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题材和想象力直接王炸,未来1000美刀一股你都不会觉得它贵!

22-05-31 10:55 2607次浏览
youxibox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题材和想象力直接王炸,未来1000美刀一股你都不会觉得它贵!

生命科学的突破真的很遥远吗?如果,华大基因 突破了,它上1000美元一股,贵吗?特斯拉 ,做电动车都能上1000美元一股。

从远古智人的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科学社会,一直到最近,人类开始人为的改变了生物的特征开始,人类的科学技术正式进入了初级上帝的阶段,造物。
就理论而言,目前我们对动物做的所有改在,都可以在人这个物种上再来一遍。但是一旦开启了对人的主动改造,比如永生,比如智力基因卓越。那么就连生命,最简单的公平也没有了。而且以为还能否把我们定义为人,或者什么样的才算人,就成为了一个很恐怖的问题。可能被升级改造过的高级人类,看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像猪猡一样。
潘多拉的魔盒其实已经打开,伦理和政治只能减缓速度,不能完全阻止,大概率在我们有生之年,就会出现理论上永不死亡的第一代人类,会出现脑机互联的超级人类。所有的社会问题,没有进化的人类,可能会因为基因技术的某项突破,变成了下一个文明的奠基石。

为什么这么多具有最聪明大脑的大佬急流勇退之后都投入了生命科学,真的只是为了社会贡献吗?

1,2017年,李嘉诚直接投资2亿港元开发和销售“长生不老药”Tru Niagen.
2,2021年3月17日,拼多多 黄峥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放弃1:10的超级投票权,转行做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
3,2016年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夫妇宣布,他们将成立一个1.15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脑科学交叉研究。2019年,地产大佬孙宏斌也向清华大学投资10亿元用于建设医疗中心;泰禾地产掌门人黄其森向南开大学捐赠1亿支持与牛津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
除此之外,百度 李彦宏和字节跳动张一鸣等都公开表示过以后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想法。如此整齐划一的想法,真可谓同一个富豪,同一个梦想.
4,“赌王”何鸿燊生前曾以86万/日的高价注射补脑素,前后花费金额累计超1.7亿,从死神手里抢来十余年生命。比尔·盖茨曾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暗示,身边很多富豪朋友在通过口服抗衰老产品“人为延长寿命”,并表示他也会考虑。
5,人类或可活过100岁。伦敦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在《百岁人生》一书中表示,“百岁人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而企业家的推动,或许会加速这一时代的到来。
早在2019年,世界三大投行美银美林在一份报告中曾公开表示,“未来十年最值得投资的十大领域之一就是那些致力提升人类健康寿命和延迟死亡技术的公司。”并且该预言很快得到了验证。连续三年占领京D成长TOP榜首的基因港也因该项生命科学技术,体量累计增长216倍。
中信证券 》在研报中预测,随着后期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其远期市场规模或可达千亿。
人口统计局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将达3亿,正式步入中度老龄社会,市场后期潜力值得期待。
生命科学的突破真的很遥远吗?如果,华大基因突破了,它上1000美元一股,贵吗?特斯拉,做电动车都能上1000美元一股。
这张截图,很多人当它笑话看,真的是笑话吗???
你以为他在胡说八道?


$华大基因(sz300676)$,华大基因,世界第二大基因测序公司,中国唯一的一个进入全球十大生物基因的公司。
华大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华大有没有护城河?我的观点是有而且护城河很高很深;一个承担国家基因库项目的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代表了中国整个国家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水稻基因组计划、炎黄一号等十分重要的国际性的基因计划,是中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基因巨头!没有核心竞争力? 华大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447项,其中发明专利406项!这一专利指标完爆东方生物 +硕世生物 +安旭生物 +奥泰生物 的总和!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最完整的世界顶级生物基因巨头!“火眼”实验室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家医疗机构!没有核心竞争力?全球最大的基因公司Illumina赔偿华大智造3.34亿美元(华大智造和华大基因会计独立;但侧面说明华大牛啊 补充一点,华大基因是全球排第二名的基因公司。第一名是美国的美纳,就是被华大在美国起诉专利侵权并打赢官司赔偿3.34亿美元的Illumina。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19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youxibox

22-06-29 09:15

0
公司新冠检测向常规业务转化已初具规模,公司已有多项常规业务的产品已经在海外取得了准入的资质,包括地贫、肺癌、肠癌、常见感染性疾病等产品已获得了CE的准入资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品获印度准入资质,此外,公司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产品、肠癌辅助诊断检测产品、肺癌基因检测产品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筛查产品也已经获得沙 特 阿 拉伯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储备,推动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以“火眼”实验室所建设的渠道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海外业务合作,结合各地特点深入探索向常规业务的转化模式,拓展未来业务的增量空间。
youxibox

22-06-28 11:53

0
新冠检测产品实际销售情况会受到海外市场政策环境变化、新冠疫情涉及的检测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常规业务方面:2022年及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前瞻性产品部署和产品资质的申报,包括海外的产品资质储备,支撑公司现有主要业务领域,将在如下领域进行具体的战略性布局: 1、在生育健康领域,推动产前筛查的检测前移,聚焦孕前及孕早期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加大对于单基因病的一级预防如地中海贫血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市场拓展;推动传统基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向升级版无创全因的逐步转化,目前已初显成效;加速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覆盖度提升,快速切入新生儿基因筛查赛道。 2、在肿瘤防控方面,在现有肠癌、肝癌检测及两癌(宫 颈 癌、乳腺癌)筛查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多癌种早筛的产品开发和应用转化、临床性能验证、国内外资质申报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围绕多类肿瘤构建肿瘤“预、筛、诊、监”闭环的全体系产品布局。 3、在感染防控方面,围绕传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及用药需求,建立从社区筛查到医院疑难危重感染检测,从已知到未知的全方位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体系,打造感染防控的高中低通量产品多极发展。 此外,公司也将关注遗传性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通过精准检测技术助力慢病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
youxibox

22-06-27 11:50

0
三、感染防控板块
1.PMseq:20万(7),13万(4.7),8.3万(5.1),3.2万
从样本量统计的角度看,没有收入角度那么悲观,量为价先,样本量是真实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1.生育健康方面,受新生儿出生大幅下降的影响,NIPT、耳聋和新生儿筛查的样本量都有所下降,但生育健康整体收入保持平稳(这与以生育健康检测为主业的贝瑞基因相比,已很不容易),这是提升了NIPT+等高价值产品的渗透率和开拓了单基因筛查等新的细分市场的缘故;今年,随着地贫国内拿了IVD的证、心血管筛查等新产品的陆续推出,生育健康板块仍有新的增长点~
2.肿瘤防控方面,传统的HPV检测量大幅下降,肿瘤检测量有30%多的增幅,“华常康”肠癌早筛则实现了爆发,有200%以上的增幅,可能成为肿瘤防控领域的一颗新星;今年,随着肿瘤板块MRD等新产品推广力度的加强,百元级的“华甘宁”肝癌早筛等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的推出,也值得持续关注~
3.感染防控方面,除去新冠相关产品,PMseq样本量也有40%以上的增长,华大在mNGS领域的竞争优势得到了验证~
youxibox

22-06-27 09:33

0
还好,华大每年的年报都会详细披露各业务的样本量情况,我们从样本量的角度来看,又会看到更详细的信息:
华大基因各业务累计样本量数据(括号内为当年增量)
2021年底,2020年底,2019年底,2018年底
一、生育健康板块
1.无创产前(NIPT):1042万(202),840万(240),600万(170),430万
2.耳聋检测:494万(94),400万(100),300万(83),217万
3.新生儿筛查:145(17),128(28),100,无
4.地贫检测:102(23),79(29),50,无
5.单基因筛查:9.5,无
二、肿瘤防控板块
1.HPV:620万(50),570万(110),460万(100),360万
2.肿瘤检测:15万(4),11万(3),8万(3),5万
3.肠癌早筛:26万(18),8万,无
youxibox

22-06-25 13:28

0
$华大基因(sz300676)$
华大2021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下滑,主要是新冠疫情相关业务同比下降带来的,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
一是华大在新冠核酸试剂盒方面竞争力(成本、渠道等)不如长期深耕该领域的达安基因等老牌企业,所以国内市场基本放弃了;
二是国外最火的抗原自测,华大前期在战略上基本忽视了,等看到市场火爆时再去研发,已经晚了,基本没有分到一杯羹;
三是国外新冠最大最肥的市场在欧美市场,而华大被美国视为基因科技领域头号竞争对手,千方百计阻碍华大进入欧美,这块肥肉华大基本没有份,故华大在国外的主战场是“一带一路”国家;
所以,华大在2021年把自己的战略重心重新转回到了自己有竞争优势的传统核心业务上来~
传统核心业务才是华大的未来,也是未来的星辰大海,那么,2021年华大的核心业务竞争力如何呢?
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收入11.9亿,增长0.85%;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收入6.42亿,增长2.56%;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收入3.8亿,增长8.26%;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收入11.6亿,增长73.13%~
除感染防控收入包括了部分新冠相关收入,取得高速增长以外,其它传统核心业务的增幅都在10%以下,似乎都不理想~
youxibox

22-06-24 15:06

0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or DARPA)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驱动研究资助者。它是美国国防部下属科研机构,专门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如今正在开展一项名为“昆虫联盟”的项目。

他们宣称开展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寻求可延伸的、易于部署和推广的对策,以应对对美国食品供应造成潜在威胁的自然和生物工程因素,以保护美国的农作物系统”。

尽管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长期以来一直声称该计划只是防御性的,但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担忧。

国际知名期刊《科学》发文称该计划可能是一个生物武器计划。该计划被广泛认为是开发用于敌对目的的生物制剂及其传播媒介的一种努力,一旦确认,这将违反《生物武器公约》

该论文的合作者、德国生物学家盖伊·里夫斯表示这项技术作为杀死植物的武器比作为农业工具更可行。

“昆虫联盟”项目经理布莱克·贝克斯廷也曾承认,“昆虫联盟”涉及可能具有“双重用途”的新技术,理论上这些技术可用于防御或进攻目的。
youxibox

22-06-24 14:55

0
美国空军历史学家多萝西·米勒在195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在1951年底,就已研究出针对谷类农作物的生物武器。这份1978年被解密的绝密文件显示,1950年10月,“7种生物武器被判定可以使用”,到1951年底,“羽毛炸弹的研制……使对谷类农作物的即时打击能力成为可能”。

美国曾多次对毫不知情的民众做过生物武器实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950年,美国军方曾经在旧金山市喷洒细菌,模拟生物攻击。无数居民无故感染病毒,只为验证军方的推论。军方一直对生物武器试验保密,直到1970年代才被公开。

民众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国防部正秘密研究的项目之一就是改造昆虫。
youxibox

22-06-24 11:37

0
近期,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了美国一昆虫技术公司Oxitec的灭蚊计划,这个计划准备到2024年释放出大约24亿只转基因蚊子。这些蚊子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被改造为“生物战士”。该公司声称它们能够杀死携带登革热、寨卡病毒和其他疾病的埃及伊蚊。
据美国南佛罗里达地方电视台报道,佛罗里达群岛环境联盟执行董事巴里·雷(Barry Wray)称,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技术是安全的。他说:“如果你看看他们的真实历史,他们过去的行为非常可疑。他们在很多地方释放转基因蚊子却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本身是非常可恶的。”
历史上美国人曾经把昆虫当作生物武器。美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凯(Jeffrey Kaye)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近年来公布的文件表明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曾使用生物武器。
youxibox

22-06-24 09:47

0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这项研究提交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系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该医院系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控股92%,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是和美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和美医疗管理咨询分别由两家港资企业和美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及锐昌有限公司进行控股。
据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5.08亿净亏损2691万元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与广州女子医院存在关联关系。
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为“林玉明”的人士资料指出其系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担任董事长、高管、法人的医院及投资机构共计27家,通过公开资料发现林玉明系国内民营医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1]

2018年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 CRIS PR/Cas9”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后生下的婴儿。[1]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折叠现场展示贺建奎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2]

研究成果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1]

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
2]

575份HIV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的HIV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2]

研究争议

审批事项

2018年11月26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1]

据此前一名曾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表示,按照此前惯例像基因编辑等技术等临床研究实际上是不需要向卫计部门进行报备,只需要医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即可。[
1]

美国学者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丘奇GeorgeChurch说:考虑到HIV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他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国内学者

2018年11月27日,“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爆了国内外科学界,其中的科学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122位国内科学家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其中包括来自中科院、清华、北大、浙大、复旦、麻省理工等的学者。

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科学界内部争议很大,在得到大家严格进一步检验之前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而科学上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及科学价值,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及其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们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

本人回复

2018年11月26日晚间,贺建奎团队负责媒体事宜的工作人员陈远林表示,贺建奎前往香港参与一学术会议上公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的相关数据。[
3]

11月28日中午,贺建奎在位于香港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会场上发表演讲,向公众致歉,并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披露:

选择CCR5有几个原因,首先HIV在很多国家是致死性的疾病,而且HIV会导致未感染的儿童以后有危险,在国外证实,这些HIV的孩子在6-8个月有5.5%的风险。我反对使用基因编辑来进行任何的提升性试验。我们选择了CCR5基因作为第一个切入口,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单基因,进行第一个模型。一共有8对父母参与了有这个研究,一对中间退出。志愿者要求,父亲呈HIV阳性,母亲呈HIV阴性,同时也有年龄要求。一共有31个发育到囊胚阶段,70%的胚胎被编辑。项目的资金(经费)有南方科技大学的,也有自己支付的。个人公司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项目其中,三年前展开研究的时候大学有资金资助,后来涉及到一些医疗相关事宜,自己支付了一部分钱。(贺建奎强调,他的个人公司全程没有参与。)如果是我家孩子我会第一个做这样的活动,“tryfirst”!

卫健委回应

2018年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中国科学院

201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其中提到,“我们高度关注此事,坚决反对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在理论不确定、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我们愿意积极配合国家及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联合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呼吁相关调查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
4]

科技部回应

2018年11月27日下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事件调查2018年11月,广东省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展开调查。

2019年1月,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据调查组介绍,2016年6月开始,贺建奎私自组织包括境外人员参加的项目团队,蓄意逃避监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技术,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为规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得实施辅助生殖的相关规定,策划他人顶替志愿者验血,指使个别从业人员违规在人类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在怀孕中。其余6对志愿者有1对中途退出实验,另外5对均未受孕。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贺建奎及涉事人员和机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6]

折叠编辑本段各国情况英国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干预后移植入子宫因此如果要把经基因编辑修改的胚胎、精子和卵细胞用于生殖目的必须首先修改相关法律。
文思爱股票

22-06-24 07:17

0
有道理,死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