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交易思维杂谈

23-06-15 11:00 20422次浏览
交易猿孙连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吾亦无他,惟手熟尔

识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打开淘股吧APP
38
评论(127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自空悟

25-04-06 11:36

0
深度好文,赞!
千亿泷

25-04-06 07:22

0
老师,我有种困惑,请教下。就是在我这个年纪阶段群体,比如阅读惯而言,我大体是历史、哲学思想类有关,周围的伙伴基本没有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尤其女生,所以彼此交流很难同频,在我的意识里老觉得对方认知太低了,不在一个层面,交流啥的,给人感觉鸡同鸭讲,而对方喜欢的韩剧、流行时尚等等东西,我又提不起兴趣,我给对方的感觉老古董、无趣。

这些书籍,然后再加上对交易的道的思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人精神世界确实独立、丰盈,客观讲一个人的状态也能自洽。本身之前也没啥太多的社会经验,在生活中可以就说是离群索居、基本没有社交了。

有时候反面思考,感觉到自己和周围同龄人错节,格格不入了。有时候会假装融入群体,但是打心底是拧巴的。
0
色和空是一个整体,是事物运行的阶段。认知到色空转换是一种自然规律。跳出色和空的表象,以色空一体的心态,开看色和空,明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那么眼中再没有色,也没有空,只有变化永存,用出世智慧入世。无相无悲无喜。
-------------------
听老师的话感悟,不知理解的是否偏差。
芜园楼主

25-04-05 23:51

0
感谢分享
龙头和首板信仰

25-04-05 23:50

0
只要知道一个空字就行了!
交易猿孙连城

25-04-05 23:13

8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什么是色,万事万物生为色;
什么是空,万事万物灭为空;

空不是无,空是相对色的变化状态。空是为了色,色是为了空。
例如苹果是色,但苹果会腐烂消失,那么就出现了空。水是色,政法为气是空。植物是色,枯萎腐烂是空。动物是色,死亡是空。这些有生命的色一只在循环生灭,而这过程便是色空变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与色都不是永恒的,唯有变化的是永恒的。

色空是佛学对自然的万物生命的观察总结,人造物更是有着色空生灭变化,人类文明基础上的一切更是色空循环。

交易中的色与空,就好比行情的涨跌周期,不要执着任何色空,入世之法在于色空转换的辨别与把握。

生活中,生命有色空,生老病死。关系有色空,爱情亲情友情。物质有色空。车子房子票子。有自然周期转换,有外力作用转换。但要明白转换是必然的,心里要有准备那么当转换时心态上要安心接受。

空不是消极,恰恰有了空的认识,是为了更好的感受色的美妙。如果没有空只有色,那么空来的时候会更佳痛苦。空在的时候也是色的前提,有空才有色。可以理解为空是色变化的前提。

没有消极文化,都是误解悟读。
宇宙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慧,万事万物不是在生长就是在消亡。消亡是为了新生,只是物种不同生命名
周期不同。人生要找的自己的精神生命力,然后不断的生长。生命的长度有限,宽度无限。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养料,无畏无惧向死而生。佛陀也好,圣人也罢,也是要面对为人的一切苦难,只是心境不同感受不同而已。痛苦的对立面是快乐,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要接受痛苦。生命质量在于接受痛苦的心境与时长,不要排斥痛苦而是要正确的看待。

痛苦有真假,强弱。这里面的度要自己修,释迦摩尼,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每一个人经历的痛苦都比一般百姓要多很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自然法则。每个人所得到一切,必然会在某一时刻失去。最难的情关,亲情爱情得到的爱有多深与快乐,失去时同等的痛对冲。

佛学的随缘,即接受当下,自在即享受当下。好的坏的带着一颗体验的心境,除了肉体之苦,精神上都是痴的体现。悟道是开悟开智,认识万事万物。修行是明心见性,与万事万物更好的融合。用出世智慧入世,不代表一定会很好。只能是大概率会好!降低预期带着一切皆苦的心,那么生活的含糖量会变多!幸福是相对的,不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无病无灾就是福。知识道理没有任何力量,修行就是把道理转化成行为的过程,并从中受益。这就是修行的意义,人生无处不修行,无时无刻都是在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的点点小事。
嘿富內

25-03-30 20:59

0
师好,佛法六度普世智慧,在这个杂乱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并非易事,这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论,讲的太好了,一切尽在反求诸己。谢谢分享
千亿泷

25-03-30 17:20

0
羽龙共悟

25-03-30 16:20

0
是认知不够而已,着重反省大回撤得原因,一笔笔看,需要时间
交易猿孙连城

25-03-30 15:52

6
辩证法之佛学小结

佛:觉悟者
佛本无相,有相无佛

佛学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为果,八苦 
五盛阴等
集谛为因,五毒 业惑 无明等
灭谛为果,解脱 涅槃等 道谛为因,三乘 六度 八正道等

佛学的误解,佛学是智慧是文化,而非拜像求欲的封建迷信。
众生可佛,众生可魔。
佛性是一种状态,修行是为保持佛性状态。
而佛魔转换正反两面,一念之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拿起屠刀立地成魔。

儒释道文化人类文明的精华。
学之用之都只是手段,可正用,可邪用。

从世俗的角度讲,可理解为高级的成功学。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架构相当完善。
目标,方法论,心法俱全。
包含所有现代知识学科的本质逻辑。
值得有思想的人深入研!

看似玄乎,实则很接地气!
入世可用之,为君为相为将。
出世可用之,为佛为圣为仙。

大前提因缘和合,如来……


修佛性不是为了成佛,毕竟活在世俗的社会。
而是运用其精华,用佛性入世获得松弛感;

交易之道,可用儒释道三家之文化属性,入交易之世。

佛家修行的六度是一套很多好的成事方法论;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能力输出历练的过程;
持戒:立规则定纪律的过程;
忍辱:毅力耐心养信的过程;
精进:努力磨练进化的过程;
禅定:冥想静坐思考的过程;
智慧:洞察感悟本质的过程;

此六度做任何事都是进阶法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