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今日霜降

22-10-23 10:11 277次浏览
等风送来钱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降是指初霜,《二十四节气解》载: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传统俗

迎霜降。

《浙江志书》记载,富阳 县「霜降前一日,县令命捕职查点民壮保甲,扬兵大道,民多往观,谓之迎霜降。至日,县令诣演武场,亲阅操演校射,以行赏罚」。

相传清代以前,江苏常州府武进县的教场演武厅旁的旗纛(音「道」)庙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祓除不祥、天下太平。
清代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在演武厅迎接巡视的帝王。祭祀完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百姓观者如潮。

祭旗神。

霜降时节有祭旗神的俗。
祭旗神中有一项不可缺少的骑术表演,这一天骑兵会在马背上进行各种各样惊险的骑术表演。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江苏仪征人厉秀芳(字惕斋,1794—1867)在《真州竹枝词引》中是这样说的:「霜降节祀旗纛神,游府率其属,枯盔贯铠,刀矛雪亮,旗帜鲜明。往来于道,谓之『迎霜降』。尝见由南城墙上,而东而北下至教场,军容甚肃……」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赏菊赏枫。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霜降后也是赏枫的好时节。
枫叶遭霜侵后叶子更加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武。

阴历九月万物凋零,天气萧森,是杀伐的象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记载:「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自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缮五兵,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秋猎。

古时秋猎常在此时进行。概木叶尽落,鸟兽不易躲藏,山泽路径也容易辨认,非常适宜打猎。过去,年轻力壮的人,常带着猎具和鹰犬,大举狩猎。林深木茂的地方,不论平原还是山谷,可以圈定一处,称之为围场。狩猎者人数可多可少,但均分成两翼,由远而近,渐渐逼近,合围猎物。

斗鹌鹑。

明末清初陆启浤写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方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唐、宋时期赛鹑在皇宫和民间都非常盛行。据《唐外史》载,西凉地区经过驯化,进贡给唐明皇的鹌鹑,可以随金鼓的节奏而争斗。宋徽宗更喜欢饲养好斗的鹌鹑,以供取乐。后来曾有《鹌鹑谱》总结养鹌鹑的经验。到了明、清年间,斗鹑已成了达官贵人的一种赌博方式。

吃柿子。

霜降时节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俗。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俗。此时天气转寒,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有些地方则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到了冬天嘴唇就不会干裂。

送芋鬼。

在广东佛山高明地区,霜降有「送芋鬼」的俗。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煨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称为「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民间禁忌

忌不见霜。
云南谚语说:「霜降无霜,碓头没糠。」霜降无霜,来年可能闹饥荒。在江苏太仓一带,则有「霜降见霜,米烂陈仓」之说,意思是霜降日见霜,来年就会是个丰收年,米多得都烂在仓库里。若未到霜降而下霜,稻谷收成受到影响,米价就高,有谚语说:「未霜见霜,卖米人人像霸王。」彝族则忌霜降日用牛犁田,认为会导致草枯。

忌刮风。
东北地区在霜降这一天是禁忌刮风的,人们认为要是在这一天刮风,接下来的气温会非常冷,猪会被冻死。在这一天人们会专门举行一个盛会,让这个时节热闹起来,让人们忘记寒冷。在霜降当天晚上,每家每户都会拿上自家的特产来到广阔的田野之上,在田野里摆上桌椅,在田野中间堆上柴火,大家围着火堆尽情歌唱。人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温暖大地,让接下来的冬天可以暖暖地度过,希望牲畜可以平安过冬。

饮食养生

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等。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饮食调养。白果萝卜粥可固肾补肺,止咳平喘。清蒸人参鸡具有滋补肾阴、补血益气的功效。也可用花生米大枣烧猪蹄,同样具有以上功效。

进补。

民间有先「补重阳」后「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古人秋天吃羊肉和兔肉进补。因此,民间就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吃干果、水果。

秋吃板栗正当时,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