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发:
$润和软件(sz300339)$ 润和软件 昨天的AI中枢平台,个人认为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润和的王炸级应用,新的拳头产品,而且是A股首家,拥有特色的护城河。
为何这样说呢?
很多人忽略掉的细节,从而导致没有认识到润和这个AI中枢平台的真正价值。
润和软件昨天官宣推出了基于大模型下的AI中枢平台,能够接入各种大模型。
并且给出了第一批四款行业应用产品,覆盖了医疗,电力,金融,软件开发服务,工业制造等几个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并且公告里明确提到,这个AI中枢平台未来还可以接入更多成熟的大模型和插拨行业特性的小模型。
通俗理解,相当于是各种通用型大模型的中枢平台。
再说白了相当于是中介,但如果仅仅如此,我就没必要写这么一篇专栏。润和在软件上的造诣不俗,这种级别的玩家,初衷也不可能仅仅是为了推出一个毫无创造力的中介平台,做二道贩子。
首先,站在巨人肩膀,不去做自己的通用大模型,而是基于大模型来做小模型。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符合当前AI环境条件下的最优解。
因为绝大部分公司去做通用型的大模型是不现实的,就算有些公司现在说要做,最后做不成或者半途而废的将来会是大概率。(难度太大,烧钱,算法,算力堆积,训练芯片卡脖子,国产替代AI芯片产能不足等等因素,大部分小公司根本撑不起来)
那么想要AI快速普惠各行各业,就是做垂直行业的小模型或者maas模式下的中枢平台是最合理的。
所以,我认为目前AI的炒作上,就应该找这样的企业,然后坚定持有。我认为翻倍的涨幅只是起步涨幅,毕竟A股里有能力做的公司不多,而且有的个股大概率会成为大
妖股。
润和软件,现在算是这类股当中,目前还处于底部区域的个股。这波
人工智能行情,还未经历过大幅炒作,这就是优势。
润和的这个平台可以当做是AI中枢平台,也可以当做是中模型或者小模型,具备多样性。因为按照润和的说法,这个平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所以,润和的这个AI平台,想象力肯定是够的。
其次,我之所以看好有潜力成为重磅产品,是因为润和搭建的这个AI中枢平台,其核心在于
动态领域模型切换功能。
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昨天原文里的这个提法。
孤陋寡闻,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提法。我查了一下,润和软件也是上市A股里,第一家有此提法的公司。
由此可见,润和在软件上的功底是相当厉害的。
如果是润和独创的核心技术,其它公司就难以模仿。
这也会是润和这个中枢平台未来极其重要的护城河和壁垒。
这就足够区别于其它做中模型和小模型的同类型竞争公司了。
动态领域模型,我特意查了一下,全国只有
金蝶国际 (港股上市),做出过这个模型,专为企业服务的模型。非常厉害。
所以这里不知道润和软件的多模态领域模型是自主研发还是拿来用的,公司也没有明确提到。
但不管怎么说,把动态领域模型引入到AI应用当中,润和软件是当之无愧的A股第一家了。
其它搭建中模型或者小模型的公司都没有这个方向的布局。
所以润和的这个中枢平台稀缺性是具备的。
领域模型,企业间用的大部分都是静态领域模型,相对来说,简单明了,给出一些静态的公式,参数,数据,就能够通过模型得出结论,然后来指导工作。这种模型一直被这么多年沿用,优点是稳定,易操作,成本低,缺点是死板,不能及时有效预测公司即将发生的情况,毕竟事物一直是处于变化中的。
而动态领域模型,突出的就是一直在运动中,其核心就是一直在变量。这个模型的难度就急剧攀升了。
可以说静态领域模型和动态领域模型对比,就是线性和非线性的区别。
而动态领域模型再运用到AI当中的话,又会更加可怕,算法,算力,参数,公式,模型等会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变化,没有定式。
其复杂程度远超静态模型,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所以目前大多数想做小模型的公司,在领域模型的选择上,大部分都会选择静态领域模型。
但是对于动态领域模型来说,
首先,优点也非常明确,会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反应出最符合企业当下特征的结论。换句话说,能够最快反应出企业痛点,并给出智能化解决方案。
通俗解释就是,你去医院看病,不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反复检查,现在能第一时间找出病因,然后再给出医疗方案。
这香吗?绝对香。
而各行各业的公司,就可以类比成病人。
其次,针对同一一种问题,不存在一模一样的解决办法了。或者说,针对两家同行业的公司,就会有两种不同方案的解决方案。针对每个公司不同的痛点,不同的需求。
同一个小模型下,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期待的AI)。
最后,动态模型的运行下,能够及时调整模型,达到客户新的预期和要求,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
以上,就是动态领域模型的优势。
未来,通用大模型会从卖算力到卖模型,这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
因为他们只能给出来,通用的模型,没有更多精力再去做各行业的专用模型。这些模型虽然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却没有各自的特色,或者说千篇一律,不能快速上手,从事专业度很高的工作。
通俗举例就是,通用的大模型就像就像大学一样,只负责培养大学生。
而现在润和这些小模型做的事就是,迅速把这些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具备专业素养,能快速从事不同行业专业工作的高端人才。
这就是小模型存在的意义,也是AI+万物,普惠各行业最好的主流模式。
而润和的动态领域模型,又可以快速将从事同一行业工作的两个大学生再次区分出不同的特点出来,应对不用的问题,干不同的事。
这就是我想到的,润和动态领域模型运行到AI应用下的优势,或者说润和这个AI中枢平台的竞争力所在。
最后,润和的中枢平台,还有一个具备想象空间的爆点是,
动态领域模型的切换功能。
原文是这样表达的:“在动态领域模型切换功能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形成智能化商业解决方案。”
重点在于“切换”二字!
那么究竟是小模型间相互切换还是大模型间相互切换,或者说以后能够做到完全自由切换。注意是智能化下的切换,AI自动切换,而非人为切换。这就很厉害。
因为这样的话,无论未来任何的传统行业,各行业公司接入润和软件的AI中枢平台,就相当于已经可以对接全世界最好的通用大模型了。润和已经表示了,未来会接入更多成熟的大模型。
而又因为大模型可以智能化切换,然后再运用动态领域模型快速给出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同时享受众多大小模型的服务。
这样的话,对于各行各业的公司来说,接入的性价比就会非常高了。都不需要再想,到底要选择接入哪家公司的大模型。
来润和,都有!成年人做什么选择题?
而且对于各行业的公司来说,你想要的智能解决方案,一定会是一个集百家之长的解决方案,这个大模型解决不了,就切换到下一个模型。以此类类推,这个解决方案就大概率是,AI界的最优解了。
我相信这就是润和软件,做这个AI中枢平台的终极目标。
这才是真正的,最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最好的AI小模型模板!
所以,随着润和的AI中枢平台不断构建和完善,未来可能真的会非常炸裂。
润和现在具备了首发优势,核心竞争优势,稀缺性,爆款潜力。
至少就目前而言,润和软件这个平台的竞争力我认为已经非常高了!说实话,目前在做的中小模型,真没几家能打的。除了某些在特定行业拥有巨
大数据的公司,但极少。
A股历来喜欢炒第一家!
润和这次搭上AI的翅膀,
有望再次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