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中美利差出现了史诗级的倒挂。上次还是12年前的2010年。
通俗点说,就是3.11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即投资中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2.76%)要比美国(2.77%)的低。
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速要比美国高的,所以咱们的利率通常要比美国高。事实上,像日本这种经济增速在0~1%之间晃悠的国家,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也就0.25%。
中美倒挂的核心原因是美国这波的收水预期很强,远超市场预期,导致美国国债利率迅猛上升。
如果你是一个国际投资者,会怎么思考上述问题?
美元,毕竟是美金,全球通用。现在投美国债券的收益率又比中国高,那肯定果断地、麻溜地去投资美国了。
即便如此,最近一个月从中国债券市场撤离的外资,也就600亿;从A股撤离的外资,也就240亿。

240亿多吗?其实并不多。平均每天不过30亿。相对于每日万亿成交的A股,占比很小。
如果扣除掉到3月14日和3月15日恐慌性出逃的300亿(因为西方制裁俄罗斯产生的联想),外资反而是净流入的。
A股硬是跌成这样,你说到底是谁砸的盘?
但这事吧,也不能怪谁,毕竟这波疫情对市场情绪的打击非常严重。
以抖音热搜指数为例,囤菜一词的搜索量相较于一个月前暴增了100倍。

而今天涨得最多的也是农业股,特别是种植业。
原因在于,从生产上讲,工业品可以迅速制造,资源品可以加大投资,但农业品必须要春耕才能秋收(即使大棚能产生一定的调剂作用);从消费上讲,各类消费都可以压降,唯独
食品不能压降。
除了市场情绪,制造和消费确实也受到了影响。
蔚来 直接就讲由于零件停产,物流受阻,车已经停产了。
外有美联储收水之忧,内有疫情加重之愁,这股市不跌就怪了。
不过,这里我要讲两个词,一个叫「预期」,另一个叫「平衡」。
先说「预期」。美联储加息确实会引发股市下跌。但问题是,股市炒的不是当下,而是预期。
现在来讲,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力度的预期已经非常非常高了。资金的最新预期是,美联储今年将加息2.5%,这个力度是30年一遇。
在如此高的预期下,A股剧烈承压,特别是成长股(创业板、新能源等)疯狂下跌。说明超高的预期已经打入股市了。可一旦预期逐步兑现,或者加息力度不及,对于A股就是利好。
事实上,今年3月17日,美联储宣布第一次加息后,当晚美股大涨,而A股第二天也是大涨。
再说「平衡」。很多事物在出现过大的振幅后,必然会有一个平衡的力量往回拉。
平衡的力量有很多,政策、市场都可能是平衡的力量。
举个例子,3月初起,中概股面临可能退市、监管趋严等问题,剧烈下跌。
随后, 政策回转。不到一个月,审计问题出现转机,而今天国产
游戏版号时隔8个月重启核发。中概股也已从最低点暴力反弹20%~30%。
包括卢布,因为俄乌战争迅速贬值50%,但俄罗斯一系列政策出台,今天已经完全涨回了战争前水平。
现在市场普遍担心疫情产生的各种问题,包括不合理的、层层加码的措施。这些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很多人喜欢搞线性外推式逻辑,他觉得政策有些问题,就会有更大的问题。就如同他们觉得
医药、消费和新能源利润和股价连续上涨3~5年,下一年会继续上涨一样。
这些人往往最容易套在山顶上。恰恰相反的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情是钟摆式逻辑,平衡或周期才是核心本质。包括股市的长期上涨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在我看来,我们一定要相信国运,相信中国这条大船平稳运行这么多年,在没有殖民、没有奴役他国的前提下创造了人类经济奇迹,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一定会有自身纠偏的力量。各项政策会有改进和转机。
事实上,盘后一系列消息出来:
国务院已经出手,严禁高速设防疫检查点,要求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要求维护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最后我想说,其实A股这么多年下来特点很明显:
就是牛市牛的不得了,涨得比谁都高,大家都说这次不一样,会一直涨,投资人狂得不行
熊市熊得一塌糊涂,跌得比谁都狠,大家都说这次不一样,会跌很久,投资者又慌得不行
但几十年下来了,回头看,其实每次都一样,结论永远不变:
极度乐观的牛市就应该保持冷静,降低仓位;极度悲观的熊市就应该变得欣喜,逐步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