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聚力最新消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12日发布的消费风险提示中指出:“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宣称“抗菌抗病毒”非医用
口罩,一般通过共混、喷涂等方式添加各类抗菌剂,主要添加物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季铵盐、铜离子/氧化铜、
中药提取物等”、“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开展充分研究和验证。在安全性方面,应对口罩抗菌剂脱落导致的对正常人群长期吸入的风险进行评估”、“该类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的是传统抗病毒抗菌面料所共有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抗菌剂脱落并进入人体。要知道,传统抗菌剂固然能够抗菌抗病毒,但是其本身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潜在危害,不论是被人长期吸入,还是沉积在人的皮肤上,都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据报道,2011年韩国发生了震惊一时的抗菌剂杀人事件,事件的源头为韩国民众将抗菌剂加入到空气加湿器中,在加湿的同时进行消毒;结果抗菌剂却因此大量进入人体,严重损害肺部,造成不可逆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这种细支气管炎对肺部来说是致命的。相关报道显示,从1994年到2011年,韩国因为抗菌剂受到身体损伤的估算为67万人,其中鼻炎症状约有34万人,肺病症状约有20万人,皮肤病症状约有16万人,哮喘症状约有14万人。实际接受治疗的人数有55万人,其中死亡人数有1.4万左右。虽然官方登记的人数只有1553人,实际死亡数却是这个数字的10倍。
2013年11月,美国法院对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指控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纺织品使用抗菌纳米银一案进行了审理。最终法院裁定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使用纳米银的行为不当,要求发回重新评估,并限制公开宣传把抗菌纳米银使用在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上。其原因也是因为在这类传统抗菌面料中,纳米银会不断释放出来,如果被人体吸收,可能会无法排出体外,长期累积威胁人体健康。无独有偶,纳米银自2009年来一直未被欧盟REACH通过批准。
由此可见,释放性(溢出性)的传统抗菌面料有可能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伤害,跟它们对人体的保护相比,还真不一定哪个影响更大。抗病毒口罩直接面对人的口鼻,一旦有抗菌剂脱落,很容易进入人体,比空气加湿器里的抗菌剂进入人体更直接,无怪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为此专门出一个消费警示!
电子束接枝抗病毒面料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痛点研发,它不采用共混、喷涂方式,也不采取离子释放的方式杀灭病毒,属于非释放型纯物理消毒。通过电子束接枝工艺,实现了纺织品纤维大分子与抗病毒单体间共价键结合,变成了一个牢不可分的整体。经水洗300次,有效性仍在96%以上(国家标准FZ/T 73023-2006中规定最高标准的AAA级抗菌纺织品,经水洗50次后,有效性在60%-80%以上。传统抗菌面料技术与电子束接枝技术的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可见其杀毒剂是何其难以脱落。经权威机构检测,电子束接枝抗病毒面料的抑菌圈为0,也可以反映出这一技术的非释放(非溢出)特点。
因此,电子束接枝抗病毒面料不会产生口罩抗菌剂脱落的情况,安全性方面与传统的抗菌面料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是适合制备抗病毒口罩的理想技术。
附上安奈兔照片
$安奈儿(sz00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