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作文今天批下来了,妹妹老师给扣了六分,这应该算是二类文了。老师评语是:没有事件和冲突。
我问她,那你们班范文是什么样的?她说是她们班第一写的,内容是外国宇航员遇到了陨石碎片,我们的宇航员开着飞船救下了他们。
本来觉得老师评语还比较贴切,而且好久没得过二类文了,挺有意思一件事。可是听完范文叙述我的语气就冷下来了,比较生硬地拒绝了。我给她的理由是没时间,自己写吧。妹妹比较失落地说哦。
这当然是一个万能理由,但万能的理由永远不是真的理由。其实重写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也乐于写文章。难的是说服自己。
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在轨“出差”已经过半,神舟十五号即将升空与它会合。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5-10天。假如你有幸成为神舟十五乘组的一员,那么你和你的组员们将会经历什么令你回味无穷的“太空中的故事”呢?请你以“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我当时打趣说,那你写开着飞船到M78星云找奥特曼啊。妹妹一脸认真地说要符合科学。好吧,看来地球文明和奥特曼的相遇注定只能在电视上了。
言归正传。我对于范文的评价是:狗屁不通。这是我拒绝重写的主要原因。我不想对一个孩子苛责,毕竟这个年纪能写得被评为范文想来描写叙述是很精彩的。我生气的是教师的懈怠工作,前后矛盾,没有及时纠正反而选择此篇文章作为范文所带来的错误价值导向。
假设这是一篇完全的想象文,没有设置我国航天事业的背景,没有说明要有科学依据,那这种太空歌剧式的写法自然是无可厚非。
但是当预设了这两个前提,这样的行文思路就非常不合时宜。这是中国的,这是中国的空间站,这是神州十四、十五号汇合,承载两批次中国宇航员的庄严时刻。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些关键词会怎么破题,我脑海里想到的是当年国际空间站拒绝我们加入,而今即将自主建成的艰辛与骄傲,无数科研人无名无姓的辛劳;一个高悬地球之上,做着科学研究和生存实验的人类前哨和孤岛;两批次新老成员薪火的传承。这应该是独属于中国科研、中国航天人的中国时刻。这也是我写文章时一些查阅和思考。最后选择以一种轻松天真的方式呈现,一是年龄限制,二是因为宇宙太过冰冷,黑暗太过恒远,使命太过宏大。我想这也是当年太空小课堂以轻松科普作为展现方式的部分缘由,有些沉重一部分人承受已然足够,其他人只需要为他们鼓掌,然后共享荣耀。
如果认同了这些,我想我的愤怒并非只是小题大做,因为我想的多少,写的多斟酌,我的愤怒就有多少。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下,抛我们将建成的空间站于身后,置两代人稚嫩与成熟的交接于不顾,引入了外国宇航员,引入外部天灾作为冲突,开着飞船(能不能搞清楚空间站是什么)救人?用那个表情包的话就是:贱不贱啊。
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一种熟悉感和疏离感。熟悉感在于这是一种典型的好莱坞式个人英雄电影。我看过很多电影,这样的情节想必在哪部电影里出现过,我一时想不起来。但是就像无论
钢铁侠抱着核弹冲出地球多少次,妹妹你都要知道,这样的电影基本是在未来架空世界,而且主角大多是美国白人。这是他们世界第一的傲气和肌肉展示。华夏也有华夏的傲气,展现方式不同,归根结底,两种骄傲总不能相容。这就是我想说的疏离感。你去读论语,你能读出夫子谦逊君子背后的士人傲慢,你去读武侠,你能读出郭靖榆木脑袋背后的侠者傲慢,你去读王小波,你能读出有趣灵魂背后的智者傲慢,你去读千年历史,王朝更替世代傲慢。宋朝为何沦为笑柄?明朝为何令人可惜?温润白玉必要时同样锋芒如刀。空间站不是儿戏,五百亿的投资,三十年的研究,不是宇航员区区个体能肆意挥霍的。每次看到重大决策系于个体,我就倍感无语,所以我看不来《流浪地球》,也看不来《独行月球》。用马哲的话,个人无法改变历史进程。我总觉得我们的电影制作特效需要进步,剧本更需要雕琢。
我身边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为什么跑去美国了,人均资源,科研环境固然是很重要一个原因,同样重要的是,当宏大叙事落下帷幕,心中是怅然空白还是利刃出鞘?起步时有没有形成剑胚,拿什么去磨这把剑,决定这把剑最终将归于何方。妹妹,他是你们班的第一,未来大概率是要上清北复交985的人才,一味由之任之,太过轻易地得到不会知道珍惜的,不如适当指正。范文这种东西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妹妹,水为什么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呢?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那篇文章或许好但不合适当范文在哪里。
我想说的第二件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重道要在尊师前。我越来越发现很多人不敢质疑,懒得质疑,或者在传统的老幼尊卑体系压抑下走向另一个极端,无凭无识无畏而目中无人。老师这个角色,由于其年龄,见识,所受的培训体系,使得其掌握更多知识,同时更懂得如何高效合理传授知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你跟随老师的指导更加科学。但是同时很多情况下,你成为一个个体的人的那一刻,在于你站起来,打断老师,说:错了,老师,你错了。妹妹今天和我交流,她似乎完全没有质疑老师的意思。你应该对你哥有点自信的哈哈。每个人有每个人分析问题的框架体系,你老师与我一定不同,这是知识结构和个人经历的差异。他看到的只是我们两人视线的交汇所在,而我要表达的或许更多在视线之外,大言不惭地说,这也是我们的文学的特点:留白。
我想说的第三件事,到底什么样是一个好的故事?这一点我部分赞同你的老师,事件和冲突,这是你们这个年纪最好掌握的。我没有受过写作培训,也不知道什么理论,但故事的内核是冲突,或者说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故事的特征是剧烈的冲突,这点我是知道的,这是学雷雨时讲的吧好像。我是伴着网文时代长大的,从野蛮生长到某点被
阅文集团收购,在我拿着
诺基亚看网络小说的时候,盘龙,斗罗,斗破,庆余年都才开了个头。上千个故事?也许我没有看过,上百个我想多少是有的,更何况感谢我的小初高中语文老师,正经的书我也是读过几本的,所以我想我有资格试着回答。戏剧演义,谋求设计对抗,虽太多偶然,粗略之下难以察觉,也能享一时激情。你去看大部分的好莱坞流水线电影,有个说法好像叫情绪曲线,几分几秒要营造什么情绪都是设计好的。冲突或许是一种容易设计的浮于表面的技法,但这不意味着唯一。如果你读过平凡的世界,你也许会知道这样平凡的人,平凡的开头,为什么能引人入胜。他让大多数看到自己。类似的经历,类似的困境,类似的无能为力,有些人在书里成功了,你为他喝彩合上书本,走出门就把他遗落在大千世界。有些人跌倒了失败了,但你却落泪了,那一刻你撕了书,想和世界谈谈。这是我想说的另一种,共情。思至笔随,因其事真,固其情切。文章本天成,妙手不常有。冲突是没有灵感时,为保持叙事连续性的不得已而为,终归是失了自然。你去读王国维,词评一流,为何诗词只是“自诩人间第一流”?用他的话来说叫做“词以境界为最上”,心中有了百家在前,也就有了山壑难越。说回来,什么是一个好的故事,不罔顾背景,适度冲突,内隐真情。这是我的答案,还可以有一千一万个答案。具体到这篇文章,我想问你们老师一个问题,我想写的是什么你看懂了吗?算了,我揭晓谜底吧:我写的是团体与孤独,个体与民族,
机械与浪漫,自然与造物。写到这,我忽然还想问这个时代一个问题:如果星空都容不下浪漫,难道我们只能内心独白?我在说什么你懂了吧?
妹妹,如果给一个建议,多看小说和电影吧,自己设计的冲突往往粗糙不堪,但不要放弃尝试,永远有一支笔在手边,书胸中沟壑绘落日长河。应对应试,最简单的方法还是构造冲突。如果有了情感呢?写完你就会发现冲突自生。很晚了妹妹,我写到11:50了。写完这篇文章我在想怎么样找个机会告诉你这些不能称之为道理的人生小经验,会有的。这周的休息时间就这么用掉了,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