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难道谷歌微软苹果是靠游戏成为科技龙头吗?

23-04-14 10:48 792次浏览
markcus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科技股成为今年主线后,各种公司过来蹭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的热点,一些卖方研究员推出各种Ai+概念,特别是游戏公司,最没有道德的上市公司,而这些卖方研究员在一个月前还在狂推各种新能源,什么钙钛矿,什么钠电池

特别鄙视这类卖方,毫无前瞻性的研究 $三六零(sh601360)$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markcus

23-05-09 13:53

0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安全,360承担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万亿市值牛股
markcus

23-05-05 13:23

0
投资不看产业趋势,只看所谓的pe,注定迷茫在投资的大海
markcus

23-05-05 10:34

0
创业板指数真是崩溃,新能源塌方,蔚晓理,三家必有一家两年内关门
markcus

23-05-05 09:39

0
世界格局两极化,大国的财富主要来源是数字经济,美孚石油对中国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微软,谷歌,苹果英伟达,因特尔等科技公司对中国有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要抓住数字经济的财富机会
markcus

23-04-28 09:49

0
现在有些人吐槽国内企业家争相开发大模型,我觉得这个是好事情,说明我们企业家对新技术非常渴望,日本的30年没落就是没有抓住新的技术革新浪潮机会,靠老的那些企业天花板就在那里了
markcus

23-04-28 09:45

0
今天参考标的是 000977 ,只有它表现强,只要不跌停低开高走,整个科技股情绪波动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markcus

23-04-28 04:26

0
我们人类社会完全是靠技术推动发展的,对任何突破性的技术,对投资者来说都应该高度重视,你如果这波没有重视,只能说你的投资敏感性是不强的,虽然最近科技股调整很多人冷嘲热讽的,投资需要靠深度思考和专注度以及耐心,投资每时每刻都是考验,不光是跌的时候
markcus

23-04-27 11:13

0
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股调整了30%的,基本进入震荡期,5月中旬以后这些真正的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股的表现时期
markcus

23-04-24 10:36

0
以“ 互联网 +安全”为底色的360,正在通过大模型带来的新机会,不断突破自身舒适区,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也在不断的产品实践中兑现为商业价值。

如果从 2022 年11月 chatGPT 推入市场算起,生成式 人工智能 ( AIGC )站上舞台中央至今也不过半年的时间。
在这半年内,无论是海外的 微软 、谷歌、BuzzFeed等,还是国内的百度、阿里、商汤、360等,AIGC领域中众多企业接连曝出的重磅市场动作,让这个“变化几乎能用天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赛道一时间好不热闹。
4月21日, 三六零 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公司代码: 601360 )发布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尽管从营收、盈利等核心财务指标来看,这份财报并不能称得上亮眼。但好在以“互联网+安全”为底色的360,正在通过大模型带来的新机会。
站在AI浪潮下,如何在发展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实现“飞行中燃动新的增长引擎”,成为事关360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主营业务一降一升
根据财报内容,2022年全年,360录得营业收入95.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出现亏损。
从收入结构来看,构成360营收的两大主营业务分别为“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服务”和“安全及其他业务”,具体来看表现为一降一升。
作为扛起360营收“大旗”的主力,“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服务”期内共实现收入57.9亿元,同比下滑21.8%。其中,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收入为47.1亿,同比下降25.3%,以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为10.8亿元,同比下降2.0%。
而导致“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服务”出现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与互联网广告市场流量分布更加多元化,竞争程度持续加剧有关。另一方面,广告业务是典型的顺周期业务,外部宏观环境整体疲软严重拖拽该业务收入。
第三方行研数据同样也能说明问题。根据 中关村 互动营销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国内互联网广告的行业规模为508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6.4%。并且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服务”有所下滑,但该业务依然持续为360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和经营利润,这也是支撑公司不断加码安全业务,快速扩大领先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的动力引擎。
正因如此,被360重点押注、且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安全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7.9亿,同比增长29.7%,毛利率也高达55.6%。特别是,该业务板块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至两成左右,有效改善了公司的收入结构。
安全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印证了一点:通过“云端安全大脑”和“核心安全大脑”等产品及服务,360实现了安全业务客户数量的提升,并完成了关键客户的全覆盖。自数年前起在此布局的战略安排,已进入到真正的价值释放阶段。
财报显示,360共计完成与近2000家客户的新签合约,累计客户覆盖率超过90%中央部委、80%央企、95%大型金融机构和100%运营商,并与上百万家中小企业开展了 网络安全 等方面的合作。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360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3.14亿元,在营收中占比高达34.8%,同比维持了过往的高增幅。过去17年里,360在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累计投入已高达230亿元以上。可以看出,重视研发不仅是产品服务迭代的动力,同时也是360安身立命并尝试突围之根本。
瞄准大模型
从AIGC到chatGPT,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厂商已经从 AI模型 层卷到了应用层。其显著例证在于,国内已经发布的百度文心一言,以及阿里的通义千问,两家大厂同时还表示将对合作伙伴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接入不同的APP生态之中。
这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观点和对360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
周鸿祎表示,360在未来更要全方位调动资源践行“两翼齐飞”战略,一方面自研360GPT,造“发动机”,另一方面做大场景优势,加速“360智脑”落地进程。同时他还要求公司每一位员工、每个产品和业务都要全面拥抱AI。
不可否认,数字化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石。在搜索引擎、游戏、社交、电商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化同样会在这些行业中先行发生——基于天然数据优势的搜索引擎,早在微软的NewBing的内测中被率先重塑。

于这个角度而言,这或许也是周鸿祎口中“这场赛跑一上场360就领先了一个身位”这句话背后的逻辑。
其一,安全是大模型能力稳定输出的前置条件,AI与安全必将深度融合。虽然近期有关部门已经对此出台相关政策,但想要在技术层面具体夯实,仍然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厂商来落地完成。
360安全 大数据 的获取入口丰富且多元,3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360搜索、360杀毒等各类安全产品均是重要载体。360数字安全集团基于公司在安全领域的积累,构建以“看见+处置”为核心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输出差异化服务方案。
此外,360的AI安全实验室,所开发的AI框架安全监测平台,已累计发现Tensorflow、Caffe、PyTorch等主流机器学框架的漏洞200多个,其中提交给谷歌Tensorflow的漏洞数98个,包括24个高危、严重漏洞,在全球各大厂商中排名第一。
其二,与微软、百度等厂商类似,360在AI大模型的投入绝非半路出家。作为国内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厂商,360在数据获取和清洗、人工知识训练和场景等大语言模型核心要素上,已积累沉淀多年。
诸如在协同办公领域,360拥有产品苏打办公,主打简约高效,核心功能包含PDF的阅读、转换、合并拆分,以及图表识别文字、图片转PDF等。而在内部办公 软件 “推推”上,360已经上线类chatGPT 机器人 助手MasterYoda,同样旨在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与Microsoft 365 Copilot形成对标。
正如周鸿祎在财报披露同一天向全员发出的一封内部信中所说的那样:360在大模型上的探索不准备为用户提供“满汉全席”,而是聚焦用户刚需与自身的优势场景,进行重点深耕和突破。
业务“转守为攻”,360迎来价值重估?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重研发”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其实也是“嚼着 玻璃 仰望星空”极为磨炼性子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过程中不仅涉及到高昂的现实成本,还有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匹配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认知下,360看待技术创新的态度一直都是十分严谨且低调的,这可能也是过去几年来市场没有看到360太多声量的原因。
尽管在过去几年当中,360也经历了几次“业绩杀”和“估值杀”,但从360高调宣布全力进军大模型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来看,一旦相关产品服务研发成功,加上安全业务转型成功,360势必将迎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结合 中信证券 2022年年中发布的《大模型驱动AI产业加速发展 黄金 十年投资周期开启》研报,根据预判,随着 AI芯片 、算力设施、数据等基础要素的不断完善,以及大模型带来的问题泛化求解能力的大幅提升,应用层爆发式发展的节点正在加速靠近。
这不止对360,对国内外各大人工智能企业都是一种空前的时代利好。
价值回归需要耐心,作为 信息安全 、搜索引擎、政企服务等领域中的重要商业机构,如今360的业务版图已在“自建+投资”双线并举下不断外扩,未来随着AI技术在各种服务中得深化,这或将为360创造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只不过未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markcus

23-04-24 10:10

0
从产业发展的周期来看,一个行业进入过剩产能,并且去产能的阶段,二级市场是毫无投资价值,比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大家觉得好像跌很多了,其实这里在去产能过程中蕴含很多不可知的风险,还可以跌更多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