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完台球和几个同学玩德州,痛失三连冠。
开局半小时就2000变3000了,没想到最后输到900,感觉德州跟股市很像,当做娱乐放松项目真是常玩常新。
有一把直接输了1700,惨痛教训,没想到对面也有对A(翻牌中有张A),算牌还是差了点,从他出三张敢上200再结合他打牌偏保守,我该想到对面可能上来就是双对,太愚蠢了,一个月没打都不会打了。
正好总共也玩过四次了,梳理一下。
规则:同花大顺、
同花顺(1/64974)、四条(1/4165)、full house(1/694)、同花(1/509)、顺子(1/255)、三条(2.1%)、俩对(4.8%)、对子(42.3%)、高牌(50.1%),概率不考虑人数,结束轮次,座次顺序,仅作为bench line。
思路一:概率穷举德州
1起手:俩对、近牌、同花、大牌不靠、小牌不靠
1.1俩对潜在匹配有四条、full house、同花、三条、俩对,保底为对子。我认为是最强起手,按照这个逻辑对A无敌。此种起手利益最大化一定是做大底池,尤其是拿到8及以上时。
1.1.1翻三张,出现对。(利好局)
考虑自己。如果非手中对,现在保底两对,四条概率太低,full house最值搏(等两张)、俩对保底(取决于起手牌大小)。是手中对,去除能让LTCM倒闭的黑天鹅,稳赢。
考虑对方。如果非手中对,对方潜在牌型四条(小概率),full house(小中概率),三条(中概率),俩对(小中概率),一对。full house对冲可能的对面full house、三条。核心是对面到底有没有对(小概率)。有对就成了镜像,核心就看自己对是否>=8,是的话就尽人事听天命了,这是对A的逻辑。
1.1.2翻三张,同花色,连续性差、无手牌(色、数)。(利空局)
考虑自己。潜在前三牌型四条、full house、同花无了。只能搏三条(中概率)、俩对(小概率)。
考虑对方。赛点一定是同花,大于三条、俩对。起手同花,要收益就钓鱼,风险点是牌大小,可能别人凑出更大同花。手牌很小,下大注逼退小赚。只要牌不大不小就可以再打一局钓鱼。牌很大,钓鱼养池。
建议策略弃牌,最多小成本看一张,高成本同弃。不然跟到最后一局一定是大成本看牌,不划算。
保留同花大前提,逐渐去假设。连续性强,和自己牌有关,利好;连续性强,和自己牌无关,利空;有手牌色,直接反转为大利好局;有手牌数,保底三条,三条2/49。(约1/24,还是不考虑对手牌,不然变化太多成了区间,不清晰)。
同理去假设可以增减概率。
1.1.4翻三张,其他。
以一对起手为例,这是我想出的第一种推演思路,有点像深度优先遍历+剪枝,分类依据是同(点数,包括对、两对、三条、full house、四条)、花(同花)、顺(连续)。但是这么穷举感觉不应该是人的策略,写到这已经不想再往下穷举了,想吐了谢谢,虽然这才只是个开始,玩
游戏不能这么累。
让AI去打败AI,人类和人类成为朋友或敌人。
如果这样,不妨牺牲些准确度提高效率。
思路二:解构规则德州。
赢的条件是最高序列优先级,如何最优匹配到序列位置(防止中途弃牌后翻出牌能达成最优解)?
定性的看,牌有三种属性:同、花、顺,花是万能buff,同和顺buff矛盾,隐藏buff是牌大小(尤以A为甚),叠加buff越多越好。牌分为起手牌和翻牌。起手牌比较特殊,因为这两张是private属性,其他玩家访问不到(但可以猜),后续的翻牌都是public属性,直觉很多有趣的东西能从这里衍生。
起手牌:一对、连牌、同花、近牌,大牌(>8)、小牌、一大一小、大牌不靠、小牌不靠(⑥,总盈余>0,所以结论是单边小牌/单边大牌优于一大一小,加上隐形大牌buff,单边大牌>单边小牌>一大一小>不靠
起手2张+翻牌3、4、5张。由此切分时间片:起手2张|翻出三张|翻出四张|翻出五张。
1.起手两张:起手阶段有个很有意思的规则:大小盲。这是和后继阶段区分开的重要规则。后续阶段想要继续参与,成本是公平均摊的,即所有有意向的玩家付出成本相等且>=0。但是起手阶段大小盲注定要付出成本,其他人则有全身而退的权利而无义务。我又算了一个概率,单人起手有对概率是0.0588,但是如果双人,第二人起手有对概率0.0634。注2:这里很有意思,一开始想到抽奖与顺序无关,想当然以为德州也与顺序无关,无聊算了下概率发现还不一样,大吃一惊。在群里问朋友,有朋友也以为是独立事件。理论上编个蒙特卡洛循环个10万次应该可以,不过我们都懒得编。后来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单次抽牌个数与成牌个数不同导致的矛盾,抽奖每次抽一个,每个奖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德州成牌,有的两张,有的三张,有的四张,有的五张,不存在一次抽出五张成牌的可能,所以是牌组命运共同体,与之前抽出牌不是独立事件注3:为什么选取对子,而非其他起手牌型分析?从直觉上打过四次,基本上每次就是比对谁最多呵呵。又考虑到都是新手,对子最无脑,上限还高(狗屎运full house无数次,四条没打出过),所以侧重点放在同buff。从概率上看,同花大顺、同花顺(1/64974)、四条(1/4165)、fullhouse(1/694)、同花(1/509)、顺子(1/255)、三条(2.1%)、俩对(4.8%)、对子(42.3%)、高牌(50.1%)提供数据支持所以大小盲不仅是显性成本,还有隐形的同buff损失的成本。也是从这里认识到位置很关键。那么什么人会弃牌?不是大小盲,且一大一小不靠/两小不靠(理性人假设)。有人弃牌会导致什么后果?其一潜在筹码池的缩小,其二概率的变化。假设两人弃牌,则至少多出两张牌会在牌库里,降低所需牌被他人持有风险。这会增强牌好的人,削弱牌差的人(制衡与概率)。但是这种经常见到就赢个入门筹码,我总结是高胜率低回报。由此观之,起手牌阶段还是很重要的,就像股市里的集合竞价,透露了非常多信息。
2.起手两张+翻牌3张。没蒙特卡洛,估计没有对子的概率极低,待验证。假设成立,则整桌保底一对。三个大发展方向:同、花、顺,小加分项大牌。排除小概率事件,具象化为四个赛点:full house(1/694)、同花(1/509)、顺子(1/255)、三条(2.1%)、俩对(4.8%)。此时公开信息:三张翻牌属性:偏同、偏花、偏顺?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种经典开局:
①对(同)②三个同花色(花)③两个同花色(花)④靠牌(顺)⑤靠牌且至少两个同花(花+顺)这五种开局传递的公共信息都非常强烈即属性鲜明。则此时根据自己起手牌属性和翻牌属性吻合度估算胜率,吻合度越高越好。其次,考虑对于个人信息依赖度,越高越好。如何量化依赖度,我想的是计算序列跳跃跨度注4:未达成跳跃条件,改为计算序列跳跃跨度*(大众预计跳跃所需牌数-私人信息预计跳跃所需牌数)/大众预计跳跃所需牌数*(1-牌大小依赖度)。
注5:序列:1fullhouse(1/694)、2同花(1/509)、3顺子(1/255)、4三条(2.1%)、5俩对(4.8%)、6对子(42.3%)
牌大小依赖度:假定与公共信息强弱成反比,与私人信息的个人点数大小成反比(凭感觉定的参数,不严谨,待修正):
70%对,50%三个同花色,50%-70%靠牌且至少两个同花色,40%-60%靠牌,30%两个同花
个人新成对牌为J-A,依赖度-20%,个人新成对牌为8-T,依赖度-10%,个人新成对牌为6、7,依赖度不变,个人新成对牌为2-5,依赖度+10%
顺子双边,依赖度60%,缺一,依赖度50%,缺二,依赖度40%
①1.手中新成对,则由public的序列6对子跳跃到序列5俩对,序列跨度1,依赖度70%,新成对牌为2-5,70%->80%,1*0.2=0.2;6、7,70%->70%,1*0.3=0.3;8-T,70%->60%,1*0.4=0.4;J-A,70%->50%,1*0.5=0.5
①2.手中一张与对牌一致,一张与另一张凑成对子。5*0.7=3.5
①3.手中一张与对牌一致。2*0.7=1.4
②1.直接同花,4*0.5=2
②2.差一张同花,4*0.5*(2-1)/2=1
③1,差一张同花,4*0.5*(3-1)/3=1.33
③2.差两张同花,4*0.5*(3-2)/3=0.66
④1.直接顺子,双边3*0.4=1.2,缺一3*0.5=1.5,缺二3*0.6=1.8
④2.差一张顺子,双边1.2*(2-1)/2=0.6,缺一1.5*0.5=0.75,缺二1.8*0.5=0.9
⑤困了,随缘吧
3.起手两张+翻牌四张。待完善
4.起手两张+翻牌五张。待完善
思路三:BB(bluff and break)德州。
如果只是前两个思路不值得我思考这个游戏,不过是概率游戏罢了,我还不会不自量力到去学数学和研究算法。我觉得这个游戏的灵魂就在于bluff。Bluff的灵魂在于ALLIN。我第一次和同学玩,规则搞不明白,玩bluff,十几次ALLIN,破产4次,六人局最后也得了第二,把人心态都玩崩了,可能跟曾经玩过骗人有关。总的来说,麻将太概率,骗人太走心,在唯物和唯心间找一个玩味的平衡,我觉得就是德州,股票也是哈。
走到心理层面,股票的很多东西就能引进来了。股票的四字秘诀:量、价、时、空,加上预期。量是筹码池,价是牌型,量增价增,引导预期,拉高出货,一次完美的控盘。
量:让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持续参与+让参与者筹码。
价:价就是基本面。但是基本面到底重不重要?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你猜啊?你再猜啊?你开始猜的时候我就赢了,空中楼阁,捕风捉影是最好不过了。利好兑现是利空。我特别喜欢的一种玩法是让别人动脑,拿个啥也不是,一看翻出来三张有对/同花/顺子,就要开始演了。一开始演着特别轻松,我都不知道剧本,别人替我写好了,最后一局下个大注,啪啪啪人全跑了。后来兄弟们进化了,有人喜欢注意在每一轮时什么表现来猜别人的牌,就要开始自己写剧本,每一轮做出他们想看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加注量,思考时间等。
量、价配合起来,预期的引导是水到渠成。
但是一种玩法玩多了实在是没意思。我喜欢给他们看牌,很多次bluff,然后每次都给他们看。等他们建立起这种预期后,拿到一把好牌,最后break我铸造的预期,他们的表情我太喜欢看了。或者一直弃牌,特别保守,然后拿个啥都不是突然开始下大注。基本就这两种吧,不知道学名叫啥,我喜欢叫做break,break the expectation。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德州是个养成类游戏,如果初始伙伴水平差不多,玩着玩着是整体稳步提升的,同样的牌能打出完全不一样的路径,这也是我所追寻的不确定性。一开始翻三张下大注都不敢跟,昨天打发现有人提出了质疑:他如果真的是大牌,应该钓鱼啊?确实是有道理,之前我没想到真的是蠢。
再进一步,如果牌友比较固定,从每个人打牌的风格里是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的,如果有机会,以后交新朋友,别说话,先上桌跟我打两把,我就能有个粗略印象了,德州还是挺浪漫的。
反正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喜欢这个游戏,终于找到一个我喜欢的游戏,不赌钱是铁律也是底线,也仅仅是个游戏。
没想到啊,从早上9点想到现在,以什么结束呢?以几句歌词吧。
“So I called up the Captain
Please bring me my wine
He said
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1969”
这篇叫做《德州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