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比较多的新闻,华为被遏制,
芯片 断供,内存渠道被切断,一切有关美国的技术,全部被掐了,再把时间调回到2012年,华为成立2012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孵化了华为现在的全部关键性的黑科技,海思麒麟从这个实验室出来的,方舟编辑器也是从这个实验室出来的,华为的EMUI最终深受大众喜欢,也离不开这个实验室,总的来说,华为能成为国产之光,就是一次有计划的稳步前行,和中国的崛起很类似,做好每一个五年规划,从十三五规划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
手机行业还有一个公司,小米,起步也是卡的手机行业起飞的节点,2008年成立的,却始终摆脱不了中低端的标签,也一直再做自己的芯片,却没有成功,直到现在小米是唯一一家没有自己工厂的手机巨头,大多数设备都需要其他工厂代工,这两年才有所布局,感觉小米一路走来,很多东西都是被推着过来的,前几年完全没有华为的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追赶。
说下爱沙尼亚,这是一个国家,很小很小,数字化、智能化却非常的高,从二十年前的啥都没有发展到现在。
在古老的城堡底下,是随处可见、装着热乎乎薄饼的外卖
机器人 ;小孩从7岁开始学编程;凭一张电子身份证,就能交税、配药、报读学校,甚至投票......
爱沙尼亚人称自己为“电子民族”,在1994年,就明确了
信息技术 兴国的重要性,并确保GDP的1%为稳定的IT发展资金。
“要建,就建世界最先进的体系,哪怕从零开始。”
爱沙尼亚人就是这样做的:跳过拨轮电话,建数码通讯系统;跳过纸上作业,直接建立电子登记系统......
当我们还在对“区块链”“代币众筹(ICO)”“
人工智能 ”等
互联网 热词一知半解的时候,在爱沙尼亚已一一落地变成现实。
这些和交易,咋一看没啥关系,从高一点看,和中国的五年规划,华为的2012实验室,都具有同样的性质,就是同样的顶层设计,从中国经济全球领跑,不难看出,顶层设计的后劲到底有多大,我想说的是,交易,也要有顶层设计的思维,只要顶层设计对应的现实进度,出现节点性的技术问题攻克,就会出现巨大的吸虹作用,就是爆炸,增长,再爆炸,再增长。
反观小米进入高端的困难重重,华为进入高端的时候,几乎是水到渠成,通过更新换代,品牌和溢价一路增长,小米则是自我定位高端,每次市场认可的便签是中端。
有关买卖点,曾经的A神,十年前都说了,有量就有钱,行情好多做,行情不好少做,现在看,是那么的醒人耳目,交易的顶层设计就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而不是去依靠什么定性的技术分析作为买点,那是本末倒置,首先就把自己定性为大游资的立场,我买进去了,资金能够保证安全嘛,我卖的出去嘛?这些都是买之前要考虑好的,而不是去寻找公式,我今天买明天涨停,大资金需要的是资金的流动性,那个是最大的风险,其次才是确定性,流动性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盘的半个小时,通过龙虎榜回溯,可以发现大资金买卖的时间,都是流动性比较好的时间段,或者流动性好的个股人气起来以后,所以,简单点,买盘和卖盘尽量向开盘半小时靠拢,而不是意淫全天最高点,注重技巧永远只能是个匠人,成不了大师。
根据市场最强个股所处的阶段,配置不同的仓位,数据详细化做成定式,龙头仓位多少,补涨资金多少,踏空以后买入前龙头资金多少,目标股怎么切换,龙头所处周期的盈利预期,怎么提前退出而不是最后玩命赛跑,当这些顶层设计有了详细的规划,应对的从容度,就会和以前的随意性交易,天差地别,这样的好处也会后劲十足,对应就是资金增长的瓶颈很小,增长速度很快,炒股养家资金从百万到十亿,几乎没有资金瓶颈,从他以往的言论,他一直强调大局观,从高处往下看,就是顶层设计的思路,我们的思考和学,都是对顶级游资的拙劣模仿,学其神,而非学其形。
赚钱效应亏钱效应,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划分的小周期也不一样,核心一样,脱光了全都一个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顶级游资不谋而合买同一个个股,不约而同卖在同一天时间。
资金的流动,就想水,向阻力最小地方运动,只要流动,就会聚集,下雨的时候总是有水洼,水最多的地方也一定是最深的那个坑,资金最多的地方,也一定是最有深度的那个题材,如果说市场当日的偏好是超跌反弹,那就应该是套利思维去交易,因为没有深度,当有更深的题材以后,资金还会迅速的流走,所以,对应的交易,也一定去有深度的题材,今日大盘大阳线,是拉的
金融 证券,那明天大盘没有大阳线怎么办,这时候的金融证券就是没有深度的,当日没有参与,就应该放弃次日这个方向的交易,当一个水洼深度很深,水流到了这里,一般流不出去,资金流到了有深度的题材,也不会轻易流出去,这个和深度有关,和水流无关,和资金也无关,没水了,水洼深度会改变嘛?不会,那水是怎么变少的,蒸发了。那题材的资金怎么变少的,是流走了吗?没有更深的题材,是流不走的,只有这个题材见顶出货,资金才会兑现,做交易,应该在一个有深度的题材,流进去资金以后,参与其中,直到资金开始出逃,然后化鲲为鹏,寻找下一片洼地,等待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