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00年前的人不会因为今天的利益计较而说假话
我们基本可以放心认为苏格拉底的话是由衷的
0
一个人假如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够控制选举
这句说的是当上米帝副总统的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吧
0
苏:请你现在考虑一下,你是否同意我的下述看法:假定一个木匠做鞋匠的事,或者一个鞋匠做木匠的事,假定他们相互交换工具或地位,甚至假定同一个人企图这两种事都做,你想这种互相交换职业对国家不会有很大的危害,是吗?
格:我想不会有特别大的危害.苏:但是我想,一个人假如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够控制选举、或者身强力壮、或者有别的这类的有利条件而又受到蛊惑怂恿,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一个军人企图爬上他们不配的立法者和护国者等级,或者这几种人互相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我看你也会认为这种交换和干涉会意味着国家的毁灭吧.格:肯定是的.苏:可见,现有的这三种人互相干涉互相代替对于国家是有最大害处的. 因而可以正确地把这称作最坏的事情.格:的确是如此.苏:对于自己国家的最大危害,你不认为这就是不正义吗?
格:为什么会不呢?
苏:那么这就是不正义. 反之,我们说:当辅助者、生意人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令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0
半本论语治天下的解释:
论语二十篇
知之为知之出自为政第二,大约开篇10%的位置
核心可以推导出剩下的全部内容
所以后半本看不看差别不大
0
此贴想法都重视二维,简单讲就是禽兽思维。
1
在我们城邦中剩下的就是正义这个品质了,就是这个能够使勇敢、节制、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苏)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佛)
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
完完全全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注意顺序,谁是源,谁是流
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5年)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公元前551年~前485年,释迦牟尼与孔子同时驻世,孔子逝世后10年苏格拉底出世
这三个人在同一个时代,分别在欧亚大陆的东部,中部,西部,以述而不作的方式诠释了
正义=摄心=知之为知之
1
以下是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通过对话他们认定了对一个理想国家而言必须有的四项品质: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前三项很好理解:
慧---智慧;定---勇敢;戒---节制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此为如来毘奈耶中修行三决定义
因此正义必然对应的是摄心
是否是这样呢?看《理想国》中的对话:
苏:你听着,看我说得对不对. 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时,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 我想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 你还记得吧,我们规定下来而且时常说到的这条原则就是:每个人在国家里都必须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格:是的,我们曾说过这点.苏:再者,我们听见许多人说过,自己也经常跟着说过,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格:是的,我们也曾经说过这话.苏:那么,做自己的事,朋友——从某种角度理解这就是正义. 但是,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推导出这个结论的吗?
格:请你告诉我吧,不知道.苏:我认为,在我们考察过了勇敢、节制和智慧之后,在我们城邦中剩下的就是正义这个品质了,就是这个能够使勇敢、节制、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在它们产生以后一直保护着它们的这个品质了. 我们也曾经说过,我们如果找到了三个,正义就是其余的那一个了.
0
是否有其他学说来佐证我上面对正义的定义?
当然有
我们来看2500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里对正义的定义
这本书的体裁是柏拉图老师苏格拉底与古希腊城邦长老们的对话
通过对话来解释理想的国家政治形态
0
礼顶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