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信息
300678 中科信息调研活动信息
1.Q: 近期以 openAI 为代表的海外厂商,在生成式、通用 大模型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也带来全新的生产力变革。公司如 何看待这种生成式、通用大模型给国内产业链带来的影响?以 及国内外的差距。
A:生成式、大模型的发展对生产力变革带来的影响是比较 大的。生成式大模式将带来新的创业机会,便如新型
云计算 (Mass 即服务);工业、金融、交通等行业模型精调;文字、图 像、音视频生成等应用开发。“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商 量”、盘古等大模型以及为
金融科技公司服务的 BloombergGPT 等已经应运而生。大模型应用场景首先是工具链层面,例如 ChatGPT 和 Office 产品结合,提高交互和工作效率;语音交互 层面,如
智能音箱、智能座舱和
智能家居等。 大语言模型技术在文字处理方面优势明显,能极大地提升 文字和对话服务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生成书面报告、开展培训和 投教、提升客户陪伴质量等应用场景中潜力巨大,但其稳定性、 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欠缺。4 月 1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 公室下发关于《生成式
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 开征求意见,拟对 ChatGPT 等产品和应用引发个人隐私、社会伦理等问题起到预先规范和正向引导作用。 大模型涉及架构、参数、算力三方面的条件。目前,国内大模型研发条件与国外的主要差距是算力层面,没有算力基础,后 面算法等发展都无法进行。人工智能模型体量已跃升至“万亿 级”参数规模,大算力、强算法共同筑起了一道“高不见顶”的 技术壁垒,只有深耕 AI 赛道的大公司才有充分的实力。
2.Q:Meta 发布并开源了 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 具备超强的泛化能力,能实现了零样本分割图像中一切对象,让 全球 CV 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公司如何评价 SAM 对于 CV 技术 发展的影响?
A:SAM 模型优秀的图像分割能力将对
机器视觉产业造成深 远影响。SAM 具备“零样本”或者“少样本”泛化能力,可类比 ChatGPT 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和突破,有望颠覆传统的 CV 发展路 径;尤其是其开源的背景下,有望大幅提升产业应用生态。同时, SAM 模型以视频和图像识别为方向,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大语 言模型,多模态 AI 融合发展可期。
3. Q:公司是否有大模型相关的技术?
A:首先,公司有获得中科院资源支持的先天优势,与中科 院内拥有强算力、大模型的单位和企业有建立紧密合作的条件 与基础,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公司可以和他们共同探讨未来 生成式、通用的大模型的合作和落地,也不排除后续会与国内科技大厂建立合作。 其次,公司的 AI 算法和行业应用能力在国家队里是顶尖的, 掌握多个行业应用的优质数据资源。由于公司深耕数字会议、烟 草、油气、特种印刷等多个行业数十年,具备“行业专家+技术 专家”的双重优势以及较高的行业地位。公司累积的大量的、高 质量的行业知识和数据可以与大模型在落地具体行业应用方面 起到关键作用。
4. Q:除了 CV,公司有在 NLP、多模态领域的技术和布局 吗?
A:公司基于面向党政机关的数字办公业务需要,多年前就 开始自主研发 NLP 技术,能够实现关键字提取、知识图谱构建文本比对和文本自动生成功能,目前应用于智慧人大平台中的 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常委会速录简报系统、电子阅文系统、提案 管理系统、社情民意管理系统等产品。 公司的 CV 技术本身就具备通用性,从最早的电子选举系统, 到烟叶、卷烟、印钞的质量检测,再到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锂 电池薄膜检测、油气管线
无人机智能巡检等,都是通用高速机器 视觉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公司牵头与
中科曙光、中科微等单位联合研发面向多模态 边缘云计算平台,应用于 AI 创天府项目,突破多源数据融合处 理、智能驾驶、无人平台集群协调控制、仿生智能感知算法、
5G 车规级应用等关键技术。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关注来自海外的技 术变革,不排除后续会加大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投入。
5.Q:通用大模型对公司业务会带来哪些积极变化?会否带 来收入的增长、或者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A:如果未来大模型与行业的应用结合发展到成熟阶段后, 在业务方面,公司将可以充分发挥在前沿技术研发上的实力,在 同业公司中保持领先的优势,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并拓展到多个 行业,例如 NLP 大模型可以和公司智慧人大平台产品的电子阅 文、会议速录简报等功能结合;CV 大模型可以和公司现有的工 业智能检测系统结合,多模态大模型(例如图文音)也可以和公司的数字会议整体方案、智慧工厂整体方案、智能远程诊疗方案 相融合,此外还可以拓展到智慧教育、
智慧城市领域的融合。 在降本方面,如果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模型建立起来,就能解 决几个行业业务的技术升级问题,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6.Q: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哪些?
A: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中央及国家机关、各省市政府机构, 人大、政协、统计、环保、旅游、教育、交通等政府部门及公检 法和部队等机构,国内众多能源、制造、
烟草等大中型国有企业,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和泰国、印尼等各国央行及金融机构等等。我们与国内优质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5 年以上客户占比 34.5%,用户粘性较强,形成了向全国辐射的国内营销及服务网 络,与 IT 业界头部企业广泛合作,建立起较广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