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大港现在炒什么不清楚,但是其最终底牌一定是并购

22-07-23 09:42 1616次浏览
aolufe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大港股份(sz002077)$ 2021年12月23日几家机构调研大港股份 ,大港股份的总经理第一次明确的对外表述了希望并购的意愿 !


紧接着2月16日,为进一步提升对外投资能力,加快公司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延展 升级,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整体价值,公司拟与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镇江鼎富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鼎富投资”)、深 圳临芯投资有限公司及自然人吴红斌先生共同出资设立镇江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暂定名,具体以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登记核准为准)。产业基金规模为人民币 1 亿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出资 4,500 万元。产业基金由上 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也就是,公司在说,同时也在行动,言行一致!自身资源有限,就寻找专业机构来进行合作,1个亿的产业基金算不得什么,但是这仅仅是合作的抛转石,作为大港而言,起码就是给出了合作的诚意。想了解投资机构,就看看其领军人物的核心言论是什么?以及其做过什么项目!


再来看看,一些专业人士的观点(「芯视野」虚火退散,中国半导体产业并购暗涌将浮出水面)
总体来看,科创板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仍然处于浅尝辄止的“试水”阶段,从交易主体的角度看,限制并购整合的因素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与并购标的两方面。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根据集微网截至6月13日的统计数据,66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3732.9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247亿元,净利润总额达255.5亿元。可以看出,尽管这些企业上市以来营收增速较快,但总体体量仍然较为有限,甚至有部分企业仍未实现盈利。除了“银弹”有限,相关上市公司筹划交易、设计方案、把控风险的经验也有待提高。

从被并购标的来看,此前极度火爆的一级市场,抬高了创业公司的估值预期,与独立IPO“一夜暴富”相比,通过被并购退出对这些创业者并不具备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集微峰会投融资论坛上,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副总监吴伟平还分享了另一个颇具穿透力的洞察。

吴伟平指出,A股半导体领域并购整合“小步慢跑”的现状,源于并购标的多为芯片设计公司,这类公司的特点是轻资产运营,非常依赖团队和人员,而A股投资者则要求确定性的并购整合结果,包括估值、商誉、业绩承诺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风险,芯片设计公司特征与A股市场并购规则的磨合也是制约相关案例大量涌现的一大原因。

并购重组的“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国内PE/VC基金募资、投资“寒冬”陡然而至,半导体赛道的“小气候”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二级市场转入持续的估值修复阶段。

新形势下,并购重组日益成为投资机构与产业界的热点议题,半导体产业并购交易的活跃化,也已成为共识性预期,在有识之士看来,并购不仅仅是景气周期波动下行业泡沫出清的正常行为,更是本土半导体产业结构优化的一大契机。

在近期集微网举办的科创板三周年主题沙龙和集微峰会等多个场合,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投委会主席陈大同均谈到,资本市场赋能下,已有一批头部企业开始在其业务领域脱颖而出,“产业出现龙头企业后,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意味着并购整合时代的来临。”

并购时代来临!

我为什么坚定的看好大港的并购呢?是源于对于上海临芯的专业操盘能力的信任!

上市三年,澜起科技 已经完成从内存接口芯片这一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向覆盖CPU、PCIe Retimer、CXL MXC、AI芯片的平台型设计公司转型,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的又一标杆案例。

澜起的超常规发展,无疑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加持赋能,而陪伴这家企业在资本市场一路披荆斩棘的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临芯投资”)也堪称功不可没。随着上市后36个月锁定期解禁在即,持有澜起科技11.48%股份的这家专业投资机构,将收获丰厚回报。

“澜起是一个很鲜明的榜样”

澜起科技上市,是我国半导体投融资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集成电路企业,澜起上市后获得二级市场热捧,初步印证了科创板作为硬科技投融资“国内大循环”枢纽 的价值,鼓舞更多人民币PE/VC涌入半导体投资,推动创业生态极大繁荣,也打破了此前相关赛道兼并收购往往被海外基金所主导的局面。

如果说澜起上市的第一重意义在于向国内资本市场证明半导体赛道“可以投”,那么其另一重意义则是诠释“怎么投”的最佳实践。

2013年,澜起科技曾一度赴美IPO,敲开纳斯达克 大门,然而千禧年泡沫后,美国市场对半导体股票给出的估值水平长期偏低,融资规模难以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2014年2月做空机构处心积虑突然“狙击”股价,在此关键时刻,以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为首的前浦东科投集成电路投资团队联合央企中国电子,第一时间向澜起科技发出私有化要约,并主导完成了上市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

临芯团队的出手,显示出其优质标的选取上的独到眼光,据亲自参与该项目的临芯投资合伙人熊伟回忆,澜起是难得的具备国际化视野、拥有国际化团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公司,彼时的澜起内存接口芯片业务犹如初升朝阳,虽然营收占比还不大,但其凭借DDR4内存接口芯片已是当时唯一一家通过了INTEL认证的企业,主要客户皆为境外巨头企业,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在模仿-替代-超越的发展阶梯上已经明显超越大部分国内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私有化后,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团队自主性及积极性,澜起科技决定聚焦于服务器芯片领域,将原有的消费电子芯片业务进行转让。同时,澜起科技推出津逮CPU切入数据中心市场,并妥善完成了海外架构的拆解,为公司再次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私有化退市到拆解海外架构,再到主要经营指标满足科创板要求实现重新上市,澜起科技在资本市场所经历的涅槃难度之高,犹如一艘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完成船身的拆装重组。

作为主要股东的临芯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有深度参与,私有化后“三分股权”的结构就来自于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的提议,这一关键性设计,较好平衡了央企中国电子的大股东诉求和澜起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自主性,展现了其为被投企业量身设计、深度赋能的实力。

科创板上市三年来,澜起经营业绩迭创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达201%,实现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128%,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熊伟向集微网评价,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发展路径上,“澜起是一个很鲜明的榜样”。

拐点投资的“金手指”

澜起案例中,专业投资机构对企业发展的助推绝非一时一地特例。

回首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不少人津津乐道“没有飞兆就没有硅谷”,但没有以Arthur Rock为代表的第一代科技公司风险投资人,飞兆的诞生也难以想象。

Arthur Rock以其非凡的嗅觉捕捉到“八叛徒”的创业潜质,几乎以一己之力帮助团队敲定股权架构,并寻找到工业大亨Sherman Fairchild的资金支持,假如没有这位青年银行家的眼光与手腕,“八叛徒”的未来很可能如同其成员之一Eugene Kleiner在求助信中所言,潮聚潮散,在不同的新东家中泯然众人。

对发展仍显稚嫩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而言,产业投资机构可以说是极为稀缺而宝贵的财富,临芯投资,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被投企业于聚光灯下享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这些为企业发展护航赋能的优秀产业投资机构,也应当被记录和致意。

正如Arthur Rock在飞兆之后持续缔造英特尔苹果 等经典投资案例,临芯这家专注于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平台,其“作品”也远不止澜起科技。

根据集微网梳理,截至今年5月,临芯所投企业,已经有13家完成上市或已经过会,在集微网发布的《中国芯科创板上市公司排行榜》中,位列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强的澜起科技、中微公司(688012)、思瑞浦(688536),皆为临芯投资企业。

也正如澜起案例所显示的,临芯在后两家企业的投资,同样精准把握了业绩反转的“拐点”。

资料显示,中微公司在2016年启动外部融资时,由于长期亏损,缺乏公开上市退出渠道,PE/VC机构一度观望心态浓厚,但从产业逻辑看,当时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已经成立两年,国内的制造产线投资方兴未艾,半导体设备在产业链中居于关键核心地位,集成电路设备的国产化迫在眉睫。中微公司作为刻蚀设备领域的国内龙头企业,产品已经逐渐打开国际晶圆大厂认证壁垒,未来发展空间极具确定性。

临芯投资显然把握到了这样的产业脉搏,连续参与中微公司三轮融资,合计投资2亿元,跻身公司前十大股东,这样在当时看来的“逆势而为”,却抓住了公司价值反转的“拐点”,2019年7月22日,中微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即突破600亿元,市盈率盘中甚至一度突破500倍,发展前景已得到投资者公认,先人一步的临芯,无疑会获得极为可观的回报。

而在思瑞浦案例中,临芯投资2017年入股该公司,从财务指标看,彼时思瑞浦营收与盈利情况并不出众,但从产业视角看,这家企业模拟芯片产品性能在国内具有领先性,并且已经进入华为供应链,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未来业务放量可期。

果断参与思瑞浦C轮融资的临芯,再一次精准捕捉到公司价值释放的拐点,随着2018年后国际形势变化,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国产终端系统厂商开始将供应链逐步转向国内,加大对国内供应商的扶持力度,思瑞浦营收开始爆发式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单季营收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仍然高达164.70%,发展潜力正在充分释放。

新阶段、新舞台

从上述案例不难发现,临芯投资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拐点投资”极为擅长,相关标的上市后收益往往非常夸张,其投资标的的价值往往也会获得二级市场普遍认同,例如今年不少集成电路企业出现上市即破发现象时,临芯投资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拓荆科技(688072),却因其产品稀缺性,股价持续上涨,较发行价已有翻倍表现。

临芯得以持续发掘投资标的“拐点”,或许可归结为其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非凡的产业触角

临芯聚焦半导体产业投资已近十年,已投企业涉及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业触角兼具广度和深度。例如,临芯同时是国内两大IP/设计服务龙头企业芯原、灿芯的主要股东方,这意味着产能下单、产品流片等许多产业界的“动静”,临芯可以在第一时间察觉,为其后的评估、决策、接触带来极大的主动性。

第二,深厚的技术背景

从临芯投资官网可以发现,其核心投资团队普遍与集成电路产业界有深厚渊源,不乏曾在大唐、中兴、华为、华虹、华润微 工作多年的中高层管理者,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潜在投资标的质地,把握业绩拐点。

第三,持续的资本赋能

正如澜起案例所展现的,临芯绝非普通的财务投资人,“等待好事发生”,其入股企业后,往往会依托产业链布局与战略同盟生态,持续为被投企业进行产业及资本赋能,引进嫁接各种优质资源,帮助其成长为赛道龙头。

时移世易,随着下游电子产品消费乃至宏观经济增速的周期波动,半导体赛道投资的过热局面也开始修正。

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估值偏差的持续修正、PE/VC融资规模下降、使不少投资机构陷入迷茫和观望状态,不过对临芯这样耕耘较深的产业投资机构而言,周期波动反而将为其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

临芯投资CEO宋延延向集微网分析,半导体产业5-10年的增长趋势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后续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优质的龙头企业会具备更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从而加速成长并获得超额利润,表现在一级市场投资上,有能力把握龙头企业的机构将获得超额投资收益。

基于这一判断,临芯当前投资策略可以总结为“两头(并购与VC)延伸”,即:

向并购整合延伸,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头部企业对上下游并购整合,实现价值提升;

向VC延伸,投早投小,发掘乃至孵化创业团队,持续赋能助其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

践行这样的策略,对投资机构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资源储备、交易撮合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资本运作,绝非追逐热点漂移的普通PE/VC机构所能胜任。

结语

尽管2.0时代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泥沙俱下,丰沛的资本也造成诸多良莠不齐的乱象,但这样的杂乱,也间接显示着一个产业在早期发展中“野蛮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一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半导体产业。

政策与资本汇聚的伟力,终将形成清晰的主干,造就一大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集成电路巨头,占据全球市场可观份额,在这波澜壮阔的产业变奏中,临芯等中国投资人的贡献,值得被时代见证与铭记。

虽然大港的管理层不是科班出身,但总体来说大港的投资眼光还是不错的,6元左右的成本投了150多万股天奈科技 已经完成减持完成,全部减持价格都在100元以上,今年的平均减持价更是全部在150元以上。1亿元参股的绿色并购基金占基金份额3.85%,目前持有 $中国天楹(sz000035)$ 2.11亿股,也就是大港也算间接持有812万股的中国天盈。
中国天盈可是具备储能概念的,而且天盈在互动易上明确表述了向新能源方面发展的意愿!

大港持股的力信能源也迎来了吉利控股,吉利的资源和实力,决定了未来力信能源涅槃是必然,力信能源将成为吉利控股在新能源争霸中的重要平台!


大港通过全资子公司对外参与了氢能源方面的投资,虽然金额不大,只有1000万,但是谁又说的清楚,未来是不是又一个天奈科技呢?
好了,各位老师,我只是搬运工,讲述客观的事实!剩下的你们发挥,相信大港的管理团队的眼光,相信国有企业的担当!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荒村听雨吧

22-07-24 20:51

0
意念
aolufei

22-07-23 16:34

0
身上故事太多,最新发现的动力电池回收,最符合当前的热点,先炒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去炒汽车芯片不更好吗?大港如果5板,甚至7板了,那些半导体会完全不为所动吗?比如晶方科技闻泰科技,全志股份这些本身就有资金介入的方向。昨天是科创板3周年,后面面临的大量的持续解禁,半导体在整个科创板里面的份额30%多,这个板块塌下去了,板块也好不了。。。哈哈,扯远了。。。
闫木木

22-07-23 15:47

0
应该是车载芯片,不过感觉这个庄股性不好
硬核韭菜222

22-07-23 10:39

0
辛苦了
好骨

22-07-23 10:31

0
这个票吹的牛
aolufei

22-07-23 09:58

0
突然发现,这几个概念是通达信概念里面的最热主题!!
大家数数,直接的间接的大港占了多少?直接的芯片、环境治理、锂电池动力电池回收,间接的医废处理、储能!技术的东西,是老师们的事情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