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五日
周六
曾在7月8日判断,国家队将为中小创全面注入流动性,同时付出的代价是人民币的贬值。目前看应该还是准确的。那么在已有思路之下,对现在大势的推测也应该是可行的。什么是已有思路呢?即政府的应变措施,都是失却先机的后手,是从金融安全的角度,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
那么周五的公告就是对贬值预期的一个釜底抽薪。其目的不在于扭转局面,而是缓解压力,效果上看,应该无法改变中期资本流出的现状。即使接下来央行死守汇率,随着资本流出,国内市场流动性减少,放水——流出——放水的循环不加速已是万幸,恐怕大幅通胀在所难免。
所以对政府来说,重中之重就是阻止资本外流。从吸引力上来说,
房地产 已经危及金融安全,不可为续,之前流传出的房地产税的消息代表了中央的态度。那中央的态度偏向哪里?加入特别提款权是一块,资本开放是一块。或者说,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体的。具体的操作,可能是将有垄断优势的国有资产证券化,然后卖给老外,利用这些资本腾挪出的空间,完成转型。
其实这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沪港通、深港通,国改,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只是股灾压缩了政府的时间与空间。一些东西被迫延后了,那么一些东西就要被迫提前。至少要赶在通胀不可控制之前。
对于外资来说,什么是有吸引力的资产呢?电力、能源,我暂时能想到的就是这些。
对于大盘,其实反而没什么好说的,创新低就代表一揽子改革计划失败,全盘皆输。按照目前的轨迹,在国家战略与通胀压力下应该是个逐步走高的过程。高到什么程度?第一次加息应该会促成高点。但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