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24
几个思考的结果
1、指数对题材行情的影响基本没有。
消息纷纷扰扰,指数走弱也好,走强也好,对市场有何影响呢?过去两个月指数没有涨,也走出来了CPO的行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把目光放到指数上并无太大的价值。
2、CPO的主升行情告一段落,但是AI题材的行情并未结束。
光模块的确短期涨幅太大,调整是市场共识,人气效应也是共识,调整力度、空间存在分歧,如果认为这是未来一个月的顶部,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参与短线的波动了,更应该去观察调整阶段的核心趋势股,为下一轮启动做好积累。
除去CPO外,AI题材还有其它可以轮动的方向吗?也许借着中报,市场会追逐业绩可落地的方向。目前还看不到明确的方向。
在CPO见顶和下一个核心方向出现之前,中间的过渡时期如何参与?趋势效应会较差,情绪效应反倒是有机会的。把目光聚焦在AI题材内部的情绪核心股。
3、不存在替代AI的大周期型题材。
原因在于从实体经济的运行角度,看不到有爆发机会的行业,新能源题材持续三年的逻辑在于,电动车从0到1到N,是具备确定性的趋势,当下还有什么确定性的行业机会呢?
接下来的操作重心在AI题材的情绪股二波、三波。趋势股的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