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一枚,初步研究基本面,只收集到这些资料,很多资料都具有一定门槛,以下资料本人只做记录备用,不具备投资建议。
$华生科技(sh605180)$华生科技 :
薄膜电容器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可广泛应用于
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 发电、风能发电、电力机车、家用电器、智能电网等领域。
电容薄膜十年一周期,过去五年,国内几无新增产能投放。
新能源产业需求景气度高,超薄薄膜存在供给缺口。新能源产业风能、
光伏、新能源车用薄膜主要集中在2-4微米,而普通的薄膜为6-8微米。近年来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以及光伏和
风电装机量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超薄型电容薄膜需求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新能源用超薄薄膜生产商设备供应不足,中国厂商设备主要从德国采购,设备交期时间较长、新建产线投产周期较长,因此国内超薄薄膜市场存在供给缺口,且主要由国外公司供给。
同时,超薄电容薄膜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扩产周期长达2—3年,2023年才会有新产能投放,预计超薄电容薄膜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3微米及以下超薄薄膜价格看涨
公告显示,本次投资项目整体建设周期预计3年,拟新增用地66亩,购置2条国际领先的进口超薄特种电容薄膜生产线,配套分切机、打包机、空压机、
天然气锅炉等辅助生产设备,主要生产3微米及以下超薄特种电容薄膜产品,形成年产5,700吨新能源超薄特种电容薄膜的生产能力。
在国内,
铜峰电子 、
大东南 和
东材科技 ,是国内少数可以量产超薄电容薄膜的上市企业。
新能源产业用膜主要集中在2.0-4.0um之间,其中风电用膜主要集中在3.0-4.0um;车用薄膜主要集中在2.0-2.9um,相对于普通6.0-8.0um产品来说同一时间段产能缩减一半以上,总产量下降明显,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目前,国内能够做3um及以下超薄薄膜的厂商有限。BOPP电容膜生产线全部依赖进口,国内BOPP电工膜的设备供应商主要有德国的
布鲁克 纳(Brueckner)、多尼尔(Dornier),和法国的DMT。设备厂商能够生产拉膜设备的产线数目较为固定,当前订单都在排队中,导致扩产周期长达2~3年。以铜峰电子计划投资2条超薄BOPP薄膜产线为例,建设期长达5.5年。
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超薄电容膜价格看涨。根据测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3um及以下BOPP膜的需求,2021年约为0.8万吨,2025年将增长至2.3万吨;风光储带来的3~5umBOPP膜的需求,2021年约为1.0万吨,2025年将增长至1.9万吨。2023年开始行业才会有少量新增产能投放。因此,预计未来超薄电容薄膜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3um及以下超薄薄膜价格看涨。
新能源汽车3um及以下BOPP膜需求:2.3w-0.8w=1.5w吨
风光储带来的3~5umBOPP膜的需求 :1.9w-1w=0.9w吨
公告显示,本次投资项目整体建设周期预计3年,拟新增用地66亩,购置2条国际领先的进口超薄特种电容薄膜生产线,配套分切机、打包机、空压机、天然气锅炉等辅助生产设备,主要生产3微米及以下超薄特种电容薄膜产品,形成年产5,700吨新能源超薄特种电容薄膜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