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美股历史

23-06-25 09:24 266次浏览
易烊干玺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90年代美Gμ互联网上zhang行情的驱动因子探析
本篇报告我们将对上世纪90年代的美GμPC时代互联网行情进行回顾,以试图获得对AGμ后续TMTbαn块行情演绎的启示。我们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1月1日~1998年7月20日):纳斯达克 指shυ和标普500 指shυ同步上zhang,呈现戴维斯双击;第二阶段(1998年10月9日~1999年10月18日):纳斯达克 指shυ和标普500开始出现分化;第三阶段(1998年10月19日~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 指shυ加速上zhang步入“浪潮之巅”,与标普500指shυ分化程度加大,甚至于2000Q1走势出现背离,即纳斯达克指shυ上zhang而标普500震荡下die。造就90年代美Gμ互联网大牛ShΙ的zhυ要原因包括:(1)美国宏观处于“新经济”繁荣时期,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特征;(2)货币政策偏宽松;(3)新兴科技政策利好不断,且宏观结构上信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4)PC时代互联网兴起,科技公司盈利高增长。显然,90年代跨越五年的美Gμ互联网行情中,从“戴维斯双击”转向单一“估值驱动”,背后是美国经济由强转弱及货币政策“中性转宽松”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其中促使互联网行情超额收益扩大的本质则是新一轮产业周期下,技术创新所驱动的互联网龙 头公司盈利与估值的双升。
剖析美Gμ互联网“暂时性”调整及行情终结的背后逻辑
亚洲金融 危机引发的风险偏好下降暂时“打断”了互联网行情,但并未影响其qushi。在整个互联网行情过程中,仅1998年7月21日~10月8月出现过较大幅度的短期回调,究其原因:(1)上半年经济略有放缓,美Gμ盈利增速下滑。(2)ShΙ场风险偏好回落。
美Gμ互联网行情终结背后逻辑是盈利驱动力 放缓及估值收缩。究其原因:(1)互联网龙头盈利增速放缓预期加大;(2)利率上行环境下高估值难以为继;(3)一系列负面事件频发引发ShΙ场对互联网行业的重新审视。
综上,总结美Gμ互联网行情上zhang的驱动因子和行情调整及结束的背后逻辑,或对本轮TMT行情提供以下启示:(1)经济处于“衰退末期”或“复苏初期”,货币政策中性偏宽松,为成长风格提供了良好环境。(2)产业周期下TMT中观景气回升、微观业绩改善及估值预期贡献,从而为超额收益扩大提供支撑。(3)非基本面导致的TMT调整或仅仅是“暂时性打断”,不会影响产业大qushi。(4)若见通胀上zhang,贴现率抬升,TMT驱动力将由“戴维斯双击”转向单一“盈利贡献”,高估值承压将导致行情大概率出现分化。(5)一旦产业增长预期放缓,TMT周期性行情终结。
配置建议:(一)成长风格具备基本面支撑,且受益于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弹性或将是ShΙ场zhυ线,包括:(1)增配硬科技:机械自动化+半导体>电力设备(储能充电桩、光伏);(2)关注计算机、传媒、互联网3.0(shυ字经济)中的估值合理偏低的方向。(二)quan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三)关注央国企提估值逻辑,包括:一带一路 、纳入永续增长及提高分红等重要投Zi方向。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工业用电未见明显
扭转;历史回溯shυ据对于当前的判断或存在偏差。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