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投机问道外传

22-05-09 15:44 9122次浏览
叁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此我将在这里一点一滴地记录自己在股市里的学与思考过程,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心理状态。希望时光不负,热爱不熄!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85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叁又

25-09-16 12:53

0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叁又

25-09-16 12:43

0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叁又

25-09-16 12:41

0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叁又

25-09-16 12:11

0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殴鱼者獭也,为丛殴爵者鹯也,为汤、武殴民者桀、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殴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叁又

25-09-16 12:05

0
从善如流。
叁又

25-09-14 22:55

0
被阉割的淘股吧!无后的淘股吧!用活得久的想法做着断子绝孙的审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叁又

25-09-14 22:47

0
太监淘股吧!失望。
叁又

25-09-14 15:31

0
​最后我们被关了起来,写了很长时间的交代材料。起初我是这么写的:我和陈清扬有不正当的关系。这就是全部。上面说,这样写太简单。叫我重写。后来我写,我和陈清扬有不正当关系。上面说,这样写缺少细节。后来又加上了这样的细节:童男的鼻子很硬,而纵欲过度行将死去的人鼻子很软。这些时候她懒懒地躺在床上,倚着竹板墙。其他的时间她像澳大利亚考拉熊一样抱住我,往我脸上吹热气。最后月亮从门对面的窗子里照进来。这时我和她分开。但是我写这些材料,不是给军代表看。他那时早就不是军代表了,而且已经复员回家去了。他是不是代表,反正犯了我们这种错误,总是要写交代材料。
叁又

25-09-14 15:29

0
——月光下什么最美?
——坚挺的乳房。
叁又

25-09-13 13:28

0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目前被概括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判断是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的变化,也指明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要理解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表格,它简要概括了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两个方面 核心内涵 (简要说明) 具体表现举例 (基于搜索结果)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物质文化层面,对生活品质、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有了更高更广泛的追求。 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发展不平衡(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和发展不充分(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仍需提升)的问题,成为满足人民新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平衡: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差距显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青年失业率高位运行(2025年一季度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6.5%);老龄化加剧(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3%)。 不充分: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基层医疗水平有限;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一些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民生领域仍有短板。

🗺️ 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的。

· 新中国成立后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党的八大(1956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逐步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聚焦于解决温饱问题和实现初步小康,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至今):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原有的主要矛盾表述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关于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

🔍 主要矛盾下的现实挑战

当前主要矛盾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具体体现:

· 经济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2025年预计达1222万,但岗位需求与专业匹配度不足,学历贬值现象明显。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导致消费趋于保守,更多人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 社会结构与家庭压力:老龄化加剧(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3%)、生育意愿低迷(2025年第一季度结婚率同比下降8%)、养老成本上升,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凸显,传统家庭模式面临挑战。
· 资源分配与公共服务不均: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师资和设施集中在大城市)、医疗负担较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多元化:生活成本高、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房贷、育儿等多重压力,焦虑与压力普遍。同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碰撞,价值观愈发多元化,主流价值观面临挑战。

🧭 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一项系统工程: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的价值指向。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
2. 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基础。要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如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三样”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动力。要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例如,有观点认为应“从‘重供给、轻需求’转向供需平衡”,通过改革破除制度障碍,如将生产地征税原则转为消费地征税,推动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消费环境改善;建设财政转为民生财政,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4.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路径之一。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人民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从而更好地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共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5. 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如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如“特朗普冲击”)等可能带来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 总结

认识到中国现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努力的方向。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系统的施策,其核心归结于高质量发展,并最终落实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长期目标上。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