈利带动股本和市值双扩张---拉动市场估值向中国光大国际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