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养家:
股票操作是个系统工程,仅靠个股图形波段之类作为买卖依据,是难以形成较为稳定且较高效率的盈利模式的.
最重要的是信念二字,具体操作上一个是对于热点的把握,一个是对于大盘和个股分时高低点的把握.
关于心态,股票做好了,能实现稳定盈利,心态也就不是问题了.关于模式,这是一个跟随市场的情况随时变化的,前阶段大盘下跌为主,就以低吸做超跌反弹为主了.热点的介入,一种是提前预判埋伏,一种是盘中追击,随机应变为主.仓位,让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
这段下跌期的操作,绝大多数买入是等大阴线后,第二天再探底的时候。板块上,以地产股为风向标,等地产股企稳时,操作
新能源 等热点题材,地产股回落时就减仓。(据此可把2014年第四季以来的行情以券商股、一路一带 为主流,创业板为风向标,目前看创业板下跌有企稳迹象,应选择操作当前的热点题材。此为午梦方醒当时观点,转载的不要误会)
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如是强势阶段,就学钙片兄的做最nb个股的主升浪,可以多拿几天,如是弱势阶段,可以学炒手的超跌反弹方法,做反弹为主,大盘超跌的时候买超跌的股票,大部分第二天冲高就走,不要有太多想法,如果情况出现不利,亏钱也走,如是这两天的平衡格局,就部分持有热点板块观察变盘方向,学先手兄的试错,加仓,向上买,争取顺势而为.2.成功率有多大,我也没有统计过,总之根据不同的市场阶段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所以我的方法就是集百家之所长,坛中诸多高手的手法都为我所用
1.关于超跌度的把握,大盘的角度,连续下跌一段后,再出现大阴线,指数远离5日线;板块的角度,超跌的板块在连续下跌一段后,再次出现集体性的大幅杀跌,当两者结合的时候,便是超跌的出击时刻.2.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做热点为主;有恐慌效应的情况下,做超跌为主.3.根据市场的赚钱效应和恐慌效应来判断大势.
超跌的品种稳住了,强势的个股机会就大些,超跌的品种继续创新低,强势的个股补跌在即
尽管下跌期间以防守为主,但仍然时刻保持对盘面热点的敏感度,随时准备着奋力一击.
其时判断大盘较弱,故操作上偏保守,事实也是大盘在1月20日出现95点大阴,虽然事后看放弃的较多的利润,但是做短线就是这样,想要高收益,就要冒高风险的代价,想要控制风险,收益自然也要降低,权衡风险和收益后,做出相应的决策.
我的操作里面含有很多的试错单,这些单子的结果大多是小赢小亏,到底是赚是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我能借此感受到市场的情绪,从而判断收益和风险,以决定是否奋力一击,那才是关键.就好比拳击的时候很多的刺拳是为了试探对手,这些刺拳有没有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借这个试探判断何时该出重拳,那才是关键.至于大盘是如何看的,个人而言是反对预测的,即便心中有预测也是为了应变做准备.
除了成交量,基本什么指标都不看
是全仓杀入还是分几仓杀入?如果全仓杀入?亏多少止损.赚多少止盈?如果是分仓杀入,分几仓?第一仓亏多少的时候加二或者三仓?1.关于仓位,有好机会就重点搞,没有好机会就拿着钱耐心等待或者轻仓练盘感,总之让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了.2.关于止损、止盈,目前我的操作中不考虑这两件事情,买入机会,卖出风险,何必用止损止盈来束缚自己
成交量,主要是看成交量的变化.2.追板,主要看市场环境、热点.3.成交量再结合价格的变化,揣摩场内和场外人心的变化
市场环境:既然是牛市,就会有超出预期的热点龙头
我们这个市场,有大量的短线客,做短线的想的都是要做龙头,只要被市场确定为龙头,卖给谁就不再是问题,相反问题变成要买的人很多,筹码有限,所以就造成连续涨停的结果.
个人觉得徐锁仓未必是好是,卖出未必是坏事.如果锁仓,虽然容易走成缩量板,由于其他游资忌惮徐的出货,容易造成高位震荡,如果徐先卖出,盘面上先洗一下,则后面的游资会有较大的热情做第二波,后面的拉升到反而轻松.
缩量板反而不好,就是我说的后面的出货可能会造成的高位震荡走势
从机会的角度,大阴线后,短线资金部分短暂撤离,但是一旦企稳后,又会重新回来,那么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往往还是主流品种的机会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