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这项研究提交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系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该医院系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控股92%,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是和美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和美医疗管理咨询分别由两家港资企业和美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及锐昌有限公司进行控股。
据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5.08亿净亏损2691万元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与广州女子医院存在关联关系。
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为“林玉明”的人士资料指出其系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担任董事长、高管、法人的医院及投资机构共计27家,通过公开资料发现林玉明系国内
民营医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1]
2018年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
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
CRIS PR/Cas9”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后生下的婴儿。[1]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折叠现场展示贺建奎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2]
研究成果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1]
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
新希望。[
2]
575份HIV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的HIV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2]
研究争议
审批事项
2018年11月26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1]
据此前一名曾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表示,按照此前惯例像基因编辑等技术等临床研究实际上是不需要向卫计部门进行报备,只需要医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即可。[
1]
美国学者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丘奇GeorgeChurch说:考虑到HIV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他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国内学者
2018年11月27日,“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爆了国内外科学界,其中的科学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122位国内科学家在
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其中包括来自中科院、清华、北大、浙大、复旦、麻省理工等的学者。
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科学界内部争议很大,在得到大家严格进一步检验之前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而科学上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及科学价值,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及其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们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
本人回复
2018年11月26日晚间,贺建奎团队负责媒体事宜的工作人员陈远林表示,贺建奎前往香港参与一学术会议上公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的相关数据。[
3]
11月28日中午,贺建奎在位于香港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会场上发表演讲,向公众致歉,并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披露:
选择CCR5有几个原因,首先HIV在很多国家是致死性的疾病,而且HIV会导致未感染的儿童以后有危险,在国外证实,这些HIV的孩子在6-8个月有5.5%的风险。我反对使用基因编辑来进行任何的提升性试验。我们选择了CCR5基因作为第一个切入口,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单基因,进行第一个模型。一共有8对父母参与了有这个研究,一对中间退出。志愿者要求,父亲呈HIV阳性,母亲呈HIV阴性,同时也有年龄要求。一共有31个发育到囊胚阶段,70%的胚胎被编辑。项目的资金(经费)有南方科技大学的,也有自己支付的。个人公司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项目其中,三年前展开研究的时候大学有资金资助,后来涉及到一些医疗相关事宜,自己支付了一部分钱。(贺建奎强调,他的个人公司全程没有参与。)如果是我家孩子我会第一个做这样的活动,“tryfirst”!
卫健委回应
2018年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中国科学院
201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其中提到,“我们高度关注此事,坚决反对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在理论不确定、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我们愿意积极配合国家及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联合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呼吁相关调查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
4]
科技部回应
2018年11月27日下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
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事件调查2018年11月,广东省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展开调查。
2019年1月,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据调查组介绍,2016年6月开始,贺建奎私自组织包括境外人员参加的项目团队,蓄意逃避监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技术,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为规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得实施
辅助生殖的相关规定,策划他人顶替志愿者验血,指使个别从业人员违规在人类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在怀孕中。其余6对志愿者有1对中途退出实验,另外5对均未受孕。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贺建奎及涉事人员和机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6]
折叠编辑本段各国情况英国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干预后移植入子宫因此如果要把经基因编辑修改的胚胎、精子和卵细胞用于生殖目的必须首先修改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