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为主的行情一开始涨机构仓位不多,第一次中期调整机构大面积入场,之后继续涨,后知后觉的机构也开始假如,再然后基金风格飘逸,其他基金变成打不过就加入,看到赚钱效应,
新基金疯狂发行,新基金又非常好卖,逼着基金高位高估值不断硬着头皮加仓。至到行情见顶。第一轮杀跌,大部分基金又没跑出来,等一轮大反弹基金拼命跑路。去年年中的新能源就是那轮大反弹。现在的AI是第一轮上涨后调整期机构拼命加仓期间。2020年3月初
新能源车那波下杀,对应现在的AI这波调整。当时因为疫情,新能源那波下杀普遍跌幅巨大,远比这波AI调整猛烈。这波AI调整不下去的很大原因,就是每天都有AI的消息,导致调整幅度中规中矩。拿科大举例,去年除外,科大每年利润10来亿。现在市值1500亿 按PE120-150倍左右,PS现在是8倍不到。这样的AI股贵吗?大模型全面赋能之后,不考虑新增,都是很便宜的。美股是成熟市场够理性了吧。作为硬件的
英伟达一度万美刀,PE超过200倍。硬件不能用PS,如果考虑PS接近37倍。相比较是不是很便宜。同样方法其他标的也可以去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