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结论吧,23年中期前,开放国门可能性不大。
[淘股吧]我先列举西欧几个国家的疫情数据:法国总人口 6739w,死亡13.2w。德国总人口8324w,死亡 12w。英国总人口 6722w,死亡16w。西欧各国,新冠死亡占总人口在千分之1.4到千分之2.4之间。当然,有一部分是接种
疫苗前挂的,那会疫苗还没出来。西欧的这几个发达国家的医疗资源其实比国内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千分之二左右的总人口死于新冠。国内其实严格封控是很正确的。如果没有严格,考虑到国内的医疗资源情况,死亡率只会比西欧更高。再考虑到国内
庞大的人口基数,千分之二就是280w,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现在,
辉瑞的Paxlovid横空出世,我查阅了下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一份数据:Over the month following treatment, the rate of hospitalisation or death1 was 0.8% (8 out of 1,039) for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xlovid, compared with 6.3% (66 out of 1,046) for those who received placebo(1)。大致意思是用药组死亡率0.8%(1309人死了8个),安慰剂组死亡率6.3%(1046死了66个)。这样算出来的,降低死亡率是87.3%。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这对开放国门来说,其实不够。因为按照总人口14亿算,保守按照死亡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二,那依然会有35.5w人死亡。实际上可能会是这个数字的1.5倍。这显然达不到开放国门的标准。
Paxlovid这款药,是针对重症高危人群的,并非针对重症的。同时,Paxlovid 是靶向病毒蛋白酶的,也极其容易突变失效。所以,靶向病毒的药物,需要继续研发,但凭一个Paxlovid 挡不住迅速产生的突变株。从投资角度看,国产进入临床的,主要是
君实生物的VV116目前在II期临床,是个核苷类RNA聚合酶抑制剂。VV993目前还在临床前,但是VV993的靶点是3CL蛋白(病毒的蛋白酶),这个也是Paxlovid的靶点。目测Paxlovid引发的突变会让VV993失效。
除了在轻症时期使用的药物,接下来,应该还需要针对重症的药物来进一步降低这个死亡率。新冠重症的特点是炎症风暴,这个已经不是病原裂解细胞造成的损伤了,是自身的免疫因子过多造成了自身损伤,比如IL-6等等。所以针对重症,首先需要免疫调节,降低过度炎症反应(hyperinflammation)。现在,新冠重症死亡率在40%-60%之间。各重症药物降的就是这个死亡率。
目前进入临床的,我知道的有
华东医药的OP-101,
舒泰神的BDB-001,开拓药业的 Proxalutamide。这三个都是免疫调节剂。
OP-101是靶向NFKB的小分子药物,BDB-001是靶向补体系统的抗体,Proxalutamide 是个雄激素受体的抑制剂。大家伙可见,这仨的靶点都不一样。这是好事。就目前公布出来的数据看,Proxalutamide的样本量比较大,数据比较可靠。Proxalutamide的重症死亡率降低了77.7%(2)。OP-101 重症死亡率降低70%。舒泰神的BDB-001我查了半天,没查到靠谱的数据,只是股吧有人说50%以上。我觉的不应该是50%,靶向补体的思路没啥问题。有真实数据的,欢迎告知。值得注意的是,op-101和BDB-001的数据是II期数据,III期有效率会有提升。
前文计算的,开放后,Paxlovid可以将国内死亡人数从280w以上降低到在35.5w-50w这个水平。叠加重症使用免疫调节剂,按照降低70%算,可将死亡人数降到10-15w。这个数字其实还是挺高。但是,这仨药物的靶点是不一样的,联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具体多少,那要等药物都进入临床后再计算了。
大家伙可以计算时间,这些药物一个一个获批,并且生产出来,并且取得临床经验后,时间需要多久?开放国门最初几个月,冲击会比较大,全国人民大感冒的场景。。。。所以,相应的措施必须准备的万无一失。所以1年内我不认为会开放国内。虽然依然需要1年以上,好处是看到希望了。一场疾病大流行,不可能没有病亡。就看怎么能做到最小了
作者:人送外号反指哥