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储,新能源,是诗和远方,
科技,软硬件,才是柴米油盐,
不仅仅要有梦想,
也需要面对生活,
3板之前大港,都是筹码博弈,4板才算超预期,超预期的同时,也带动了市场对整个科技的情绪,周末热议的话题,没有之一,只有芯片。
在周五彻底爆发之下,周一是非常难接力的,大多数周五涨停的个股,都会出现冲高回落走势,不要盲目跟风去追涨,这是股市的大忌。大港这个是妥妥的一字,无非就是封单大小的区别。
周四我买了2421,一分钱溢价都没有,而尾盘才涨停的2031,则是盘中数次大幅冲高,更能说明一个问题,现阶段老赛道老题材的炒作,更多的是看资金运作的情况,而非其他。
博弈老东西,你需要面临更多的对手,比你更精明的资金,比你研究更透彻的玩家,当更多的资金选择放弃的时候,也就形成了周五科技的爆发。
不要考虑这个方向是不是能持续,能不能持续,那是主力说了算的,而不是市场说了算的,很多人说,要去尊重市场,这对于短线选手来说,这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尊重市场这个词语,在超短领域,准确的说,应该是尊重主力的选择,就像这一波江淮创历史新高一样,不管从人气还是从逻辑,都轮不到江淮在这个时间创出历史新高,但资金就是选择了他,当然确实有消息江淮跟华为合作,但这仅仅是一个借口,市场每天有很多个利好和利空,有利好的未必会涨,有利空的也未必会跌。
形成合力的上涨,是资金刚好布局了那个有潜在爆发力的个股,赶上了风口,他就成为了龙头。
如果某个行业板块题材,没有资金提前去布局,那这个领域是绝对没有爆发力的,
每个板块大规模的上涨,只有两个原因,1,主力为了赚钱,2,主力为了出货,这是股市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模式,任何上涨,一定是主力提前布局,来引导市场接筹码,绝不存在任何一次大规模的上涨是偶然出现的,所谓的合力都是扯淡。
为什么说合力都是扯淡?
结合一个词语,超预期,
什么是超预期?市场已经放弃了,或者说大部分人觉得不会再继续上涨或者涨停的时候,反而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法,这种走势,就是超预期。
日内超预期之后会有两种走法,1,次日继续超预期,2,次日补跌,这两种情况,在次日都是无法预测的,只能次日走出来,去跟随,才是最佳策略。能不能超预期,完全要看主力如何运作,讲起来比较复杂,自己多考虑吧。
我有个朋友,常年跟着某峰集团的主力做波段,什么时候涨停都能提前知道,市场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数据显示,机构现在的仓位在茅系列的集中度,再次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这些公司的股价,要想再突破,那就需要更多的基民进场,还是跑步进场,才能在目前基金重仓的各种茅系列上再上一个台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是不可能的,说婉转一点,这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
既然是目前的这种情况,那基金想活下去,想保证自己业绩有持续性的走下去,就必定要深挖某些公司爆发的可能性,从大向小去转移,而这些公司大多集中200亿以下的市值,既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和地位,又存在爆发的可能性。一家100亿市值的企业,很可能成长为一家500亿市值的企业,而一家5000亿市值的企业,是极小概率成长为一家25000亿市值的企业。基金已经把所有的茅系列公司研究到上下十八代了,该买的他们都买了。
在饱和度达到了现在这个绝对高度之后,未来考验基金的更多的是挖掘能力,而不是吃老本。
未来的机会,一定在
中证1000之中,茅系列公司,可以养老,像
茅台这种股票,你可以永远持有,但你来股市是养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