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关键赛道 多地明确2023年
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彭思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23-02-03 06:33
数字经济成为多地2023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多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浙江、重庆、
西藏、
海南等地明确了2023年
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抢占
人工智能、
元宇宙、数字消费、数字文化等赛道成为多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任务。
业内人士称,多地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数字经济成为地方政府今年乃至未来五年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机遇。
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表现亮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多地数字经济增加值破万亿元大关。2022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
湖北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4万亿元;湖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5万亿元;安徽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数字经济产业。贵州省加快发展
大数据产业,贵阳
大数据科创城引进企业超400家。上海市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2022年率先建成
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城市。
前沿技术备受关注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业态。在安徽,联想合肥生产基地(简称“联宝科技”)是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和制造“灯塔工厂”。联宝科技CEO丁晓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联宝科技每天需处理8000笔客户订单,且80%属于单笔小于5台的定制化订单。通过智能化手段,生产效率提升45%,原来耗时6小时的人工排产作业在智能排产模式下耗时仅1.5分钟。
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智能化改造,成为多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抓手。2022年,江苏省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改造,1万家完成改造任务,新增国家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
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9家;河南省
5G基站总数超过15万个,新增智能工厂185个、上云企业3.6万家。
元宇宙、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地方两会上备受关注。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
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6G技术研发,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贵州省提出未来五年培育
区块链、北斗应用、人工智能、
信创、数据清洗加工等新兴数字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0%。江苏省提出做强做优“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积极发展
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产业。
此外,山西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浙江省未来五年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四大片区联动发展,确保实现数字贸易额4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