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分析了近几年的大妖,基本都是政策或者事件驱动,基本面逻辑非常强,驱动着各种资金进场推升股价,而纯粹的短炒情绪标(短线连板或者龙头),基本很快从哪来回哪去。在连板高度压制,市场的股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需要更注重逻辑和基本面,看清大势的情况下,才有底气利用各种手法做短线的套利。
[淘股吧]关于
人工智能,事后(现在也许是事中)看,路线很清晰,分析晚了点,也算是给自己这段时间的迷茫给个交代。时间方面,春节后第一天启动的题材,时间卡的好,会是一个大题材,后面每年都得重视,类似于去年的基建。逻辑上,很多年的积累,
人工智能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确实可以看做一个大题材,加上现在自媒体的普及,基本已经深入人心了。基本面方面,人工智能的核心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算力、数据、算法、应用,下面逐项分解看看机会。
1、算力:人工智能算法主要依赖GPU运行,目前
英伟达和AMD市占率前2,市场目前炒作的算力方面也是Ai服务器出货量靠前的浪潮、华为、曙光。
数据中心的运营方表现反而一般,主要是因为大的通用型数据和算法的训练,需要巨量的服务器和资金,小公司基本做不了,而超大型公司一般倾向于自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运营方面向的主要是中小型面向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计算。所以这里利好的主要是AI服务器厂商,及核心的GPU供货商,目前GPU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国产替代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英伟达的市占率,主流AI算法框架大部分使用了英伟达的指令集,软件还涉及生态的问题,重新造轮子比单纯的替代硬件难多了(这也是操作系统替代比CPU难得的多的原因,大部分不是技术问题)。 但为了不在一个新起来的领域再被卡几十年脖子,这里的替代应该是必须的,所以国产GPU能兼容现有指令集(很多算法框架生态是开源的,并且OpenAI、MindSpore等生态国内厂商实际都有参与,软件问题不大),不会被卡的硬件也许是后面延伸炒作的核心。
2、数据:这个分通用型大模型数据,以及面向行业的特定数据,感觉不好炒作,更多的要结合行业应用去分析。
3、算法:大的框架基本不会重复造轮子,现有开源的基础上集成修修改改,满足自己行业需求就可以了,部分特定场景部分厂商需要特定的算法,那就是自研,但自研的结果最终也是为了应用,同样看应用就行了。
4、应用:这个可能是后面持续有消息刺激,炒作时间拉的比较长的方面了。主要考虑的点是某个厂商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能颠覆行业的格局,面向C端最佳,最能快速爆发,类似于TWS一样,To B的对消费者来说发散的热度有限,难以驱动所有人的做多热情。目前炒作的360,实际的预期是,做出来了会颠覆国内搜索引擎的格局,分出来
百度的蛋糕,这是巨量的增长,后面可能还有消息刺激,看具体的结构了。
目前来说,主要聚焦于炒作算力,类似
新能源车最终锂矿走的最高一样,无论谁要搞人工智能,都需要大算力这个底座,这是明牌,炒作就看实际,踏好节奏就好;后期的炒作要关注相关的新闻,事件,以特定领域爆发性的应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