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交易漫谈

22-12-29 11:19 10076次浏览
央财孤独作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开个帖子,写点基础知识和交易感想。
本贴不回复任何咨询股票的信息,我本领没那么大,很多事情看不清楚,问了我也是白问。
也不用黑我,我还没那么有名气,黑我相当于浪费时间收获又很少。
可以打赏,大小不限,别冲动,冲动是魔鬼。
打开淘股吧APP
25
评论(27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央财孤独作手

23-05-12 10:51

2
看好银行。
有空会写一下资本的自由流动问题。
自由流动会带来供需的不平衡,所以在短期,银行启动了一下就被拖下水了。
在短时间内很快会有修复,拭目以待!
Dartaglot

23-05-03 20:38

1
流行文化易学易懂易用易传播…
央财孤独作手

23-05-03 15:49

3
为什么流行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共鸣?
互联网上一个大v,关于高考的看法,最典型的是关于对当下大学专业的分类。比如将市场营销、管理学、生物学等列为比较垃圾的专业。这些观点颇为流行。写这个短文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想纠正一些看法。
市场营销、管理学、生物学等进入中国已经若干年了,除了专业开始的时候引起追崇以外,现在确实像看到的那样不行了,但它们是最好与最前沿的学科。
生物学,世界前10 的排名全是美国的大学,美国人错了?显然不是,美国人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不适应从2018 年开始,到现在也没结束,2028年估计也不会结束,影响能持续30年。市场营销和管理学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可以搜索阅读一下。
这样的问题值得反思。
知道和做到隔了很多层次。如何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很多人为之努力,但方向是明确的。
我不喜欢老年人的说教,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不说不做,年纪大的时候乱说,但自己却正在走了这样的一条路。
芸芸众生,盖相类于此矣!
大改头

23-04-04 14:14

0
老师,为啥注册制后连板模式不行了?限价造成情绪的隔断是指2%那个吗?
央财孤独作手

23-04-04 12:00

4
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你从机构的角度看,360 越高越买能带来市值的稳定,至于能给出多大的价值投资回报,你能还是机构能看到2-3年以后的事情?从来都是概率的事件。
MACD之类的指标。指标是一种算法规则,这个算法规则应该来说全世界都通用。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他们符合大概率事件。但在中国的市场,t+1和t+0 不同,同样涨跌幅也不同,需要对这类指标的认知进行调整,但差异不会很大,一天的时间。
现在市场的指标应用越来越和原始指标的设置一致了。不用去幻想连扳的模式,即使注册制实施以后。
近段时间市场的交易模式代表了交易模式的改变,它取决于限价所造成的情绪隔断。
目前看只有一种模式还在继续,就是顶一字板,但会随着第二天的低溢价而被淘汰。
央财孤独作手

23-04-04 11:48

10
如何纠错
不管是连扳模式还是走出趋势股的模式,其成本结论都是持筹成本越来越高。这一点不管从5日线还是10日线上都可以观察出来。交易人员通常犯得错误是卖出了然后不敢买进。
一个跟随市场的动态思维就是放下自我,跟随市场的选择。不要说“哭晕在厕所”之类的不成熟话语。只能认为你在马桶上交易股票了。
不交易的时间在想什么?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没有放下自己而主观的认为股票到了涨到了或者跌倒了尽头。止盈的原则是我不想再买了,不贪婪也不羡慕,心静如水。止损的规则是,没按照自己想法走,砍掉,对过去买入行为的纠错。并对自己的行为反思,止损规则执行不好的原因在于等等看。
其实,卖掉再买入才符合成本越来越高的规则。
央财孤独作手

23-03-28 00:18

5
为什么要有概率思维?
在经济学学xi过程中,数学里最难的是线性代数,很多人不这样认为。可以说,如果没有空间思维的人,从研究生培养角度看,基本上就是到头了,不适合做学问。
微积分和概率处于可认知与可想象空间,只是复杂,还可以接受。而线代几乎就是不可以描述的,只能是学通了,然后就突然明白了。
回到股票:
任何一种交易在可描述方案中就是过程控制,分散投资也好,k线组合也好,都是做大概率的事件,只要处于控制中,盈利与亏损都可以接受,没有人能交易成功率达到100%,我们只需要做到盈亏不喜不悲,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不管好坏明天需要继续。
线代的思维不是这样的思维。
我们可以观察一周内涨停的股票同花顺内很好实现,这一周涨幅靠前的股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k线组合达到我们看到的涨幅空间?线性组合
很重要的思维是他们涨到了这样的空间,这样的涨幅不以我们以前的思维涨到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的?这就是我说线代很难的原因,因为你需要重新定义空间,看出线性组合。
我们很顽固的思维在于我们认为它不会,但它真的会。
前面说的我不用tiktok或者头条,或者也不怎么看微信,但不表明他们在更多的人中应用,不表明他们不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知道它们来了,有存在的空间,就有套利可能。
世界因为我而存在,世界也不会因我的认知达不到而不存在。一句话叫做:且行且珍惜。
大改头

23-03-27 17:08

0
老师好,不知道该选哪个,哪个又是最强
大帅啊真帅

23-03-27 16:08

0
老师好久不见
央财孤独作手

23-03-27 16:02

4
接着上述的话题。
我自己的笔记本或者手机中,从不装载头条或者抖音之类的软件,微信也很少看,经常看到一堆的聊天记录,看完了发现也和我无关,惯了就好。
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是数据局的成立、tiktok 以及gpt的话题。这里面有两个逻辑是成立的。1、先有行为还是先有数据,即使数据能够推导出行为,也是大概率事件而已。2、机器学确实很厉害,我的一个朋友在做知识图谱,不管多好的课程,在他那里成本大概是500元以内,然后就是完全的语音和机器合成。也就是,如果你想学的话,已经不需要多少学费了,ai 的很便宜。这个确实比较可怕,成本极低,也不需要人工。
和职业有关,我所观察的结果是,同样的学生为什么走了不同的道路?这和平台的提供有关系吗?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