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每日学贴!2022年8月19日开始

22-08-19 16:35 2024次浏览
至德哥儿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4700多只票了,没法系统的学,太散乱

用这个帖子来记录,也方便自己后面查询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至德哥儿

22-09-21 15:14

0
继续缩量,应该是职业以来,最低的成交量了

老麻子遇到新问题

亏的人都喜怒无常了

说明修炼的还不够
至德哥儿

22-09-20 08:38

0
钠离子专家交流会议纪要(中科海纳)

钠离子电池3个硬碳软碳技术:现在都没有人知道硬碳或者软碳的上限在哪里。软碳这个技术路线,因为我们确实也还是能发现优化的空间,它似乎还没到达上限。硬碳,我们可能也会考虑,就是包括软硬碳相结合。我们还是想发挥我们的特色,就是看看能把它推到实在提升不了的时候再换,起码现在还是逐渐的能看到它有进一步的空间。

Q:我想问一下这几块,我看几家的产业初期都是用那个层状氧化物,那像聚阴离子跟普鲁士蓝路线是不是发展到后面,就是可能1-2年之后也会有机会啊,就这个你怎么看?

A:普鲁士蓝:聚阴离子跟普鲁士蓝这两条路线各有各的问题,比方说普鲁士系列的话,它有一些难以去除的结晶水,这个结晶水会在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和六氟磷酸钠反应产生氢氟酸,然后氢氟酸又会反过来腐蚀电池。第二就是这个材料合成的话,需要用到氰化钠,氰化钠是有毒的,然后合成出来这个材料里面有氰根,那氰根一遇到撞击。那也是有,会放出氰气,那又是有毒的,所以从环保角度上考虑,它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聚阴离子:它主要是的制造工艺大多要用液相法,成本会高一些,然后第二点就是它通常还有钒,钒也是有毒的,也挺贵的。所以现在有家公司要做不含钒的这个聚阴离子,我觉得这是挺好的思路。然后我们内部其实也认为聚阴离子还是有希望能做一做。我们也在做,然后因为聚阴离子的电化学曲线特别像铁离子,非常好和平稳。它的一个超长的平台,然后平均操作电压非常高,能量密度也很高。所以说,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材料。然后包括像法国的一些公司也都在做这个这个东西,所以说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可以做的。你可以看到,去年宁德时代发布的锂电池用的是聚阴离子,但是后面它也不怎么做,也改作成了层状氧化物。

Q:电芯成本:然后我想问一下因为我们马上要进入计划的产业化了?就我们如果看一个中期,就像您说的明年到5-10GW 时的体量,您觉得我们的这个电芯的成本可能会下降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啊?

A:我们希望下降到两毛,就是接近铅酸。

Q:那这是对应多大的产业化规模?

A:我觉得大约10GW的规模。

Q:材料的规模效应下,你就可以把成本往两毛去做,这个把那设备的折旧什么都算上了吧?

A:这个当然没有,这是纯材料成本,再加上折旧等成本,就大概四毛左右。

Q:明白,那您刚说的七个亿的投资,他是我理解是既包括材料,也包括电芯生产,对吧?
A:是的,那肯定是都包含了

Q:我理解是7个亿是包括正负极、电芯还有电解液,对吧?
A:隔膜、铝箔我们都外采,电解液自己搅拌,六氟磷酸钠是外采,配方我们自己做。原材料肯定都是需要外采,我们没有生产大宗化学品的。

Q:户储应用的趋势:明白,然后我想问一下,因为年初那个伊耶斯展,我们也推出了这个户储的产品,而且我看介绍是1万次循环的,就您怎么看钠离子电池未来在户储的发展趋势?
A:我觉得是很好的,因为你可以看到你要提大规模储能,有好多种的技术方案,比如说抽水、飞轮、液流、纳电等。其实前几种很明显没法进入到千家万户当中,因为它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然后那能进到用户里面的,其实就是这种基于摇椅式电池设计的锂电、纳电有希望。而且钠电池又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性能又还不差,安全性高,那其实大家肯定会选便宜的。安全性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要不然放块锂电进去跟放块炸药包一样,这个大家也都很提心吊胆,纳电肯定会相对安全一些

Q:户储规划:明白,户储这块我们明年有规划吗?或者明年什么时候会出货吗?
A:我们争取过年前爬坡完毕,出货也是争取年前初一吧,但是让我们这个是还没定。

Q:明白,到海外可能要做很多产品认证,毕竟我们也是一个新路线。您说的发货是我们认证已经做完了,还是说我们正儿八经的发货,采开始做认证。
A:你除了做认证之外,还要客户的认可,然后给他交付之类的,还是挺麻烦的一件事情,我现在只能保证年前能把这个计划全部生产完,但是至于能不能把它变成产品送到用户手里,这个还不知道。这个努努力吧。

Q:明白,这1GWh年前可以投产对吧?
A:对,放量完毕吧

Q:储能电站情况:我想问一下那个1MWh的储能的电站嘛?想问下这一年来运营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下。
A:效果挺不错,它已经接入当地的微电网了,就是真的用在削峰填谷上,现在还比较的稳定正常,也没有任何问题。

Q:钠离子的优势:就它跟锂电去比,除了成本端下降外,它去做大储,有什么新的特点吗?就这种快充、性能好能体现出来吗?就这种差异化的优势。
A:我们的快充性能是更好的,确实是这样的。有一个误区,大家通常都认为钠离子的半径比锂离子更大,但实际上,一旦将钠离子和锂离子放置到电解液里面,这样一个尺寸趋势反而会相反。就是说,溶剂化的钠离子反而要小于溶剂化的锂离子的半径,所以说它的动力学性能会更好。所以你可以看到,包括像低温快冲,其实都会相对来说更好。这个确实是它的一个大优势。

Q:下游应用排序:今天我最后想问一下就是明年咱们产业也出来了,像我们明年的这些下游,像电两轮车、UPS、户储、大储,您觉得那边纳电能放量的下游的排序大概是怎样?
A:我觉得先是大储,然后再其次是A00,然后最后才是户储和二轮车,大概是这样一个排序。

Q:为啥觉得大储会优先放量?
A:因为大储的利润很高,然后就是它对整个能量密度的要求还好。因为能做大储的竞争对手竞品,比较的单一。说实话我们只要比铁锂的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要低就ok了,其实但你看二轮车,就拿二轮车来讲,它的市场很复杂,竞品太多了,不光有铁锂还有铅酸,甚至还有猛酸锂,对手太多,也就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很复杂。但是大储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事,就是说我们的核心指标现在很有优势,所以说肯定是会有优先做大储。
Q:明白,我看一般锂电的大储都要求6000次的循环,我们的大储产品循环次数是多少?
A:我们能做到5000次,百分之百那个充放电深度5000次。然后80%的sOh。

Q:明白,那我们如果DOD限制在80%,那么循环应该比较容易上七八千,对吧?我能这么理解吗。
A:对,但是能量密度那就更低了。但是也确实在,因为其实在电网的调频过程当中,其实是充放电,快充快放是很经常的事情,所以说确实有可能,它就是一个80%的dod。嗯,所以你说的对,有可能是会更长一点,在实际的应用中。

Q:我听下来就是我们的大储主打市场应该是电网侧,不是发电侧的对吧?就是参与的还是调频调峰的市场对吧。
A:当然,我们也有发电侧,这些我都算上了,当然电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电网的话就是可能规模很大。就是我们这一个计划是可能直接就能把我们消化的差不多,就不会有太多的散量,然后还一直出不去。

Q:专家好,我知道我们们跟华阳成立了合资公司做正负极,那么我想了解的是,正负极都会在那个合资公司里面做吗?
A:就华纳太能吧,两个公司,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Q:但是现在我们各自又在做这个电芯,那您刚比如说您刚讲的这个项目的电芯,它的正负极都是来自于那两个合资公司吗?
A:对啊,就是我们的整体的规划是山西做材料,在安徽做电芯。

Q:那华阳他自己在做一个电芯厂,电芯厂是完全他自己做的吗,我们有没有参与?
A:没有。

Q:但就您讲的,至少我们安徽的这1GW,明年假如5GW,至少这两年的话,这个材料还是山西合资公司来供应?
A:是的,今年肯定就是这样了,今年应该会有大的变化。

Q:安徽厂的股权架构?
A:三峡和我们一起合资,我们应该占了更多吧。安徽公司叫中科海纳XX,我们好像55%。

Q:山西的材料厂,是我们在运营管理?
A:对啊,就是因为他们不不懂技术,那其实技术的输出都是由我们来。

Q:那您说专利是在海纳,那专利就也不在那个合资公司里面,是吗?
A:对,专利更准确的是在中科院。

Q:那这个专利的话,是有一个什么样商业式安排呢?山西材料厂都要用他的专利,这个怎么付费呢?
A:那可能就不会在额外的付费了,但是如果他的那个华纳新能,我估计是肯定要收费了。

Q:我想请教现在咱们大储的客户,他们对电池循环次数要求底线是多少?
A:底线5000次已经算比较底线的吧,5000对应的整体寿命大概是7-8年左右,1天充电两次,然后一年365天,那就是700多次,对吧?还不到十年呢。我是觉得应该得用个十年左右,这个数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再低就真的不适合做大储了。

Q:那如果5000次,是不是它即使到大储的场景,也会相对有一些限制啊?次数有点少,是不是还是只能用到特点的场景里。
A:这个次数,你要用全生命周期去算,其实我们的成本比它便宜一半以下,但是我们的循环次数又不止它的一半。那我觉得就有优势,大不了那我们重新给它换一批,估计他也是愿意的。

Q:你预计后续循环次数还能有多大的一个提升空间?
A:循环次数肯定还是有提升空间,我们现在其实已经,七八千左右的是没问题的,我们在努力两年就能拿出1万次的产品了。

Q:那到1万次的话,这个主要是通过哪方面材料的改进,或者说哪块工艺的改进?
A:主要是电解液和负极的配合。就是电解液回到负极,形成一个SEA膜,通常大家认为这个寿命的变短是这个膜不断的增厚,那我们实际上如果能够调控这层膜很稳定的话就能达到1万次。

Q:就是这块膜增厚的话,其实是在影响寿命的,对吧?
A:对,相当于电阻变大了,极化变大了,容量就越来越少了啊。

Q:明白,就是这块膜一般会用什么样的添加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A:会有,就像那纳otf、纳tfsi、四氟硼酸钠这种具有大阴离子集团,热稳定性比较好、对水分又不那么敏感的东西,跟锂电那套类似。

Q:明白,这块材料是咱们在和电解液厂商联合开发吗?因为您说这两年可能就推出来了,已经进度差不多了,是吧?
A:你是说万次循环的这个产品吗?万次循环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应该是小试阶段,还没到中试,可能还需要可能稳定一下吧。

Q:明白,可能一两年内能把七八千的推出来,万次的可能再稍微晚一点,对吧?
A:万次也就两年吧,不会太晚。

Q:刚才提到单位投资可能接近七个亿,就如果我们把材料这些刨掉呢,就纯买那些设备就什么涂布机哪些,大概设备投资需要多少钱?
A:设备那几块我没细看,可能三点几个亿。

Q:明白,另外您提到正极这块,咱们在行业里是做的比较独特的,也比较领先的。那因为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三元正极材料,他们也发布了很多这种钠离子正极的材料,像容百、当升还有振华,就它们的正极材料,跟咱们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A:除了中科海纳之外,其他用的都是镍级的,只不过掺杂的东西会有略微不同吧。然后,容百他们擅长用工程链之类的去做一些链级的,但我们用的是固相法,这还是有一些差异啊。

Q:所以咱们的工艺路线和他们都不一样,对吧。设备、选型各方面都不一样的?对,可能就是差别会还挺大的。
A:哦,那现在像这种铜基的目前就包括国外的话,其实是只有咱们一家可能掌握了这种量产技术吗?

Q:主要还是因为专利的问题,然后造成可能没有办法,可能有些也说我做铜基的,那可偷着做吧,但是不太可能说,就是直接说我就是铜基的路线,这个应该不太可能。
A:对,那咱们其实在这块的差异化、领先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因为一定要知道纳电是为什么要做?就是我们一定是低成本比高能量密度要更重要一点,所以说就一直在选成本低的路线。

Q:首先还是跟你请教一下咱们和华阳那边合作的情况,我们之前跟华阳那边聊,我感觉他们就是一个出资方和投资人的角色,你看他们之后去做电芯,就咱们长期来看,您怎么看两家公司未来的合作模式?就会不会他们还是继续保持咱们这个二股东的地位,还是咱们之后继续去融资,可能就把他们给稀释掉了?就两家公司的合作,你未来怎么看?
A:我们一开始去选择合作方,我们是特意去选了一些没有在电池技术上深度耕耘的公司,因为我们很怕它在未来能会阅读我们的技术,甚至会吞掉我们,所以我们一直在避免这个事情。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为什么要把材料跟电芯分开,之后我们就是尽量的要争取早日上市,然后这样就能够不用在依附在别人的手下去做材料做电池,即使还是没钱,我们也不会说长期跟它合作,我们也可以找别人,想投我们的人很多,对,我们肯定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Q:专家,您刚才讲咱们这个应用里面讲的也很清楚,就是两轮车这个方面,咱们自己应该也就自己尝试过很多次了,就是咱们可以买一些样车自己是试吗?那这个应用的比较慢,就是主要还是你刚才说的就可能相对产品竞争力的问题,还是说技术上在两轮车这块有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
A:两轮车市场,它的电池竞品特别多,用户的需求是很不一样的,比方说我就想在我家的十公里的范围内开,然后我就想买一个便宜的,那其实铅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铅酸用一段时间不能用了,我还能把这个铅酸卖出去,因为铅酸有个很完善的回收机制,所以说他的成本很低,虽然说我们在电化学性能上全面的碾压铅酸,但是我们的成本不太低,那用户就想要便宜的,然后再加上铅酸的安全性其实也非常好,它就是类似于一个水系电池,那这个就没法比。然后那如果我们想竞争高能量密度的市场,那还前面还有锰酸锂,锰酸锂的电压、能量密度、单次循环都很高,那如果我就想每天都骑五六十公里甚至七八十公里,这种的化,纳电又做不到。纳电就是很难完全赢过某一类的竞品,造成他有点尴尬的局面,所以我认为这个可能会先放一放,因为这个市场被大家分的有点三足鼎立的状态。

Q:跟你请教下,咱们软碳的克容量能到什么水平?
A:克容量接近300吧。

Q:然后像硬碳这块还是比较贵,那咱们国内这么多负极企业,你觉得未来谁会做的比较好?未来的话。在这个国产化趋势的背景下,你觉得哪家企业可能会比较领先?
A:刨除中海海纳,像杉杉、贝特瑞特瑞、璞泰来可能会稍微走的更前面点。其实这三个差不多,但是璞泰来最近在搞植物负极,应该是它会供货给宁德,因为最好的碳,日本那个碳就是用这个生物制作的就是用果壳之类的,我觉得这个靠谱。我觉得钠电池选对前驱体就成功一半了。

Q:明白,还是只有咱们这一家去用这个软碳,如果硬炭国产化之后,可能性价比大家又能接受,可能差别也不是很大吧?
A:对,其实就是因为现在硬炭太贵了,国内的这几个负极厂商又拿不出靠谱的,所以说可能暂时会落后一点。但我相信他们应该能做好,毕竟是做碳的专业户,然后再加上需求又这么广阔。

Q:那咱们这个软碳的相对优势,可能就要被追上来一些。
A:是的,确实是不排除这个可能。

Q:好的,最后再跟你请教一下,你刚才讲了很多添加剂啊,这些是哪家公司在做,是不是多福多做的比较积极?
A:是这样的,刚才提到的那些不是添加剂,都是钠盐,多氟多、天赐都做,主要是多氟多做

Q:成本这块,是材料这一端算起来是三毛钱/wh吗?那如果说按照整体算上这种设备折旧和人工成本的话,出货水平是多少?
A:这个成本应该不到五毛,接近5毛钱,这块相对来说,跟铁锂的七八毛还是比较大优势的。对,因为现在铁锂的成本就78毛,还要再算其它的成本,肯定接近一块钱吧。

Q:刚刚说的材料成本是3毛钱,正极25%,负极百分之十几,单季按3000吨的话,纳正极当中我算只有25000,这个成本有这么低吗?
A:那应该没有25000那么低,我们算的这个Bom成本应该只是原材料的成本,比如说碳酸钠\氧化铜之类的这些东西加起来的成本,那后面我们算到电池出货可能不止五毛钱,可能到六毛到七毛吧,因为生产过程当中还会要耗比较多能源,设备折旧、人工都在里面。

Q:大概我算了一下,如果负极按1300吨来算的话,那负极一吨也要4万多—5万的样子,
A:是的,负极我是明确的知道价格,因为无烟煤的成本就几千块钱,你怎么加工,他也贵不到哪去。

Q:安全性这块,就是有听过一个说法:就是因为层状氧化物其实跟三元的整体的性质比较类似,所以说会不会也跟三元一样会有产气的问题?会影响安全性啊?
A:是这样的,对于安全性这块,我们用了最先进的绝热加速两热仪,然后去研究整个纳电池电芯的热失控的行为,我们对比的是更安全的铁锂电池,然后我们发现纳电安全性要比铁锂还要好,但不代表它不发生热失控。那么这个原因呢?就是跟在最高的时候,可能正级会脱氧导致的。但是任何电池都会产气,包括电解液在高位电压下分解,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Q:对于层状氧化物这个结构本身,这种氧气的释放是不是会更加明显一点?只不过我们纳电这一块我们通过配方调整、电芯的制造去进行一些改善。
A:其实这个没有什么改善,就是因为它天然的就会好。这个要从最底层的化学来看的话,就是因为你可以看到,同样一种组分,含钠的化合物的金格能要比含锂化合物的金格能要高。那比方说我同样一格碳酸钠,碳酸纳,我只是打个比方,碳酸钠可能在2000度下才会分解。意思就是说,所有的含纳的化合物,它的热稳定性就会更好一点,钠的天然安全性就是会更好,然后再包括我们的集流体都用铝箔。锂电的负极用铜箔。然后其实在热失控的高点,包括电压放到零伏短路的时候,铜很容易发生溶解,这个也都是优势吧。

Q:咱们现在电解液的溶剂用的是酯类的还是用是醚类的?
A:我们现在用酯类的,明年会考虑醚类,因为醚类在某些特定的电化学体系中有一些很独特的优势,但是他的最大的bug就是在于它的高电压的稳定性很差。高压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解决了确实是不错。

Q:我挑了几个线上的问题,跟您在最后请教一下:有客户问到华阳的电芯,他们得电芯自己做吗?正负极就全部咱们来供的吗?还是说他们自己也会有其他需要外采啊?
A:这个华大新能的事,我们真的没怎么插手,反正那公司就是他们百分百持股,然后也不知道在做啥。我还问过比我更高层次的,然后他们都不太清楚。听说他也做锂电,所以我是真的也搞不太清楚他到底是要搞搞什么东西。反正是我们没有出技术,也应该也没有出材料给他。

Q:最后一个问题,就有一个客户在线上问,你有没有听说多氟多也在尝试做无烟煤负极啊?
A:我听说他们在做纳电,但是做无烟煤应该不至于。因为无烟煤它们没有专利啊,除非我们授权给他,但是他确实是在做电池。无烟煤应该也是我们买的,其他家绕不开咱们这个专利,这个东西还是挺难绕的
至德哥儿

22-09-17 16:25

0
两个问题

1.中远海控这么高的年收益,为什么股价一直在阴跌?查了很多大佬的文章,大部分的解释是周期之王,现在赚的多不代表以后赚的多,预期已经兑现。还有一些大佬是继续坚持看多中远。我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国家对海运的整理重视程度在下降,从战略上来看,把整个运输侧重点,从海运里面分了一部分,走西出?然后有些资金也意识到这个层面,从然不愿意去长期持有了。--------中吉乌铁路给我的思考

2.基建为什么并没有整体板块的趋势,年初给了这么高的规划标准,个股有表现不错的但是整体上板块并没有给出很好的反馈,对比新能源汽车光伏板块差远了,这是为什么?周末查了一些资料,目前的理解:国内整体的基建已经没有多少大的空间了,该弄的东西这十多二十年,弄的都差不多了。现在的老基建甚至是有一些新基建,都只剩下了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了,可能这也是为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这种的扛把子起不来的原因,只能是板块里选一些市值中等的个股打热度
至德哥儿

22-09-15 20:18

0
核电的消息是昨晚,李总讲的,开盘中核科技佳电股份,硬杠一字,没有绝对的硬逻辑,结局就是当天就被爆

地产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各个城市解除限购、银行利率一降再降,现在就是拼认知了,认为地产能起来的,现在就是分歧就要上车,认为地产起不来的,就不参与。理论上分析,各种数据支撑,然后得到一个结果,自己认为对,那就上

如果说地产的各种信息能支撑,其实现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点,和年前的那一拨地产牛很像。。。

再就是新能源这里怎么看

其实是很没意思,今年一整年,从基建到地产是穿越了下跌周期、接着就是去年超跌的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光伏锂电储能同时在默默发育,然后汽车走完横住,光伏储能光热乱七八糟,一直细挖,挖到热泵,已经是十多年的玩意了,那时候我知道已经是末端了,但是不凑巧,那个时候刚把一些问题想明白,还是想尝试一下,干了几下,其实买的不错的,但是卖的犹豫了。导致了一波10-20个点的回撤。。

不过越来越清晰了

认知+优质的选股+合理的仓控

学虽然慢,但是不会停
至德哥儿

22-09-15 10:23

0
我的学能力,太差了,截止到这一轮周期结束,用了一年的时间,才体会到所谓的情绪周期、题材周期

散户爱梭哈
至德哥儿

22-09-15 10:18

0
昨天看上去跌不下去,今天早盘就再杀一通,除了煤炭、地产看不到其他任何一点点有机会的地方。

银行券商,都是徒劳

市场需要外力了
至德哥儿

22-09-06 23:47

0
ITO 靶材是公认的最难制备的电子信息特种陶瓷之一,尤其大尺寸高性能 ITO 靶材的制备技术是《科技日报》报道的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高端 ITO 靶材依赖进口,国产 ITO 靶材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根据立木信息咨询的最新数据,全球高端 ITO 靶材供应商主要为日本能源、东曹和三井矿业等,目前日韩厂商生产的高端 TFT-LCD、触摸屏用 ITO 靶材占据国内 70%的市场份额,本土厂商生产的 ITO 靶材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仅占国内市场 30%的份额。

从产业链来看,ITO靶材行业上游为主要包括氧化铟、氧化锡粉末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等原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集成电路等行业,其中,平板显示器及太阳能电池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根据ITO靶材厂家的基本情况,可将其分为三类:①技术导向型:日矿、三井、三星康宁、北京冶科等。②资源导向型:株冶、华锡、晶联、宁夏中色等。③其他类型:光洋、东曹达(上海)、攀时、725所等。

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提出了平板显示用ITO靶材、平板显示用高纯钼靶材等重点新材料的应用领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自福建的阿石创与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团队联合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历时8年研发,创新发明ITO靶材纳米陶瓷粉体制备、素坯高密度成形、无压氧气氛烧结、大尺寸ITO靶坯绑定等关键技术体系,建立ITO靶材制备新型工艺流程,形成完善的全流程工艺装备体系及控制标准,实现ITO靶材粉末冶金技术的创新应用,项目成果重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ITO靶材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以苏州协鑫100MW钙钛矿组件成本拆分为例,靶材占比37.2%,玻璃及其他封装材料占比仅31.9%。靶材是TCO薄膜沉积的关键,ITO靶材为最佳选择。不论是PVD工艺还是RPD工艺,靶材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相关公司:康达新材(布局ITO靶材)、江丰电子(显示面板)、阿石创(布局光伏)、隆华科技(供货隆基)
至德哥儿

22-09-05 22:21

0
9月5日,欧佩克+代表称,俄罗斯支持欧佩克+减产10万桶/日的计划 

这就是下半年最强主线了

其他的乱七八糟的都可以不用看了
至德哥儿

22-09-05 16:16

0
什么样的题材都不如保命的题材来的直接、来的爆炸

所以周五的卫星,我是判断持续性不够

但是遗憾的是,周五睡过头了,万和的地板没上车

弄的今天就尴尬了

早盘数源科技给了地板价,我想上万和或者是日出东方的车,两边都没有得偿所愿

可能是我这种想法也不对,如果是可持续的大题材,在乎这10多个点吗?

对不对?
至德哥儿

22-09-04 22:40

0
摘录

“煤改电”工程经历4大阶段。北京自2001年起实施“煤改电”工程, 主要指将以煤炭为燃料的传统锅炉更换成以电为主供暖的锅炉、将普通煤锅炉更换为电锅炉。北京“煤改电”工程主要经历 4 大阶段,政策覆盖区域为“北京市核心区-北京市非核心区-北方地区重点城市”: 1)2001-2013年,北京市核心区(东、西城区)“煤改电”工程,累计 完成 26.4万户改造任务;“煤改电”初期方式较为单一,如 2013年北京 市东城区“煤改电”项目规定只能选择蓄能式电采暖方式才能享受优惠。
2)2013-2015年,北京市非核心区(农村地区)“煤改电”工程,累计 完成 160 个试点村小范围改造任务,但由于供暖效果差、消耗电费高而 有所争议; 3)2015-2018年,北京市非核心区(农村地区)“煤改电”工程,累计 完成 400 个村大范围改造任务,抛弃往常“直热式电取暖设备”和“蓄能式电暖器设备”,改用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作为供暖替代设备。 4)2018-2021年,“2+26”个重点城市“煤改电”工程,截止2021年年 底,基本完成《规划》中北方地区整体清洁取暖率 70%的目标。

为何热泵在“煤改电”中渗透率更高?
煤改电的清洁替代方案类型多样,如空气源热泵、储能式电暖器等。 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空气源热泵的渗透率程度明显好于其他采暖形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空气源热泵相较于其他采暖形式综合效益更高,另一个是空气源热泵补贴力度较高。 清洁取暖设备多样化,综合效益方面空气源热泵取胜。目前适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电加热水储能、 太阳能加电辅和蓄能式电暖器。虽然热泵存在运行维护成本高、改造适应能力较弱、初始投资成本较高的弱点,但是在经济性指标上,不论是设备效率、能源价格、运行费用还是费用年值上,热泵的表现都是优于其他类型的清洁取暖技术。

“煤改电”对空气源热泵的补贴力度较大,对需求爆发有推动作用。以 2016 年北京市怀柔区为例,“煤改电”补贴主要分为两类:电价补贴和 设备补贴。对完成煤改电取暖的农村住户,取消阶梯电价,且采暖季 进行电价优惠补贴。在设备补贴方面,空气源热泵按照实际供热面积 每平方米补贴 200 元,最高不超过 24000 元(其中市财政每平方米补贴 100 元,最高不超过12000元);而储能式电暖气按照设备总价80%的标 准给与补贴,最高不超过 7000 元。根据芬尼招股说明书,空气源热泵 采暖的初始投资额在2.1万元左右,即补贴能够覆盖大部分的初始投资 成本,而此前影响人们购买空气源热泵的一大挑战在于初始投资费用 过高,高额补贴能够直接免除消费者的忧虑,所以补贴之下空气源热 泵成为绝佳选择。

综合效益高+补贴力度大导致空气源热泵成为“煤改电”主流选择,行业规模逐渐提升。2016 年北京“煤改电”市场采暖设备中热泵占比处于主导地位,热泵总占比为76.97%。其中空气源热泵占比为75.9%,地 源热泵占比为 1.07%。2016-2017 年煤改电进程最高峰,带来了空气源 热泵快速增长,内销市场规模达到了巅峰值 171.2 亿元。随后,2018 年煤改电增速放缓,空气源热泵销售额有所下滑。但近几年空气源热泵需求逐渐上升,增速有所恢复。2021 年空气源热泵内销市场规模超过 2017 年巅峰值,达到178.5亿元,国内空气源热泵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而欧洲多国自 2020年以来推出了针对热泵的多项补贴政策,我们认为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弱消费者对于空气源热泵初期投资成本较高的忧虑,加速欧洲空气源热泵的渗透。

什么企业在“煤改电”中受益?
由于设备技术壁垒相对不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参与者较多。因此 在单个项目中有多家供应商同时中标,并且中小型企业较多。此外, 我们认为政府主导是各大厂商均有机会的原因之一,由于此次项目的 设备经费主要由政府补贴,政府有动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形成充分竞 争,从而节省一定的补贴开支。此现象或许能够给分析当下欧洲热泵 补贴下哪些玩家将受益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泵与传统空调有何区别?


空气源热泵与传统空调工作原理相同,但方式存在差异。1)制冷工作原理相同:制冷系统原理均采用“逆卡诺循环”,以压缩机为动力,制冷剂为载体,通过等温蒸发、绝热压缩、冷凝、绝热膨胀四个循环过程,实现热量在空气和水之间的转移。

供暖方式存在差异:空气源热泵通过自身供热配合采暖末端实现供暖,空调则通过主动式出热风实现供暖。

零部件核心压缩机存在差异:空调采用普通压缩机,而空气源热泵压缩机主要为带喷气增焓或二级压缩的压缩机。

制冷换热机制不同:空气源热泵属于水循环,利用水换热,而空调属于氟循环,全程使用制冷剂充当媒介。后者的此种循环方式会导致空气干燥, 舒适感较差。

我国热泵市场类型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与废热源热泵等,其中空气源热泵在市场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1)空气源热泵是以室外空气为热 源的热泵机组,是热泵市场中最普遍的热泵形式。市场规模在整个热 泵行业市场中占到 90%,且近几年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 90%左右。2) 地源热泵则以岩土层、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的热泵 机组。目前在国内热泵市场的应用较少,市场份额在 4%-8%左右,并 有下降的趋势,2021 年市场份额仅为4.2%。3)废热源热泵是以各种生 活废热、工业废热等不可再利用的废热作为热源的热泵机组。近几年 市场份额有所上升。

目前热泵在汽车空调中也有所应用。空气源热泵主要应用于热水、供暖与烘干,市场份额方面供暖应用仍处于领先地位。1)热泵供暖应用继续保持较好的内销规模与市场份额, 2021 年市场份额达到 49.7%,接近整体空气源热泵的一半。2)热水应 用相比 2020 年的下滑趋势,2021 年内销有所反弹,但市场份额占比持续下滑。3)空气源热泵烘干在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2021 年增速为 22.2%,市场份额占比也逐年上升。

我国空气源热泵内销三年翻倍,整体市场增速加快。我国空气源热泵 内销规模从 2015-2017 三年时间翻了近三倍,在“煤改电”政策下, 2017 年,空气源热泵规模达到峰值 171.2 亿元。在这之后,空气源热泵规模有所下降,但在 2021年,空气源热泵市场恢复增速,市场规模达 到 178.5 亿元。同时我国热泵整体市场规模在 2017-2021 年这 5 年间呈 上升趋势,2021 年整体市场规模 227.1 亿元,同比增长了 24.8%。

空气源热泵外销同比近翻倍,意大利、德国与澳大利亚同比增长较高。 碳中和政策使国外特别是欧洲市场加大对空气源热泵采暖引用的扶持力度,同时 2021 年国外疫情反复,凸显中国制造端优势,扩大国外热 泵需求。多种因素推动下,2021 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外销同比接近翻倍, 达 93.6%。2021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国前五的国家为意大利、德国、 荷兰、澳大利亚与法国。其中意大利、德国与澳大利亚同比增长较高, 分别为+194.4%/+193.9%/+140.6%。

空气源热泵内销市场,传统白电龙头占优;外销市场,芬尼占优。根据产业在线数据,空气源热泵内外销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其中内销市场传统空调白电龙头海尔、美的、格力市场份额占比较高, 2020 年市场份额分别为 13.1%/10.5%/10.0%,内销格局较为分散。而在外销市场上,芬尼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市占率为 26.6%,美的则为第二, 市占率为 8.5%。芬尼主要凭借其热泵泳池的差异化产品在外销市场拥 有较大优势。

热泵产业链主要包含上游零部件厂商和中游整机组厂商。热泵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包含压缩机、阀件、热换器、控制器、水泵和水箱等; 整机包含空气源热泵、水地源热泵以及热泵与其他热源的组合系统, 其中空气源热泵下细分热水、采暖、烘干、干衣机及特种应用。上游压缩机、换热器等为价值量较高的零部件。根据芬尼招股说明书, 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大,各期占比在82%以上,其中压缩机、 换热器等在原材料的结构占比较高,分别占 30%/20%左右。压缩机单 台成本在 600 元以上,换热器单台成本在 450 元以上。从单台价值量来 看,布局压缩机、换热器的上游厂商的潜在空间更大。

上游:主要玩家有哪些?
1)核心部件一:压缩机
压缩机为热泵机组核心部件,转子压缩机占主导。热泵压缩机的成本占整机产品成本的 1/3 左右,对热泵机组来说至关重要。2021 年我国热泵压缩机市场销量复苏,同比由负转正,2021 年压缩机销量达到 314.08 万台,同比+16.40%,主要原因为出口增加带动整体行业的增长。 分品类来看,2021 年转子式热泵达到 290.1 万台,同比+15.60%;涡旋 式2021年销量增速明显,同比+22.30%,由下游市场的优异表现带动; 螺杆虽然在压缩机市场占比不高,但是从增速来看,近几年持续扩容 中。
煤改清洁能源政策推动热泵压缩机进步。煤改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 加速了我国热泵供暖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热泵压缩机的技术要求。 早期的热泵压缩机主要由空调压缩机产品替代,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低 温制热的要求,热泵压缩机逐渐进步为采暖热泵专用压缩机,并成为 压缩机企业探索市场的主动力,同时保障采暖热泵的广泛应用。 2022年空气源热泵压缩机总销量预测将达到 425万台。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 年空气源热泵压缩机总销量将实现 16.20%的高速增长。分品类来看,转子压缩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2022 年将有20.6%的增速, 而涡旋式压缩机则会有所下滑

2)核心部件二:阀件
阀件为空气源热泵控制制冷剂流量的装置,截止阀占主导。国内疫情 好转以及热泵海外出口大幅增长的驱动下,2021 年空气源热泵用阀件 销量达到 1095.0 万只,同比实现37.1%高增。从产品结构来看,热泵用 阀件与商用空调用阀件基本一致,均包括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电子 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与球阀。其中截止阀、四通转向阀、电子膨胀阀 三者合计比较达到了 96.05%,分别为 41.92%/27.12%/27.01%。国内外品牌产品线不同,国产品牌产品线较全,外资品牌侧重高附加 值产品。三花与盾安等国产品牌在空气源热泵用阀件产业线布局较为 齐全,除热力膨胀阀之外均有生产。而外资品牌更多侧重于电子膨胀 阀这一类的高附加值产品。
2022年空气源热泵阀件总销量预测将达到1390万只。根据产业在线数 据, 2022 年空气源热泵阀件总销量将实现26.9%的高速增长。分品类来看,所有品类2022 年都有所增长,其中市场份额较高的截止阀、四通换向阀与电子膨胀阀中,四通换向阀与电子膨胀阀增速最快,份额进一步扩大,截止阀份额将有所下降。

3)换热器
换热器主要用于实现热泵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量传递,翅片换热器占 主导。2021 年我国空气源热泵用换热器市场规模达到 26.8 亿元,同比 +34.0%。从产品结构来看,由于热泵产品外机换热器全部使用的是翅 片换热器,因此翅片换热器在换热器市场中占比较高,2021 年占比为 60.60%。从品牌格局来看,翅片换热器主要由整机厂自配套,外供品 牌包含盾安、常发等;微通道换热器包含三花、盾安、丹佛斯、康盛 等,整体来看,行业格局相对分散。

4)水泵
水泵是热泵整个循环系统的动力输配装置,在整个水泵动力组中至关 重要,屏蔽泵占主导。2021 年国内热泵行业水泵使用量约为77.6万台, 同比+6.7%。从产品结构来看,水泵分为屏蔽泵与离心泵,屏蔽泵使用 量较高,二者占比分别为 79%/21%。从品牌格局来看,进口品牌丹麦 格兰富、德国威乐、国产品牌新沪(大元泵业旗下品牌)、新界、克奥 兹、南方泵业较为出名。

整机组:主要玩家有哪些?

整机组厂商主要布局采暖、热水、烘干领域,玩家涵盖传统白电到热 泵专业厂商。目前国内厂商在热泵主要三大应用领域均有所布局,其 中热泵热水与热泵采暖领域布局较多。主要玩家有传统三大白电龙头 海尔、美的与格力,也有热泵专业制造厂商如中广欧特斯、芬尼等。

举例:重点企业分析

海立股份布局转子式热泵压缩机及热泵内销品牌
国内非自配套压缩机出货排名第一,国内首家转子式热泵专用压缩机供应商。海立股份 2021 年营收 157.7 亿元,主要布局“压缩机、电机、 驱动控制、冷暖关联”四大板块, 其中压缩机及核心零部件板块是海立股份自上市以来的业务支撑,年收入规模 100-120亿。
公司在热泵领 域的布局为:1.热泵压缩机方面: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推出转子式热泵专用压缩机的供应商,拥有丰富齐全的热泵专用压缩机产品机型,能力覆盖 0.1HP-16HP 全系列,冷媒涵盖 R134a, R410A, R513A, R450A, R290、R32、CO2 等多种选择,可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空气源热风机、户式采暖、集中供暖、热泵烘千、集中热水、泳池热泵等多种场景,可满足 85°C 以上热水或烘干需求。公司深耕热泵专用压缩机领域多年,市场份额业内领先。公司的CO2转子压缩机已实现销售。2.热泵内销品牌方 面:空气源热泵业务的研发与销售主要通过子公司海立睿能,每年贡献收入 0.3-1 亿不等,目前来看整体占比较小,但未来拥有较大成长空 间。

美芝:布局 CO2 热泵压缩机
在热泵领域,GMCC 美芝从 2006 年开始 CO2 滚动转子压缩机研发工作; 与目前 CO2 冷媒冷冻冷藏领域主流的活塞式压缩机和涡旋式压缩机相 比,GMCC 美芝 CO2 压缩机体积和成本均大幅降低。除了以 CO2 热泵 压缩机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之外,GMCC 美芝也在积极促进热泵热水器 领域的产品的提升。在最新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标准修 订中,GMCC美芝作为主要的参与单位之一,与行业协会一起对冷媒、 能效、噪音、产品分类、测试方法等重要指标进行细化和提升。

凌达:热泵压缩机主要应用于热水器和干衣机
凌达主要布局包括双级增焓热泵用压缩机、轻商用压缩机等在内的一 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热泵系列压缩机产品。凌达热泵压缩机的主要应用 场景为热泵热水器和干衣机。

三花智控:广泛布局阀件
三花布局各类阀件,其热泵产品广泛用于家用/商用/汽车领域。三花是 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制造企业,以热泵技术和热管理系统产品 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专注于冷热转换、温度智能控制的环境热管理 解决方案开发。三花智控在热泵零部件领域的主要产品有截止阀、四 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球阀

盾安环境:广泛布局阀件,也拓展至整机组
相关业务包括阀件、换热器、热泵热水机组。公司在热泵零部件的产 品布局包含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球阀和换热 器。2021 年公司年报中披露,公司正致力于开发自然冷媒的热水机产 品,实现对燃煤燃油热水锅炉的替代应用。目前公司 CO2 热泵热水机 产品已经完成以待上市。

大元泵业:布局热泵热水器/采暖等专用泵
公司专注泵产品,“煤改电”核心受益者。大元泵业专注于泵产品业务, 公司 2021 年营收 14.8 亿元,同比+5%;2017 年营收 11.2 亿元,同比 +46%,主要受益于“煤改电”和“煤改气”政策导致热水循环泵市场 超预期增长(公司热水循环泵业务 2017 年营收 5.6 亿元,同比+108%)。 公司旗下拥有“大元”和“新沪”两个品牌,分别对应民用水泵以及 屏蔽泵,其中新沪屏蔽泵包含了热泵业务。
热泵领域布局较早,近年推出节能泵新品。新沪进军热泵行业多年, 2008 年开始涉及热泵热水器水泵配套,2013 年研发出适用于热泵采暖 系统配泵,2015-2021 年新沪开始研发热泵系统专用泵,适用于冷暖系 统。2022 年新沪推出高效节能的 H 系列产品,用于热泵两联供系统水 循环。目前新沪的热泵产品应用北方煤改电项目水泵超过 60 万台,国 外热泵系统配泵约 10 万台。根据公司 2022 年半年报,2022 年 1-7 月公 司在相关领域完成屏蔽泵销售约 10.1 万台,其中节能型屏蔽泵超过总量的 50%,远高于上年同期。

芬尼:OEM出口龙头,在泳池恒温具备优势
OEM出口龙头,在泳池恒温具备优势。芬尼专注于空气能热泵的创新升级,2021 年芬尼总营收 16.9 亿元,热泵及热泵相关产品总营收 16.3 亿元,占总营收的 96.5%。目前芬尼在热泵领域的布局领域为泳池恒温、 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与烘干。其中泳池恒温、采暖(制冷)、生活 热水是主要营收来源,2021 年营收分别为 9.7 亿/4.3 亿/2.1 亿,分别占 热泵总营收的57.24%/25.15%/12.34%。目前,公司与众多海外知名泳池 设备,如 HAYWARD 集团、FUIDR 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凭 借其在泳池恒温机上的优势,在热泵外销市场有着明显的领先,外销 额市占率达到 26.6%。

日出东方:双品牌布局空气能,有意拓展海外采暖代工
公司以太阳能热水器起家,逐步拓展至各类清洁能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后来营业范围逐步拓 展为热水器、清洁能源采暖、厨电、净水等。日出东方拥有“太阳雨”、 “四季沐歌”、“帅康”三大核心品牌,主要聚焦太阳能、空气能和厨 电领域,2021 年营收38.4亿,同比+18.7%,其中外销收入占比5%。
双品牌布局空气能,且有意拓展海外采暖市场。公司“四季沐歌”和 “太阳雨”品牌均布局空气能,“四季沐歌”全方位覆盖热水、采暖、 制冷、烘干和泳池五大领域,“太阳雨”布局了家用热水、商用热水和 户用冷暖三大方向。
公司 2021 年空气能产品营收为 6.1 亿元,同比 +120%,占公司全年总营收的15.8%,较去年大幅+6.64pct,近5年空气 能业务营收 CAGR30%。国内层面,公司空气能零售业务采用以线下经销商代理制为主、线上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空气能的工程项目,一 般由工程代理商负责项目的履约,少量项目采用直单方式合作。国外层面,公司主要为欧洲厂商进行 ODM代工,公司 21年年报提到,公司将继续深化环保冷媒在低温采暖机组上的应用技术,拓展海外采暖市 场产品。公司继续加大热泵制造能力,连云港热泵制造基地一期建设工程于2021 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形成了连云港和顺德两大热泵制造基地。

万和电气:布局空气能热水器与空气源采暖
布局空气能热水器与空气源采暖。万和电气2021年营收75.3亿元,专注于提供全球领先的厨卫电器及热水热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范围为生活热水产品、生活厨电产品以及聪米家电。在热泵领域的布局为:1.空气能热水器,包括电辅一体机、水循环分体机、氟循环分体机、商用热泵4种不同类型。

万和电气空气能热泵采用多种明星技术, 力求做到全球领先:1)使用日本松下热泵专用压缩机,实现高出水温度、超长使用寿命、小型化、全年高能效运行以及低噪音低振动等功能。2)使用日本华鹭电子膨胀阀、四通阀,品质卓越,性能稳定。3) 使用D形双极外盘管,拥有层级换热、更高效率、超强抗腐蚀性等特点。2.空气能采暖,包括户式空气源采暖与商用空气源采暖。2021年,公司空气能热泵品类产品的销售额为 1.14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2%,其中出口销售额为 552.92 万元,公司出口模式主要是 OEM 和 ODM。

迪森股份:热泵业务覆盖户用、商用及工业领域
热泵业务覆盖户用、商用及工业领域,拆分热泵事业部着重发展热泵 业务。迪森股份2021年营收为12.49亿元,主营业务为清洁能源投资及运营、智能舒适家居制造及服务、清洁能源应用装备。在热泵领域,公司目前的热泵产品覆盖了户用、商用及工业领域,早期产品主要以公司小松鼠品牌推出,目前公司同时打造劳力特热泵系列产品,与劳力特旗下多款产品 共同打造舒适绿色家居。在双碳背景下,公司积极抓住热泵发展机遇, 2021 年热泵产品销量同比+482.35%,取得巨大突破,并于 2022 年 8 月, 拆分热泵事业部成立广州市迪森暖通科技有限公司,重点研发制造户式采暖机、热水机及泳池机等热泵产品,谋求热泵和新风业务成为新 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热泵产品还搭载奇享热泵云系统,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工业热泵系统。

申菱环境:设立合资公司,布局空气能热泵采暖领域
设立热储合资公司,计划提供光储热一体化解决方案。申菱环境2021 年营收为18.0亿元(同比+23%),主营业务为专业特种空调为代表的空气环境调节设备。2022 年 7 月 26 日,公司计划与佛山市众致投资服务合伙企业等设立热储合资公司。根据公司公告,申菱决定布局空气能热泵采暖领域,结合太阳能利用及储能技术,结合欧洲新的能源变革, 为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客户提供光储热一体解决方案

华帝:布局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空气能热泵产品为公司授权单位生产销售。华帝股份2021年营收55.9 亿元,主要布局以烟机、灶具、热水器等厨卫产品,以华帝、百得、 华帝家居三大自有品牌,深入厨房电器、全局定制、大家居等领域, 提供各类全新智慧家解决方案。华帝股份在热泵领域的布局主要为空 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空气能热泵类产品原系公司商标授权单位负责生产、销售。

华天成:全方位布局热泵领域
全方位布局热泵领域,国外占比约 30%。华天成专注空气能18年,主 营业务为空气源热水器、烘干设备、暖通空调等相关热泵装置,是我 国空气能热泵行业示范单位。2021 年公司营收 2.19 亿元,热泵机组营 收为 2.15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98.1%,其余为热泵相关配件。公司 2021年内销占比69%,外销占比31%:1)内销方面:以往主要通过区 域代理商和经销商模式销售公司自有品牌“华天成”的产品,公司积 极参与各地“煤改电”项目投标,目前也有增加部分的工程项目销售, 同时也为部分国内品牌提供 OEM 生产。2)外销方面:公司从 OEM模 式起步,目前产品出口至全球 90 多个国家地区,积累了较丰富的客户 资源及良好的市场声誉。

万居隆:专注热泵相关产品布局
公司专注热泵技术 11年,热泵产品布局广泛。万居隆以空气能技术为 基础,专注于热泵与热泵相关产品研发,从事热泵行业 11 年,拥有多 个世界级标准热泵晗差检测实验室,同时是低温热泵技术的开拓者。 目前公司热泵领域布局广泛,包括采暖、地暖、热水、热风、泳池。 作为国内空气源热泵行业领军品牌,公司 20 年战略发布会提出 3 年营 收 50 亿的战略目标。

TCL:智能暖通布局,2022同比高增
TCL暖通布局热泵产业,2022年实现同比高增。TCL是智能终端、半 导体领域全球领先的全球化智能科技。TCL 热泵业务主要由 TCL 家电 产业集团旗下的 TCL 空调事业部承担,从 TCL 集团成立中央空调制造 基地开始,便涉足空气源热泵。其在热泵领域的布局主要为热泵采暖, 多次进入政府采购清单,中标“煤改电”项目 200 余个。TCL在热泵新 品发布会暨百万创富合伙人交流峰会中表示,TCL2022 年智能暖通整 体销售规模预计实现 30%增长,其中 TCL 热泵增幅预计达到 100%。

冰山冷热:提供余热回收系列热泵机组
公司可提供余热回收系列热泵机组。冰山冷热主营业务为工业制冷、 食品冷冻冷藏、中央及商用空调、零部件等制冷设备的生产。目前公 司的热泵业务主要有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同时公司提供节能环保 型余热回收系列热泵机组,其中公司复叠式氨螺杆热泵机组获评 “2022 中国制冷展创新产品”。

海尔:内销市占率第一,22H1热泵营收同比+35%
海尔在热泵领域布局采暖、热水、烘干。海尔 在民用、商业、工业、农业领域提供采暖、热水、烘干(比重:87%、 10%、3%)等智慧能源解决方案。2021 年热泵营收 22.8 亿,占比总营 收 1.0%;2022 年上半年海尔热泵总收入达到十亿元以上规模,收入增 速达 35%。且由于预计热泵产品将在 2022 年 8-10 月份出现产能满产状 态,为应对未来热泵市场持续增长带来的新增订单,海尔智家在 2021 年投资 30亿建立胶州海尔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打造 2.0灯塔标杆工 厂,实现热泵快速发展。

美的:内销市占率第二
美的空气能热泵应用包含采暖、热水器、干衣机等。根据产业在线数 据,公司2021 年空气源热泵内销市占率 10.5%,我们根据内销市场总规模估算美的热泵内销营收约为 18亿元,占 2021年总营收约0.5%。根 据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研发中心总监接受采访介绍,美的商用热水 2021 年同比增长约 60%,商用采暖同比增长接近 50%,户式采暖外销 同比增长近 200%。美的后续将会在外销和内销同时加大对热泵市场的 投入: 1)内销:美的会持续关注热泵两联供产品,同时也会关注工业工艺场合热泵的应用,包括高温热泵、蒸汽热泵等。2)外销:不断加 强研发人员和生产投入,包括增加产能和新技术研究,并筹划建立欧 洲研发中心,在做好户式采暖的同时,美的还会增加在商用供暖领域 的布局。

格力:内销市占率第三
格力空气能热泵应用包含采暖、热水、洗护等。根据产业在线数据, 公司 2021 年空气源热泵内销市占率 10%,我们根据内销市场总规模估 算格力热泵内销营收约为 18 亿元,占2021年总营收约1%。格力在热泵领域推出了高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高效空气源热泵系统解决方案 (供暖系统、热水系统)、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解决方案、格力集约化 养殖环控系统解决方案等。外销层面,格力推出面向欧洲市场的高能 效环保热水机,以及面向北美市场的超低温热泵产品和全直流变频冷凝机组,满足海外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