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老师清华大学讲 “养家心法概论” 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里面养家老师说研究佛经的时候看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开始悟道,思考股市的本质,从而总结出一套情绪理论战法,后来在淘股吧布道,后人总结,形成了流传甚广的 “养家心法”。
佛经是真的可以启迪智慧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 《心经》,是唐代玄奘法师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作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全经只有一卷,属于《大品般若经》600 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是该经文的标目,也是这部经的所解之惑。
《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却意义深远,对于启迪智慧,悟道,涅槃具有非凡的意义。
截取前后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说的是色、受、想、行、识在本质上是“空”,“不异空”就是“与空无异”。换而言之,“空”是“五蕴”的本质,而“五蕴”是“空”的外在表现。“五蕴”与“空”相即相生,互不可离。
佛经博大精深,我就不献丑来解读了,主要是想从炒股的角度来理解一下。
实质上,心经讲的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哲思,色和空本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是本一不二的。股市的涨跌究其本质充满了 逻辑,技术,情绪,资金,政策消息等各方面的因素,但其表现仅仅是在当时的条件氛围之下而产生的。没有这个条件,一切又何从谈起呢?
我想养家老师正是从《心经》中认知到事物空无的本质,从而开启了悟道成神之路,一路开挂晋级为一代宗师。
佛经主导的是空,当并不是无,是教我们正确的认知事物:
正确的认知层有四从:
边见有二,去二归一,如实观照,缘起性空
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股市行情时,读盘能力往往因为认知和经验的不足,容易掉入“我执” 之中,同时受到心理因素,诸如 “前景理论”、“亏损延误”、“近期效应” 等等,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该出手不敢出手,该卖又执迷不悟。
真正做到如实观照,很难!
因为我们懂的东西实在是有限,每一次可能类似,但又不一样,要总结资本市场永恒的不变和变,需要渐渐的修行。
真正不变的东西,如养家老师说的,赚钱效应引发的追涨,和亏钱效应引发的杀跌,可能是一千年不变的,但每一次具体如何演绎,是什么原因,有多大的强度,持续时间多久,中间的节奏如何,确实如人类历史发展一样,存在着偶然也存在着必然,如果太过于执着,可能终究是“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
佛家将就一切都是因缘所在,缘起的因,必然有缘灭的果,事物本没有永恒,所以缘起性空,认识到空无,或许有助于我们把握本质,更容易成功。
提到佛经,不得不提《金刚经》。
《金刚经》中广为流传的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意思是如果执着于所见,所执,都是虚妄的,虚假的,要看到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获得真理。
又言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在股市中,总是在追寻各种各样的战法,或技术理论,想有一个思维体系能够当做核武器,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此时已经陷入了我执的境地。
这一次灵验,下一次可能就不灵了。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行了,然后下一回,市场环境一变,又不行了。相信这是大家和我一样的困扰。
所谓的“大道至简”,是先繁后简,要系统学各方面的知识,然后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相应的方式,去修正自己的方法,当然判断适不适用这个方法是重点,判断不了,要么就空仓等待吧,不适合自己就不要硬干了。
毕竟:变才是本质,不着相,不我执,非法
$竞业达(sz003005)$ $国脉科技(sz00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