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 littledream 2010-06-24 10:46只看该作者(-1)·
捧场 点亮(0) 咖啡卡
三人行必有我师,感谢al和各位网友的精彩发言,这个帖子里我体会到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再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
这两天看了那本书,没事时候就回想自己以前的经历,发现的一个规律就是:只要我内心认定能做成的事情,基本都成了,但如果我产生了怀疑,基本都没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考研和后来考GRE、托福申请出国留学两件事,考研时自己已经工作了四年,而且考的不是本专业,学校也算是全国的名校,专业也是热门专业,当时准备辞职考研,家里人愁坏了,觉得没有可能,父亲还带我去那学校见了他一个当老师的老同学,在学校的教研室见的面,里面有不少其他的老教师,我们说明来意,想请教下他的意见,结果老教师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但没一个人看好,依据无外乎几点:1、非本校本科毕业;2、非本专业;3、工作太久,知识都忘了;4、要和本校学生竞争,而且那个专业的学生都是本校精英。客观来讲,我也认为他们讲的都对,父亲就更不用说了,本来是想得到点鼓励增强信心的,结果心情更沉重。但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就是觉得这事能成,后来给父母写了封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信念(长这么大没写过这么长的信),父母也就勉强同意了,后来尽管吃了些苦,过程也不是那么顺畅,但结果如我所愿了。
考GRE、托福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没想明白干吗要出国,看别人都考,自己就凑热闹(虽然有意愿,但心里没有能成的感觉),反正觉得自己英语底子还行,再下点功夫,考试是不怕的,结果两门成绩在同学里也都是前几名,但到了准备材料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就是空荡荡的感觉,没一点希望,只想赶快把这事了了,把材料投出去的时候真是浑身轻松啊,恨不能飘起来。结果不用说,基本都被拒,唯一一个有点意思的让提供财产证明 :)
总结一下:
1、该做什么,能不能成,你自己“心”里最清楚,顺从你的感觉,自己做决定,别人意见只是个参考;
2、结果和信念有没有因果关系,有的话是什么关系?是因为你先感知到了结果,所以你才有信念,才有意志去执行呢,还是因为你有信念、有意志去执行才感动了宇宙,为你产生了想要的结果?从我个人的例子看,我倾向于第一种理念。
啰嗦了一大段,希望有点用处,也很想听听al和大家的看法。
[第890楼]引用
@Ta· · 原创: alal2010 2010-06-24 12:42只看该作者(-1)·
捧场 点亮(0) 咖啡卡
littledream,你的例子,简单用《秘密》这本书来表达的话,你没注意在成功的法则中,不能去刻意想失败的一面。这有点类似“墨菲法则”。不管失败的概率有多小,只要你去想了,就很可能发生。
如同你考研,大家都不认可。在他们看来,失败几乎是确定的。这时候墨菲法则产生了反作用,事情朝着概率最小的方向运动了。大家都不看好,你才能放下,没有压力。加上你自己莫名其妙觉得就是能成,那就最终成了。这里面看似是无法说清的第六感,其实更多的是你自己很清楚你“要”什么。这一点极端重要。你要的是什么,你有什么信心去要。我想,在你给家人的写长信的时候,相当于用最理智和逻辑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这个计划的确定性,也给予了自己“一定要做”的信念。这才是最终考研成功的本质。,
托福失败,不在于你真的被拒,事实上是你主动放弃了。你根本没努力。托福被拒是这个过程中的常态,一次成功才是意外。按照你的条件,我认为你如果当初坚定信心不断申请,成功是必然的。这里面总结出来,就是你自己根本就并不想“要”。要什么,在这件事上你并不清楚,你当然就不可能有信念。没有信念,你自然就谈不上真的“努力”了。你当时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只想赶快把这事了了”。所以,被拒绝,你反而轻松。这代表被拒绝才是你想要的真正结局。
以上,就是信念和因果的实例。
“结果和信念有没有因果关系,有的话是什么关系?是因为你先感知到了结果,所以你才有信念,才有意志去执行呢,还是因为你有信念、有意志去执行才感动了宇宙,为你产生了想要的结果?”——结果其实是无法预知的,而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想要什么,就是你的计划大纲。以后的一切作为,都会围绕这个大纲运作。这才是最终成功的根本。
所以,很多股市投机者,想要“赚钱”,但你的作为,真的在围绕如何赚钱而行动吗?往往赢得稀里糊涂,自然也会输得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